引言
糖尿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漫长的糖尿病管理期间,有些糖友会不知不觉产生心理上的变化,可能出现焦虑、焦躁、抑郁等不良的情绪,而这些不良的情绪,可能导致血糖波动。不平稳的血糖又反过来让糖友的心情变得更糟。
这个时候他们一定非常需要家人或者伴侣的支持和陪伴,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关心。那么,作为糖友家人或伴侣要怎么做呢,今天给到四点建议供您参考。

1.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情

作为家人或者伴侣,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解糖尿病患者的心情。糖尿病属于身心疾病,因此需要更多的理解和耐心。

如果患者出现了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作为家人或伴侣,可以多开导患者,多和患者聊聊天,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让他们情绪得以缓解。患者的心情好了,对控制血糖也是很有利的,反之如果患者的心情不好,那么血糖也很容易就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学习糖尿病饮食相关知识

糖尿病需要长期控制,如果单纯靠降糖药而不控制饮食,恐怕血糖也很难平稳,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很大,所以学习饮食知识很有必要,学习如何进行合理的糖尿病饮食,配合降糖药物治疗,更好地平稳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可能与以往的饮食结构不一样,家人或者伴侣需要单独准备,或者陪着患者的饮食结构调整全家人的饮食结构和方式。

有了家人和伴侣的,学习糖尿病饮食知识,控糖的路上给他/她更多的帮助。

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进行合理饮食呢,今天给到几点建议:

①控制每日膳食总能量

控制每天膳食摄入总能量。如果有专门的糖尿病营养师来制定膳食方案就最好了,没有营养师的定制,那么建议糖友每餐吃到7~8分饱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②饮食结构合理

不建议吃油炸油煎等高油脂食物;主食粗细搭配(即粗杂粮和精细粮食搭配)来吃,因为粗杂粮里面的膳食纤维丰富,可以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利于控制餐后血糖。肉类的量也限制一下,不宜大鱼大肉吃得太多;建议多吃新鲜的蔬菜,每天吃些豆制品,奶制品;如果选择酸奶,建议糖友吃无糖酸奶。

另外,很多糖友想吃一些水果或者别的食物来加餐,那么建议如果餐后血糖低于10mmol/L,可以在两餐中间加餐100克以内的水果,或者适量原味坚果。

不建议餐后马上吃水果,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同时也不建议晚餐后再吃水果,容易引起次日空腹血糖升高。

最好咨询营养师,营养师会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出具适合的营养膳食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③注意进餐顺序

据研究显示,进餐顺序建议:蔬菜、肉类和(或)豆制品、主食,这样的进餐顺序也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

吃饭的时候注意细嚼慢咽,增加食物的咀嚼次数,可以让口腔分泌更多的酶来帮助消化,同时也可以减轻胃的负担,不容易吃得过多。

3.学习糖尿病控糖相关知识

学习科学的控糖知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重视监测血糖。有些糖友觉得自己也没什么感觉,就不监测血糖了,只有不舒服了才去监测血糖,这是不明智的。

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是很重要的,只有监测血糖,才能清楚降糖药、饮食、运动等对血糖的影响,才好根据自己的血糖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降糖方案和患者的个人情况,监测血糖的频次也是不同的,建议遵医嘱去执行血糖监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重视遵医嘱用药。目前降糖药有口服和胰岛素两大类,每类降糖药的机制是不同的,用法用量也是依据糖尿病患者自身情况而定。

不建议私自减药、加药或者停药,比如说胰岛素促泌剂的磺脲类降糖药,胰岛素,私自加药可能导致低血糖,而低血糖的危害更大;而盲目减药可能导致血糖升高。所以建议遵医嘱,并且定期去复查。

第三,重视生活方式的调整。良好的生活方式是糖友控糖很重要的方面。比如说生活作息规律,定时定量吃饭,不熬夜,保持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等,都是对控制血糖很有帮助的。这可能不是容易的,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来,当改善一种生活方式,你会发现,血糖也开始平稳了。

以上这些内容,如果能得到家人的帮助和督促,相信患者的血糖控制执行起来会有效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给予更多的陪伴

借用一句话“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来自家人或伴侣的陪伴是最珍贵的,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柴米油盐,一起同甘共苦,控糖路上一起风雨同舟!

相信家人或伴侣的陪伴可以给予糖友们更多的信心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