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通过削减关税促进贸易规模扩大的空间已十分有限,贸易中非效率非便利因素的阻碍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旨在减少跨境贸易过程中的程序和行政障碍降低跨境贸易成本提升贸易效率的贸易便利化问题,逐渐成为国际多边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中的重点

东盟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年来双边贸易往来密切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对于贸易便利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区域内贸易便利化水平总体比较低,而且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在自贸区关税水平己大幅降低的现实背景下,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与合作成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进一步扩大贸易流量的关键突破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中国-东盟贸易发展现状

世界贸易组织,将贸易便利化定义为国际贸易中为加快货物移动进行的程序简化高效合作技术支持以及能力构建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等国际组织或机构的研宄议题也都涵盖了贸易便利化问题,关注领域虽各有侧重,但能给各国带来净收益的认识是一致的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深入推进以及区域内各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往来密切,总体上保持了良好发展的态势2020年东盟跃升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形成了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贸易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9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为2130.11亿美元。2019年增长至6419.55亿美元,总体贸易规模扩大了3倍之多其中,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从1062.97亿美元增长到3602.83亿美元,增长了238.94%;进口额自1067.14亿美元增长到2816.73亿美元,増幅达163.95%。

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双方对于90%以上的商品实施零关税,进一步释放了双边贸易的潜力。双边贸易总额较前一年相比增长了37.48%2012年双边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之后继续呈现强劲增长的态势,但在2015和2016年出现了小幅回落,主要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干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盟市场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2009-2014年,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持续增长,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建成强有力地拉动了我国对东盟的出口贸易,2010年出口贸易额增速高达29.98%。随着自贸区红利的不断释放,我国对东盟出口贸易的增速逐渐下降2015年,在我国出口贸易整体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对东盟的出口仍然实现了正增长。除此之外,中国向东盟出口规模的发展与同期中国整体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基本吻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对东盟各国出口贸易额存在较大差距中国与越南,2019年,中国对越南的出口额位居首位2009-2019年,我国对越南的出口贸易额由163.01亿美元增至980.04亿美元,在2013年超过新加坡后一直稳居我国在东盟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国。

中国与新加坡,2019年,中国对新加坡的出口额位居其次新加坡是首个同中国签署全面自贸协定的东盟国家2009-2012年,新加坡为我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国,2009年出口额为300.66亿美元,2019年上升至549.64亿美元,扩大了1.83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与马来西亚,2019年,中国对马来西亚的出口额位居第三2009年,我国对马来西亚的出口额为196.32亿美元,20152016年连续两年下跌后于2017年实现了回升,2018年才重新恢复至与2013年相近的出口贸易规模,2019年达到524.82亿美元。

二、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发展现状

贸易便利化是多哈回合谈判的重要议题之一。在三分之二的世贸组织成员完成国内批准程序后,《贸易便利化协定》于2017年2月22日正式生效《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部分为各成员国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的实质性义务。如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以简化通关手续提高管理的透明度等第二部分规定了发展中成员和欠发达成员在实施第一部分条款时享受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根据成员是否需要过渡期和技术支持将协定条款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协定生效后发展中成员立即实施的条款,欠发达成员可在一年后执行(A类条款)。第二类是经过一定过渡期后实施的条款(B类条款);第三类是经过一定过渡期并通过能力建设获得实施能力后实施的条款(C类条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部分为制度安排和最终条款。截至2020年底,只有中国和新加坡的各类承诺实施率达到100%区域合作麟下贸易便利化进展为了减少贸易非效率因素进一步发掘双边贸易的潜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区域框架下就贸易便利化问题展开了一系列合作

2002年,中国和柬埔寨老挝緬甸泰国越南六个国家签订了《GMS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加强了成员国间交通运输的贸易便利化合作,降低运输时间与运输成本,是中国与东盟签订最早的、有关贸易便利化的协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4年,双方签订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提出加强海关合作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同时规定了东盟新成员国可以享受的特殊与差别待遇

《中国-东盟贸易便利化南宁倡议》是中国与东盟达成的首个专门针对贸易便利化合作的文件。重点是海关效率的提升,并且开创性地提出了通过成立专门机构来统筹推进区域贸易便利化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与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迅速。尤其是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双方在各种设施项目建设上有着密切的合作铁路方面,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尼海洋支点战略对接的重大项目。中老铁路建成通车后老挝将实现由“陆锁国”到“陆联国”的转变。

公路方面主要有中越北仑河二桥和柬埔寨高速公路项目等,极大地改善了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条件在海运方面,主要为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建设项目,但与陆上基础设施相比,中国与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相对落后在航空运输方面,中国与东盟十国都己经实现了直接通航,空中交通网络己经初步建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往来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人民币在东盟的跨境贸易结算业务。金融机构互设代理机构和分支机构,有利于减少汇兑成本以及汇率波动所导致的各种不确定性。

2010年和2015年,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相继成立。为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拓宽渠道,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和收益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电子商务方面,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产业园的建立为双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东盟作为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对于推动我国出口贸易规模扩大和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论坛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或区域经济组织都建立了各自的贸易便利化评估体系和长期发展规划,为多边或区域框架下的贸易便利化进程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仍然缺乏有效稳定的贸易便利化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需要建立专门的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进行统筹和协调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起到了基础性支撑作用,同时也是消除贸易障碍提升贸易效率的硬件基础

为促进区域内要素高效便捷跨境流动,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必不可少。因此自贸区内该类设施建设的需求庞大,仍然是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的难点。如与陆上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港口和航空设施联通性还较为薄弱,可以作为重点领域优先建设,各国政府应加大港口和航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结

另外,改善贸易制度环境尤为重要。一国的宏观环境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具有重要的制度性影响,也直接关系着区域贸易便利化进程各国政府应创造一个开放、透明的行政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重视金融与电子商务发展成熟的金融市场,可以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内从事贸易活动的企业解决融资支付问题,提升资本的利用效率,改善贸易环境。

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建设从各个国际组织对贸易便利化的定义和评价体系来看,都将海关及其他边境措施作为贸易便利化的重点领域。因此双方应在现有海关协议和合作的基础上,将提升通关效率和透明度、减少通关成本作为贸易便利化合作的优先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