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有些糖友很重视体检,定期复查。也有些糖友并不重视体检,甚至不能定期复诊,觉得体检也没有什么用。
对于糖友来说,定期进行相关体检是很必要的,尤其是有糖尿病合并症,如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合并症的糖友,定期体检可以监测一些指标的变化,作为医生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延缓病情,更大程度上维持健康状态。

通常情况下,糖友需要做哪些体检项目呢?

1.体格检查

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并计算BMI、腰臀比。BMI(单位kg/m2)正常范围是18.5~23.9,当BMI<18.5是偏瘦;24≤BMI<28是超重;BMI≥28是肥胖。

腰围是衡量中心型肥胖的指标,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属于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大于85cm,女性腰围大于80cm,就是中心型肥胖前期,需要引起重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血常规

主要反映的是血液方面的问题,如身体是否有感染,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疾病的可能性。

3.尿常规

尿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酮体、比重及尿糖定性等。蛋白质、尿糖、酮体等是糖尿病患者较重要指标。

4.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2-3个月前血糖的平均情况,一般情况下,每3个月进行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查,血糖控制很好的患者,可以考虑6个月或者12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生化检查

肝功能。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胆红素等。通过这些项目的检查可以反映肝功能情况。

肾功能。如血肌酐、血尿酸、血清尿素。通过这些项目的检查可以反映肾功能情况。

血脂。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血脂的异常,尤其是体重超标或肥胖的糖友更容易血脂异常。如果血脂异常的糖友,建议定期监测血脂指标,并积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或)药物治疗。

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偏高预示着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比较高,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定期检查一下同型半胱氨酸,如果这项指标以往就偏高,更应该定期复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心电图检查

查看心脏的情况,是否有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等情况。

7.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

这个检查项目是尿检项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反映是肾脏早期损伤的指标,通常建议3-6个月查一次,如果病情控制较好,可考虑12个月查一次。

8.胰岛功能(胰岛素、C-肽)

胰岛功能的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对于首次发现血糖高的人群,以及血糖控制不太好的糖友,建议检查胰岛功能。

9.超声

颈动脉彩超。不仅能清晰显示血管内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详细情况, 并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及定位,还能对检测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

下肢血管超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足部皮肤有溃疡者必要时可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以及肝功能异常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做腹部超声检查了解是否伴脂肪肝及胆石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眼底

通过眼底照相,查看是否存在眼底病变,通常建议糖友每年进行1次眼底检查,如果出现了视网膜病变等情况,应及早进行治疗防控,并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

11.神经病变

检查温度觉、针刺觉(小纤维功能)、踝反射、压力觉和震动觉(大纤维功能)。建议糖友一般每年进行1次神经病变检查。

最后为糖友们做个小结

建议血糖控制良好者每6个月测定1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控制不佳或近期调整了治疗方案的患者每3个月测定1次HbA1c。血脂、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正常者可每年复查1次这些指标,异常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复查的频次(表6)。建议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每年测定1次血清维生素B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首次发现血糖高的人群,以及血糖控制不太好的糖友,可以考虑检查胰岛功能。对于超重/肥胖的糖友,可以考虑定期做腹部超声检查,血脂异常的糖友可以考虑做颈动脉超声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筛查1次这些并发症,1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5年每年筛查1次。已经确诊的糖尿病并发症如病情稳定可每6个月重新评估1次,如病情有变化应立即重新评估。当然,以上是建议的糖尿病患者常规体检项目,如有具体情况,建议咨询医生。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