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11月20日,恒瑞医药(600276)发布公司会计变更公告。将此前的研发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变更为根据研发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区别对待,其中,研发阶段的支出依旧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则计入开发支出,并在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时,结转为无形资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这项会计变更市场产生热议。支持者认为,鉴于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巨大,预计2021年将超过50亿,如果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无疑会提高公司成本,从而影响公司利润,导致公司股价的估值居高不下,这对公司的市值管理是不利的。更何况,针对研发费用区别对待,也是医药行业公司会计处理的惯例,恒瑞医药此前采用的标准过高,现在只不过调整为行业标准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反对者则认为,恒瑞医药之所以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就是因为其对自己一直高标准,严要求,此前一直坚持没有将研发费用资本化。也正因为此,市场一直评价恒瑞医药的财务报表是干净、实在的。而此次变更研发费用记账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像是公司在业绩承压的前提下,开始向市场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不管怎么说,恒瑞医药作为中国仿制药龙头品种,在过去10年里,其股价涨了10倍有余,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从长期看,恒瑞医药依旧是可以持续关注的品种。此次,会计估计的调整可能更多是来自短期的压力。

兑现股权激励的压力

2020年10月27日,公司曾发布《关于2020年度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结果的公告》,明确以46.91元的价格授予公司1260人2496.67万股股权激励。随后由于公司2020年年报实施了10送2的分配方案,这部分股权激励的股份数量和价格也相应调整为2996万股和39.09元。

这部分股权激励的实施条件,公司也做了明确规定,具体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2020年的净利润指标已经顺利实现,第一次解除限售的1148.47万股,也已在2021年10月25日上市流通。如果以10月25日当日收盘价51.21元计算,这部分股权激励在1年时间里获利超过30%,还是相当理想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恒瑞医药股权激励第二次解除限售的达标似乎比较困难。根据公司《2020年度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相关规定:2021年实现扣非后的净利润必须比2019年增长42%,才能触发这部分股权激励解除限售。

而恒瑞医药2019年扣非后实现净利润49.78亿元,也就是说2021年恒瑞医药至少要实现70.69亿元的扣非后净利润才可以触发第二次股权激励解除限售的条件。但现实的情况是,如果按照原有的会计估计方法,市场对恒瑞医药2021年的净利润一致预测基本在64亿元左右,而这个净利润水平显然达不到股权激励触发解禁的条件。

而如果调整了会计估价方法,将一部分研发费用转入无形资产,然后按年摊销,显然可以降低2021年恒瑞医药的成本。我们假设2021年恒瑞医药的研发费用是50亿,即便我们按照20%的资本转化率计算,就可以将10亿的研发费用转入无形资产。换句话说,公司就可能因此多出10亿的营业利润。如果加上这10亿的利润,公司2021年的净利润就可以达到股权激励解禁的条件了。

业绩高成长的压力

过去10年,恒瑞医药优秀的二级市场表现,源于其业绩的高成长性,因此市场也愿意给予其高估值。但随着恒瑞医药体量的不断增大,再加之医药集采对公司的影响正逐步显现,公司继续保持高成长性的难度越来越大。

如果按照原有会计估计方法,其未来两年的净利润年均增速仅仅在17%左右。对应这个增速,尽管公司股价2021年以来跌幅已超过40%,但目前的股价仍然没有估值优势。

多年以来,恒瑞医药一直非常重视研发,这是公司非常令人尊敬的地方。但这种大量的研发投入,也的确让公司的财务报表没有那么好看。而二级市场又是非常看重企业的利润。因此,公司此次调整会计估计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应对市场这种短视的一个无奈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20年的年报中我们看到,公司经过三期临床的在研产品多达14个。毫无疑问,如果按照最新的会计估计方法,这些产品的研发费用全部转入无形资产的话,将大幅降低2021年企业的成本,从而提高恒瑞医药的利润水平。而有了高利润,自然也就有了高估值,股价也就能强势一些。

股价高估值的压力

不可否认,如果按照原有的会计估计方法,恒瑞医药目前的股价并没有估值优势。市场目前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EPS分别为0.99元、1.11元和1.35元。对应2021年11月19日51.99元的收盘价,PE分别为52.51倍、46.83倍和38.51倍。即便2021年8月31日44.33元的年内最低价,对应的2021—2023年业绩的PE也达到44.77倍、39.93倍和32.83倍。与公司未来两年不到17%的净利润年均增速相比,并没有估值优势。

但如果调整了会计估计方法,将一部分研发费用转入无形资产,那公司的业绩就可以大幅提高。如上文所做的假设,如果我们将10亿的研发费用转入无形资产,就可以使得2021年的净利润增加至74亿元,那么2021—2023年的EPS预计就分别变成1.16元,1.28元和1.56元。如果我们用44.33元的年内最低价进行测算,那其对应的PE分别是38.21倍、34.63倍和28.41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从恒瑞医药历史的估值情况看,34倍PE是其低估值区中轨,如果透支2022年的业绩,基本可以确认44.33元就是恒瑞医药的真正底部。而11月19日51.99元的收盘价对应2022年预计1.28元的EPS,PE也下降到40.61倍。

不难看出,恒瑞医药此次变更会计估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化解股权激励兑现压力、大量研发投入拖累业绩增长压力,以及二级市场股价高估值压力。可谓是“一石三鸟”,干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