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续两日跌停,对通策医疗来说,也许仅是杀估值的序曲,甚至不排除股价创年度新低的可能。

被市场誉为“牙茅”的通策医疗(600763),在2021年8月10日发布的半年报中曾有这样的表述:通策医疗致力于成为大家的最佳选择。并引用了亚伯拉罕·林肯的一句话:“生命犹如公开表演小提琴独奏,一边演奏一边了解乐器。”把选择变好,我们已经在路上。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2021年8月10日—10月15日的42个交易日内,公司股价却从334.94元跌至246.65元,区间跌幅达到26.35%。其中,10月14—15日更是连续出现两个跌停,而10月15日公司发布的2021年三季报似乎为上述两个跌停做了合理的诠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至2021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1.36亿元,同比增长44.16%,扣非后实现净利润6.07亿元,同比增长56.69%。客观而言,这组数据还是可以的,但问题出在三季度单季的营收上面。2021年三季度当季,公司实现营收8.18亿元,同比增长12.44%,扣非后单季实现净利润2.65亿元,同比增长6.20%。

显然,个位数的净利润单季增幅,令市场失望。再加之西南某省传闻要联合其他9省搞牙科大集采,使得市场担心未来通策医疗很难再继续保持净利润高增速,于是一些机构开始抛售筹码,引发股价大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10月14—15日,机构和游资轮番登场,但总体而言,似乎游资才是两个跌停板的主力。上图显示,在通策医疗两个跌停过程中,代表公募基金的两个机构专用席位合计净买入2.10亿元,再加之QFII资金大本营之一的中信证券总部(非营业部)席位和沪股通专用席位合计加持的1.42亿元,机构资金合计净买入3.53亿元。

但在卖出前5的龙虎榜上则是游资汹涌。其中,卖出最多的中信证券上海溧阳路营业部是大名鼎鼎的游资席位,其合计净卖出2.03亿元。卖2、卖3、卖4席位,也都是游资席位,卖5则是公募基金的机构专用席位。

5大卖出席位合计净卖出8.55亿元,而5大买入席位合计净买入4.60亿元。不难看出,游资的卖出实力远远超过机构的接盘实力,通策医疗连续两个跌停也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即便如此,通策医疗的董事长吕建明先生仍对公司的经营充满信心。并在10月15日凌晨发布微博称:在疫情反复、政策不确定、市场超级敏感的复杂形势下,ROE、现金流等各项指标都无法挑剔。一切都符合我们的预期。同时感慨“心静易求长世法,气狂难与少年时”,并指出通策将在稳健、卓越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董事长的表态,与公司半年报中“把选择变好,我们已经在路上”的表述一脉相承。然而,市场似乎很不给吕董事长面子。10月15日,公司股价开盘就被直接按在了跌停板上。面对投资者的询问,吕董事长的回答可谓是掷地有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是做实业的,世界上持续把净资产收益率做到25%以上的企业是不多的,所以巴菲特因此成为YYDS。我们三季度就过25%了,已经是对股东最好的回报了。你们的股票,和公司经营者没有任何关系。投的人多了就涨,走的人多就跌,全凭自己的判断能力。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医疗服务没有奇迹,不像其他产业开动机器就可以了,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指望医疗服务企业有魔法般增长的人,要尽快离开。她也不会被外部力量简单改变,包括政策,有自我运营的内在规律。口腔医疗中国渗透率非常低,有任何一个行业不能比的未来,这是我们的忠实投资者长期坚持的动力。”吕董事长如是说。

客观而言,如果站在企业经营层面来看,吕董事长说的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看,市场似乎更关心公司短期的业绩增速。虽然说有些急功近利,但没有办法,这就是二级市场的语言,它和实体经营的语言完全不同。

实际上,通策医疗之所以连续出现两个跌停板,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估值太贵。首先,从业绩层面看,三季报公布后,已有10家券商为公司出具了研报,出具研报券商家数由2021年半年报的20家减少为10家,这起码说明机构对通策医疗的关注度在降低。

而从出具研报券商的预测数据来看,目前市场对于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的预测值分别是7.31亿元、9.77亿元和12.80亿元,EPS分别是2.28元、3.05元和3.99元。10月15日246.65元的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是108.17倍、80.86倍和61.81倍。

其次,从估值层面看,我们通过猎牛座(ID:financial_hunter)的数据对通策医疗2011年以来的估值情况进行了对比,具体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历史数据看,通策医疗2020—2021年已创出了史上最贵的估值,2021年最高价421.99元,对应2021年业绩的PE高达185.08倍,泡沫已经非常大。即便3月9日的年度最低价206.10元,对应2021年业绩的估值仍然高达90.39倍。

那么,如果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通策医疗的业绩能否像过去一样持续保持较高的净利润增速,从而平滑估值的压力呢?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过去10年通策医疗的净利润增速来看,其上一个业绩增长高峰在2017年,但当年的股价却下跌3.27%,这主要是2015年的股价(年涨幅105.04%)透支了未来两年的业绩,而2021年无疑也将是未来三年业绩增长的高峰。从目前的机构预测来看,2021—2023年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0.60%、33.63%和31.05%,呈明显的逐年下降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其股价也一定会被透支。

如果我们透支2022—2023两年的业绩,用2023年3.99元的EPS进行测算,206.10元的年度最低价,对应的PE也达到了51.65倍。如果从估值的安全性来看,这个估值水平仍然远高于未来三年公司39%左右的净利润年均增速,安全性并不高。

即便考虑到公司的行业龙头溢价,参照过去10年通策医疗年度最低估值的中轨,股价至少也要跌至45倍PE的水平。对应2023年的业绩,应该在179.55元附近。换句话说,虽然通策医疗已经连续出现两个跌停板,但未来至少还有超过27%以上的下跌空间。股价创年度新低似乎是个大概率事件。

实际上,虽然通策医疗在2021年的走势跌宕起伏,2021年3月创年度最低价,6月又创出年度最高价,10月14—15日再出现连续两个跌停。但有一点却是贯穿全年的,那就是筹码的分散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看出,2020年底通策医疗A股股东数为25863户,户均持股12397.63股,但到了2021年9月30日,A股股东数已增加至61420户,增幅高达137.48%;相反,户均持股数却降至5220.45股,降幅57.89%。这一增一降说明,通策医疗的筹码分散化已经相当明显。

伴随着筹码散户化,通策医疗三季度股价也下跌了26.52%,而10月14—15日的下跌只不过是三季度下跌的延续而已。虽然这其中,有“医药女神”葛兰为公司站台——其掌管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003095)在三季度逆势加仓441.17万股,成为唯一一只截至三季度持股数超过千万股的公募基金。

但也有张坤这种“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明星基金经理——其掌管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基金(110011),在6月30日还持有通策医疗580万股,但到了9月30日,其持股数已经低于286万股。而10月14—15日连续两个跌停,不知又有多少公募基金加入了减持的大军。

机构减持,散户增加,实际上已经为通策医疗10月14—15日的两个跌停(也许以后还会有),谱写了序曲。如今再回味通策医疗半年报所说的:“生命犹如公开表演小提琴独奏,一边演奏一边了解乐器”这句话,似乎在告诉投资者:我们会好的,因为我们走在正确的路上。但小提琴还在调音,暂时还不能奏出完美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