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学新生入校、各地中小学及幼儿园有序开学,今年全国的教育重点算是告一段落了,在此节点上,教育部也公布了2020年的教育发展统计公报,里面涉及诸多教育方面的数据,其中有一些颇有看点。

每户家庭都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民众关注的生活热点,比如近期频上热搜的“双减”,老师、家长、学生都真切实意的感受到了负担被减轻了。而三孩政策的不断推进,似乎说明教育在未来几年内又会迎来新的变化。在这些背景下,我们不妨看看2020年的教育数据,或许有一些新的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民办幼儿园数量出现首次下降的现象

在15年前,民办幼儿园仅有约6.9万所,而2020年全国民办幼儿园数量高达16.8万所,增加数量接近10万所;其中2005年-2019年都是保持5000余所/年的增长幅度,唯独2020年开始不增反减,民办幼儿园比2019年减少了约5000多所。

民办幼儿园首次出现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疫情影响,导致实力欠佳的幼儿园宣布倒闭;18年开始的学前教育整顿持续加强,部分不合格的幼儿园被淘汰(例如3年毛入学率);频频发力于新建小区幼儿园配套;公办幼儿园学位增加;普惠幼儿园覆盖了增加等等。再未来几年内,幼儿园数量恐怕还会持续被优化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小学生生源数量出现下跌现象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2017年全国小学生入学数量为1767万人,2018年-2019年都维持在1870万左右的规模;从2020年开始,小学生数量不到1810万人,减幅不小。而2020年的新生儿数量只有1200万人,大家可以试想下,6年后的一年级小学生数量是多少?比2020年要缩水33%!根本原因还是90后、00后的压力太大,结婚率降低、生育意愿被生活所消磨殆尽,这也是我国推进“三孩政策”的根源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高职大专持续扩招,招生规模已超本科人数

以2020年高招数据为例,全国大学新生共计967万人,其中本科省443万人、高职专科524万人,二者招生比例逐渐拉大。2018年教育部宣布高职扩招政策以来,多个省市区持续降低高职录取分数线,很多省份出现了高职大专“150分”的超低录取线,换言之,哪怕高考生是蒙着眼睛作答,只要不是运气差到极致或故意交白卷,高考获得150分的概率是100%,也就是让每位高考生都有高校可以上。这也是我国普及高等教育的重要一个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高职扩招后,研究生扩招增幅也突破20%

2019年研究生招生人数91万人,2020年猛增至110万人,增幅约21%;虽然此前也出现过多次研究生扩招的现象,都比例都没有突破20%,属于“意外”;而如今教育部相关政策支持下,研究生扩招即将成为常态;比如持续扩大“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生比例、持续增加紧俏领域的研究生规模、在被“卡脖子”的学科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和生源投入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突破54%

从2019年开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了50%这个门槛,2020年更是达到了54.4%的规模。但很多家长并不知道什么是毛入学率,以为这个54.4%的数据就等同于100个人里面,54个人能够读大学。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它要考虑这个阶段的适龄人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笼统的解释下(不精确,毕竟涉及数据太多),要统计202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就要统计18-22岁适龄大学生的人数,将岁数往前推,也就是1998-2002年出生人口分别约为1401万人、1149万人、1379万人、1702万人、1647万人,总计7278万人。用7278万乘以54.4%%,得到的数据是3959万人。4年就能造就将近4千万的高等学历人群,这是什么概念?大家可以比划下。

本文由学生范原创,欢迎关注,期待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