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OL.42

1208|《雪中悍刀行》下周开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作品《雪中悍刀行》改编电视剧定档12月15日20:30,CCTV-8黄金档&腾讯视频全网独播。

该剧由宋晓飞执导,张若昀、胡军、李庚希领衔主演,讲述了世家子弟徐凤年(张若昀饰),历经磨难最终成长为北凉王的故事。

1208|《咬文嚼字》:年度流行语为何不选“YYDS”和“绝绝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小康”“赶考”“双减”“碳达峰,碳中和”“野性消费”“破防”“鸡娃”“躺平”……12月8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

“今年的流行语特征非常明显。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因为有这个‘大主题’,社会语文生活中出现了一批反映我党100年来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的伟大担当与气魄的‘热词’。”《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表示,2021年十大流行语的评选,编辑部坚持了一贯的评选标准,考虑所选条目的“社会学价值”及“语言学价值”。(澎湃新闻)

1205|近5年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目超600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我国网络文艺呈现繁荣发展态势。2020年,我国网络文学拥有数以百万的作者,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67亿人,产业规模达249.8亿元。网络文学的“破圈”更加影响深远。

数据显示,近5年,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目超600部,数量上逐年增长,内容口碑也逐年提升。《少年的你》《鬼吹灯》等电影,《琅琊榜》《大江大河》《都挺好》等热播剧,《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悬疑短剧,都赢得诸多点赞。

另据福建日报报道,截至2020年,我国网络文学共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万余部,其中,实体书授权超4000部,上线翻译作品3000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逾1亿,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鞭牛士)

1206|中华书局评选人文类年度好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度中华书局双十佳图书评选会”于12月4日在京举办,本次评选共有五十八种图书入围,这些候选图书,由中华书局编辑委员会从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出版的新书精选出来,分古籍学术和大众人文两类进行评选。

其中,大众人文类十佳图书为《百年革命家书》《符号里的中国》《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修定本)》《疾病如何改变我们的历史》《千字文探源——万献初解字讲经》《乾隆十二时辰》《太平广记》(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我在考古现场:丝绸之路考古十讲》《血缘:〈史记〉的世家》《中国刀剑史》。(澎湃新闻)

1206|赵丽颖新剧被指抄袭日剧 设计方:创意来自《论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5日,由赵丽颖、肖央、董子健主演的新剧《谁是凶手》在爱奇艺迷雾剧场正式开播。

不过没成想开播即翻车,剧组放出了一组宣传海报后,有网友发现它和日本热门剧集《Legal High》的一组海报高度相似。

对此,当晚海报设计方@大肚先生 发布道歉信,解释称海报创意是基于主角三人之间扑朔迷离的人物关系,选用了《论语·颜渊》的经典之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对“出现创意雷同和排版相似”“负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过由于两张海报实在过于相似,不少网友对于设计方的这一说明并不买账,认为其搬出《论语》说事是在狡辩,“明明连排版顺序、演员手势都如出一辙。”(观察者网)

1210|2021第六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8日上午,第六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在衡复风貌区黑石M+音乐园区开幕。

本届上海国际诗歌节以“诗,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力图以诗歌表达时代的回响,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语境下,文学传播与镜鉴的精神之光。墨西哥著名诗人马加里托·奎亚尔获得本届上海国际诗歌节“金玉兰”诗歌大奖。

论坛上,新出版的《上海文学》第六届上海国际诗歌节特刊举行了首发式。特刊中包括参与本届上海国际诗歌节所有中外诗人的诗歌新作,并刊发了有关诗歌创作的评论和随笔。(文学报)

1125|“农民诗人”韩仕梅登上联合国演讲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叫韩仕梅,是一个来自河南的普通农妇,也有人称我为诗人。半个世纪里,我一直待在薛岗村,不曾想到,有一天我会来到联合国。”11月25日,北京,短发、穿红色外套的韩仕梅用一口亲切的河南话,登台演讲了约6分钟。

当天是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因写诗走红互联网获关注的韩仕梅,受联合国妇女署邀请分享经历,她在演讲台上说:我曾经写过一句诗,“我已不再沉睡,海浪将我拥起。”希望所有被性别暴力对待过的人,都可以反抗暴力。(南阳发布)

1208|云南《春城晚报》再度缩减出版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云南知名都市报《春城晚报》再度缩减出版周期。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12月8日出版的《春城晚报》在头版以编辑部名义刊发《敬告读者》: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本报将从2022年1月1日起变更刊期,由周六报变更为周五报,即周一至周五出报,周六、周日休刊。国家法定节假日休刊将另行公告。

该公告还提到:关注更多新闻,请下载开屏新闻客户端。感谢广大读者一直以来对本报的厚爱,欢迎继续提供线索、意见和建议,你们的支持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澎湃新闻)

1208|作家阿来:希望文学刊物让文学“回归本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7日,第四届全国文学名刊专家论坛暨2021年四川省文学期刊联盟年会在成都举行。

在会上,阿来提到:“前十几年,四川人反省自己过于保守、不够开放,老用到一个词——‘盆地意识’。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这个概念深受《青年作家》在1980年代举办的一次会议的影响。

当时川大的两位年轻教师,易丹和毛迅,在会上直言四川小说写得不好,批评四川作家没有先锋意识、对于小说的现代性乃至于社会生活的现代性体悟不够,还是一个乡下人看自家一亩三分地的状态。

我后来也写了一篇小文章反省自己。再后来,四川人会从经济、政治、社会等方方面面检讨自己的‘盆地意识’。”

而今,社会环境比起1980年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阿来希望所有的文学刊物能重拾自身对文化的基本理解、基本责任与基本坚持,让文学“回归本位”。(文化课)

1210|作者维权胜诉就让论文下架?知网盈利链条曝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网再一次进入大众的视线,这一次,是因为与89岁退休教授赵德馨的官司。

赵德馨称,在未经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中国知网擅自转载其160多篇文章,“我自己下载还要收费”。

赵教授胜诉后,更令人震惊的情况出现了,知网直接下架了赵教授的文章。

“不免费(给它用)就下架,说明知网一心只想牟利,没有承担起文献平台促进知识公共传播的义务。”赵德馨称,如果真的想促进知识的交流,中国知网不应该下架他的文章,而是要考虑怎么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此事发生后,知网的利益链条逐渐清晰,有记者对知网的盈利情况做了估算,单靠“借鸡生蛋”,知网的年收入可达12亿元。而一位可以创收数十万元的作者,只能拿到几百元不等的“阅读卡”抵作稿费。(红星新闻)

- END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稿指南©️转载说明——

转载、商务丨联系微信: XYFX_XX, 凡 本平台显示 “原创 ”标识的 文章均可联系编辑转载 , 未经授权转载 视为抄袭。

招募作者丨联系编辑:jinx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