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至2021年11月26日,爱尔眼科(300015)四季度的股价已下跌13.65%,这是继三季度下跌24.77%之后的连续第二个季度股价下跌。在如此短时间内,出现如此大的跌幅,在爱尔眼科12年的资本市场生涯中并不多见。

被市场誉为“眼茅”的爱尔眼科于2009年10月30日登陆深圳创业板,当时的市值不足50亿元,而经过12年的发展,如今公司的市值已超过2400亿元,股价最高峰时,市值甚至超过3900亿元,市场更是将之称为创业板孵化的典范企业。

进入2021年,爱尔眼科的走势颇为动荡。先是在7月创出72.27元的历史最高价,随后又展开一轮超过40%的下跌调整,9月出现39.87元的年内最低价。而后股价虽有所反弹,但疲态尽显。

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尔眼科四季度出现如此走势,多少与公司目前所面临的“三座大山”有关。

第一座大山:业绩压力

从爱尔眼科2021年三季报来看,业绩并不理想。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15.96亿元,同比增长35.38%;实现扣非净利润21.75亿元,同比增长37.58%。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42.48亿元,同比下降3.48%,实现扣非净利润93.48亿元,同比下降5.3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公司业绩在三季报出现增长乏力的迹象,这也是市场所担心的。三季报公布后,有24家券商为其出具了研报。从目前的一致预测来看,预计公司2021年可实现营收150.95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24.51亿元。如果最终这一预测兑现,对爱尔眼科的股价来说,可不算是好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上图所示,如果这一预测兑现,那么对爱尔眼科来说,就意味着2021年四季度实现营收35亿元,实现扣非净利润2.76亿元。四季度的单季营收增速降为个位数,净利润增速更是下滑幅度加大。

第二座大山:估值压力

如上所述,按照目前的市场一致预测,2021—2023年爱尔眼科可实现净利润24.51亿元、30.85亿元和40.10亿元,EPS分别为0.45元、0.57元和0.74元。对应11月26日46.11元的收盘价,PE分别为102.46倍、80.89倍和62.31倍。

而市场目前预计爱尔眼科2022—2023年的净利润平均年增速只有31%左右,即便考虑到公司的细分行业龙头地位以及历史估值均值水平,给予其一定的估值溢价,但现有的估值水平仍然明显偏高。

我们通过猎牛座(ID:financial_hunter)的数据对爱尔眼科过去8年的估值情况进行了对比,具体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爱尔眼科2021年已创造了史上最贵的估值,2021年最高价72.27元,对应2021年业绩的PE高达160.60倍。即便9月3日的年内最低价39.87元,对应2021年业绩的PE仍然高达88.60倍。

即便我们透支未来三年的业绩,用2023年0.74元的EPS进行测算,那么11月26日46.11元收盘价对应的PE也高达62.31倍。如果我们按照公司过去8年低估值区中轨48倍PE进行测算,那么爱尔眼科的股价至少要跌到35.52元,即股价还有20%以上的跌幅。

换句话说,爱尔眼科股价再创年内新低的可能还是比较大的。下面这张大宗交易记录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算作是一个辅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显示:2021年11月15日—11月25日,爱尔眼科发生了5笔大宗交易,而这5笔大宗交易都是大幅折价的。5笔大宗交易累计成交168.16万股,平均成交价38.52元。考虑到11月26日爱尔眼科的收盘价为46.11元,这意味着有人愿意以比市场价低16%以上的价格卖出公司股票。

那么38.52元这个价格是否对二级市场具有指引作用呢?如果真的具有指引作用,那么其股价后续跌到35.52元,也就不必惊讶了。

第三座大山:机构减持压力

作为国内领先的专业眼科连锁医疗机构,爱尔眼科从来不缺乏机构的关注,也是一只传统意义上的机构重仓股。在公司三季报披露的前十大持股机构名单里,我们就看到了陆股通资金、QFII资金以及7家公募基金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我们曾在文章《13个交易日上涨26%,机构博弈爱尔眼科》详细分析过机构之间的博弈行为。而从2021年三季报机构持仓情况看,这种博弈似乎更加激烈。我们发现,与2021年半年报前10大持股机构相对比,机构对爱尔眼科的减持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显示:与半年报相比,只有中欧基金、广发基金、工银瑞信基金进行了一定幅度的增持,而其他机构大都选择了减持。例如汇添富基金、易方达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的减持幅度都比较大。尤其是在半年报持股数量排在第4位的高瓴资本,甚至在三季度将所持8216.83万股全部清仓。

如果说三季报的数据多少有些滞后,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最新的数据。在爱尔眼科10月26日公布三季报后的一个月时间内,北向资金的减持就一直没有中断过。10月26日,陆股通持有爱尔眼科的数量为3.6059亿股,而11月26日,这一数字已经降为3.4673亿股,减少了1386万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这一过程中,以汇丰银行为首的6大机构是减持主力。从上图不难看出,6大机构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合计减持1088.85万股,减持数量接近陆股通总减持数量的80%。

如此看来,在业绩增长放缓、估值高企、机构减持这三座大山面前,现阶段爱尔眼科的股价很难说就跌到位了。11月26日的一根放量阴线,更是让市场对其后市走势不敢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