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释:高尚的人多学多懂,在自由中形成礼的约束,这样做就不会叛经离道了。

☆:君子以博学的知识整理思想意识,约束意识行为表现的秩序,这样做不会叛经离道,可说是高度忠诚于自我的。

  • 弗:不,否之意;阳声表示自问之疑问;弗,矫也。——《说文解字》
  • 畔:通叛,背叛之意;畔,田界也。——《说文解字》

论:当理解意识的自完整性,意识行为总有更好的表现方式,因此,会不断地提高意识交流所达成的标准,这是不必理解的固有所求。人大概是不会自称"君子"的,又总觉得自我离君子差那么一点点。

《说文解字》:博,大通也。意识是无限的,意识行为是有限的。《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文可理解为天字和人字组合的变形;天,天道,是一切的逻辑,因无限而无法表现;人,人性,是意识逻辑对存在的定义;以有限对无限进行定义,天道和人性交织在一起的表现,可称为文;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表现,取决于对自我意识的理解,理解的越多,表现的越合理。遵天道循人性,博而学,理而文,是为君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识的自完整具有无限的表现性,没有达到边界,即没有绝对的定义。在无限的概念中,自我是释放无限的有限,必须被赋予一个合理性,才能存在,是绝对意识对自我的定义。一切由我出发,以我的存在定义更多的存在,自我是有限的,世界被狭定在感知之中。人能意识到这种狭定,因此会以意识的无限对存在的有限进行定义,从天道之约,赋人性之束,存在的合理性被意识证明存在的价值,约之以礼。礼,是无限存在于有限的秩序。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人与世界的意识交流,一方面是内部的交流,构建精神世界;一方面是外部的交流,理解现实世界。内部交流博学于文,产生外部交流的意识行为,意识行为约之以礼,意识交流达成意识的自完整。意识定义我,是绝对意识主导的逻辑,无有始终;我定义自我,是人性意识逻辑对存在的互证,是对世界的忠诚。可以有不忠于自我者?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人也总是要表现的更完美些,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就不会那么纠结,是谓可以弗畔矣夫!

人是意识的载体,也是意识交流的工具,意识交流是意识存在的自证,所有的意识行为都是为了达成意识的自证。即使是生存意识也是如此,只是生存意识所主导的意识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以物质的存在扰乱世界形成的秩序。在这一点上,人不算是高级,更像是为储存过冬粮食的松鼠,而松鼠的存在是为了供养猞猁。而人所能定义的高级是明确了物质存在于世界存在的秩序中,人固然无法掌握绝对意识,但可以创造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是可生成世界的因子。人可以通过掌握自我意识,来达成绝对意识所放任的自由,快速的完成意识的自证。

夫子在前面讲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人的自由是绝对意识赋予的自由,而意识的无法表现性,使意识交流在存在与虚无中无有始终。人必须通过掌握自我意识来达成意识的自证,这才是可理解的自由。也就是绝对的意识逻辑固然存在,人也必须总结出人性的意识逻辑,总结的越多,越无限的接近意识的真实定义。意识纷乱而无序,博学而多知,把知确定为已知,有序为文,以人性秩序的表现为礼,之于世界,我就是天道可定义的存在。人就是人,但能被意识定义则很难,而人能定义自我则更难,自我超我无我忘我既是神佛。人也必然会表现出一些自我无法解释的意识行为,其价值在于对意识自完整的解读,解读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以合理性可达成的存在为结果,其正向的理解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