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农民不在田里使用化肥,通常都是收集各种生物肥料,比如鸡粪、牛粪、草灰等。

当时的习俗是烧陶灶,烧成灰后,将棉秆、稻草、树枝、木头等落到锅底,清理后固结成灰。每个家庭都有一堆灰,简单处理后的灰可以用作农场的肥料,但一般只在自己的地块上使用。

集体耕地多,需要大量的粪肥,生产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人们收集。当时,每个家庭都有一个锅,但大部分的“毛”都省略了,只有埋到地下的锅,开了很多。当然,用作围栏的矮墙或栅栏也不能幸免。在冬天,如果罐子破了,那就是个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小心处理。在寒冷的天气,我们通常建立一个简单的架单位靠在瓦罐,然后尽可能多地铺在架子上稻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集体进行上门收粪的时候,这数量还好说,论粪桶数就行,但这质量以及如何通过评定?有的人家可能往缸里多加了几粪桶的水呢。那时是有好办法的,挑粪之前我们会有这样一个三四个人的评定小组先上门,把浓度计放入茅缸测出粪肥的浓度值,并作相关数据信息记录可以用于分析计算,非常讲科学发展而且他们严谨工作认真。那浓度计外层是玻璃的,平时自己不用要放进专用小木盒子保护管理起来,看起来具有相当高级。

当时,几乎每个家庭都养了一两只羊,羊的猪圈通常靠近灰堆,羊吃剩下的叶子或草,废物可以用作肥料,

有些人会养猪,但据说猪粪看起来并不很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我们一般人家自己家里的鸡都是通过放养的。鸡非常具有自由,一天到晚就在院子或者巷子里悠闲散步,地上只要是能吃的哪怕一点点发展都要能够找到可以吃掉。那时的小学生有勤工俭学的任务,包括学生每天到路上捡鸡粪狗粪这些问题交给乡村的学校。有时要捡够分量上交实在有困难,这个工作时候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有意思,当时如果我们突然发现这一路上有鸡粪,眼睛立马会放射击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