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各大短视频网站都在疯传国家大力发展氢能源汽车的消息,有部分人又借着话题鼓吹氢能源的好处并抨击目前电动汽车的弊端,如电动汽车电力由火力发电而来并不绿色、锂电池污染等等,特别举例日本、英国两个城市氢能部署远超我国大赞氢能汽车的好处。其实观点都比较偏激,作者认为氢能并不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终归宿,而是作为电动汽车的有效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讨论话题之前首先要知道氢能汽车是什么?回归技术而言,氢能汽车本质也是电动汽车,由加注的氢燃料在电池内化学反应提供电能,与锂离子电池内部化学反应放电提供电能是一样的,只是反应的化学材料不同。氢能汽车放电后产物是水,其发电化学反应的逆反应(充电)需要在汽车外进行,就是目前我们常说的电解水生成氢气。而锂电池汽车放电化学反应和逆反应(充电)均能在车内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氢能源汽车动力系统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清楚无论是氢能汽车还是电动汽车其电能源头还是来自于发电厂的电能。

电动汽车通过电网可以直接把电充进车内电池,而氢能汽车需要把电能转化成高压液体氢后再运输将加氢站加注到车内。电能可以利用现有电网直接输送到充电桩端,而氢能需要新造氢能运输车、制氢厂、氢气站等配套设施,考虑成本就普及难度而言电动汽车更有优势。我国目前发电能源结构还是以火力为主,如果按照某些博主常说电动汽车并不绿色,那么氢能汽车同样不绿色,考虑到氢能化学能量转化损耗及运输人力、能耗等,氢能单价预计不便宜,而且会消耗更多的“火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凡事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落实,风电、太阳能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会越来越高,在氢能汽车真正普及时估计“火电”占比已经很低。不能以现在恒定不变的思维看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对于某些博主大赞日本和英国氢能汽车发展而不看好我国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的言论,概述起来就是这些国家利用海上风力发电的电能制造“绿氢”后通过管道运输至加氢站,绿色环保又能解决电动汽车里程焦虑。初看很有道理,细看却禁不起推敲。作者不推崇生搬硬套的拿来主义,这两个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氢能汽车,我国为什么大力发展电动汽车都与国情和资源优势有着密切关系。

英国和日本属于典型的环海国家,四面环海优势是极其丰富的水资源,国家地理呈条状南北走向,运输路程短建设管道运输比车辆运输更合理。而我国地缘辽阔,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甚至还有部分地方缺水,盲目铺开氢能源无疑浪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

英国和日本两国的“绿电”比例本来就比我国高,如英国烧煤的“火电”占比只有5%,而风电达到17%,日本核电最高时占比30%,其次才是天然气发电和“火电”,拥有天然优势为何不利用。反观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缺乏但风电资源丰富,全国煤炭资源占世界12.6%储存量极大,优先发展电动汽车难度更低,更可顺利推广,是合理利用优势资源

中国有句老话“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虽然在氢能汽车核心专利已经被日企牢牢掌握,但不代表国家不需要发展氢能。变则通,通则达,双碳目标的规划下绿色能源占比将会越来越多,而我国沿海城市具有发展氢能汽车的良好条件,可在用电峰谷制氢储能,优先在公交车、物流车等推广氢能源!结合国内能源优势和地理条件总体而言,以电动汽车为主,氢能汽车有效补充的局面才是我国汽车新能源发展的合适路线。

最后,要说的是报废污染问题。锂电池的锂金属污染众所皆知,在废旧电池报废方面的技术研究其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于未知的事情作者保持乐观的态度。锂电池应用广泛,手机、电动摩托、电脑等等都在应用,作者认为没必要抓住电动汽车不放。而燃料电池报废同样存在铂金属污染问题,虽然污染程度不及锂电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只要是电池都会面临着报废污染环境的问题,配套产业相信会陆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电动汽车发展有战略需求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成分,但除此以外作者认为并不是全部,最优的路线从来都不是生搬硬套,是多种因素综合的最佳选择。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