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万通六君子挣了25亿,就在大家准备大干一场时,潘石屹突然提出要分家。冯仑说:“你走后我会大骂你3个月。”冯仑果真说到做到。谁知3个月后,冯仑却处处说潘石屹的好话,而潘石屹的反应出人意料。
1991年,冯仑丢掉铁饭碗,与四位好友在海南创办了万通集团。不久后,潘石屹带着资本加入,并执掌财政大权,成为万通六君子之一。
这6人平均年龄不到21岁,很团结也很懂得配合,他们利用各自所长很快让公司蓬勃发展起来,短短4年就挣了25个亿。大家很兴奋,想用这笔钱大展拳脚。
身为大哥的冯仑决定收购一家投资公司,将重心移到金融。这一决定遭到了他的好兄弟潘石屹的强烈反对,他认为此举太冒进了,应将重心放在房地产。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潘石屹提出了离开。
当年六人虽职务不同,但都是平等的,合伙人要退出还没有先例,大家都感到为难,这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钱和公司正常运营,一个是情。
为了解决问题,冯仑翻阅了不少书籍,还虚心向人请教,经济学家周其仁给他讲了“退出机制”和“出价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冯仑深受启发,提出将公司资产等分成六份,留下的5人将潘石屹的那份按平均买下,将钱支付给潘石屹。大家都认为这是个好办法。
钱的事情解决后,冯仑却对潘石屹说:“你离开后,我会在公司骂你三个月,骂完之后就会说你的好话。”潘石屹不解。
冯仑解释说:“你走了,还又带走了人,我要不骂你,我在这儿的正确性如何体现?所以我必须骂你三个月。作为交换,我们过去的品牌、项目你还可以拿去做。”潘石屹点了点头。
冯仑果真说到做到。这三个月里,他在公司否定了潘石屹做事的种种,给自己树了威,立了新规矩,公司很顺利地重新启航。
在这期间,很多难听的话传到了潘石屹耳中,好在冯仑给他打过预防针,他也没有太生气。
三个月后,局面已稳,冯仑开始转变话风,开始在公司肯定潘石屹以往对公司做出的贡献,帮他恢复声誉。
事后,两人的情谊一直未受到影响,潘石屹感激地说:“冯仑永远是我大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生意,很忌讳合伙,但由于种种原因,又不得不与人合伙。共苦易,同甘却很难。当公司获得了巨大利益时,合伙人很容易产生分歧。
生意散伙弄得场面难看、老死不相往来的不在少数。这时,如何体面又和气地分手,对大家是个很大的考验。
而这场风波得以顺利平息,冯仑总结出两点:“以江湖方式进入,以商人方式退出”和“luo体战术”。
前者很好理解,说的是他们创业时,公司法都还没出台,正处于野蛮生长期,他们的合作是以江湖的方式开始的,而退出时把钱分得清清楚楚,又不影响公司继续运作,这就是商人的方式。
“luo体战术”则是指做事前先坦诚地把规则说清楚、讲到位,把丑话说在前头,这样可以消除误会、避免麻烦。
后来,万通六君子的其他成员相继离开,也都使用了这两点,大家体面地分开,各自奔赴前程,并都取得不错的成就,成为美谈。
冯伦经商很有一套,他不仅是商界传奇,还是个跨界奇才。他本是北京大医院的妇科大夫,后来又成为全球知名咨询管理公司麦肯锡的合伙人,还是畅销书作家,那句“春风十里,不如你”正是出自他笔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成就都与他善于观察思考和总结密不可分,尤其他还特别喜欢从牛人朋友身上学习各种智慧。
和王石在一起的时候,他发现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是否懂得管理自己。
王石很喜欢爬山。有一次爬珠峰时,到了7000多米处,风景特别好,大家都走出帐篷去拍照。可无论大家怎么劝说,他就是不出帐篷。
因为他明白在这么高的一个海拔,每动一次,能量消耗非常大,为了确保登顶,他一定要管住自己。
也就是说,王石为了实现目标,能约束自己,管好自己,放弃一些冲动。管理好自己,就是一种自律、讲原则、有目标,这样自然能赢得身边人的信任,有了信任才有可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