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有了德云社,大家才会关注相声,才会发现相声界并不是一块净土。他们之间的矛盾,远非主流和非主流那样简单。

相声和很多艺术形式不同,他只要两个人甚至一个人就能表演,离了谁都能活。只要一对搭档不散伙,到哪里都能挣口饭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说,相声演员个个都是伶牙俐齿,损人使坏都是看家的本事。因此,让他们轻易服软,说个好话,太难。

另外,以前的相声市场很小,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就会对演员进行严格管控,只能是有师承的人才能表演。后来师承关系也就发展成为了门户之见。

比如,京城相声圈的侯家军和马家军,为了占领市场,为了抢夺人才,多少年来一直明争暗斗,大肆招兵买马。结果,郭德纲却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不但有人给题了字,还有人给了师承。

再有,就是利益分配问题。相声不是老百姓的刚需,相声演员的收入从来不是旱涝保收的。所以,一旦双方因为收入问题发生冲突,那就是你死我活的性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青曲社的苗老板,曾经在郭德纲最困难的时候,发声力挺,关系应该不错。后来,由于郭德纲在西安开设德云分社的问题,闹得并不愉快。

2017年底,张云雷在西安举办跨年专场,结果张云雷一战封神,风头彻底压过请来诸多名家助阵的青曲社。苗老板大怒,从此与郭德纲彻底交恶。

另外,就是观念的冲突。比如,体制内的旱涝保收的演员们,永远也不会理解剧场相声的思维方式。

当时,郭德纲曾经有过25次返场的经历。而体制内的某位以烧菜闻名的艺术家大为不满,认为郭德纲违背了相声规律,给得太多了。

但是他不知道在剧场,买票的观众是演员的衣食父母。这次他们听美了,下次才会再来。这也促进了演员必须在创作上下功夫。

这不像体制内演员,说一两段就下场,达成默契一起糊弄观众,反正国家出钱养着他们。但是观众不傻,你欺骗人家一次,可也就没有下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上面的矛盾中,几次都提到了德云社和郭德纲,但那只是冰山一角。相声界的矛盾由来以久,远非郭班主这点事能比。

相声界这些恩怨中,最明显的就是京派相声和津派相声的矛盾。我们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都是纯正的京派相声,而在小剧场听到的,都以津派相声为主。

京派相声擅长指点江山,高端大气,而津派相声则以表现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为主。当年马三立先生的津派相声,在春晚这样的舞台上表演,就很不成功。

因此,春晚舞台从来瞧不上津派相声。在春晚舞台有过惊艳表现的冯巩和牛群,虽然他们都是天津人,但他们说的却是京派相声。

郭德纲知道什么相声最有生命力,因此他和徒弟们说的就是原汁原味的津派相声。如果他们在小剧场也像电视中一样,说京派相声,恐怕早就要了饭了。

至于演员之间的矛盾,那就更多了,往早了说,就有张寿臣和马三立的矛盾,马三立和郭荣启的矛盾,后来还有侯宝林和马季的矛盾,侯耀文跟姜昆、戴志诚的矛盾,奇志和大兵的矛盾,马志明和李伯祥之间的矛盾等等,不胜枚举。

由此可见,郭德纲说自己被主流排挤,打压,并非空穴来风。相声界看似团结,那是因为有些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一旦他们看到有外人闯入,扯开某些人“皇帝的新衣”,此人就会成为他们的公敌,所谓打压,也就成了家常便饭了。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