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1994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交子”是出现在宋代时期最早的纸币。随着一个朝代经济的繁荣,农业和商业的发展,每年到了粮食收获时节,都会伴随着大量的经济交易。

这时就需要大量的钱币进行流通,但是古代使用的钱币大多都是铜制或者铁,甚至金银,体积较大,质量很重,不便于携带,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所以当大量贸易出现时,并不利于高效率的交易。铜币或者铁币,在古代作为一种普通百姓间经济交易往来的主要钱币,因为其形大体重,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百姓普遍觉得传统货币并不利于他们进行交易,于是一些商人就抓住了商机,开办了与现代银行职能相同的钱庄的商业组织。

他们发放相当于支票的一种钱券,百姓们用铁钱或者铜钱来交换这种钱券,这样人们进行交易的时候就不用带体积大,质量重的铁钱了,大大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这种相当于支票的存款收据称为“交子”,钱券和铁钱之间可以相互兑现。在当时交子就作为当时的纸币,在中国古代进行流通,从而也使中国成为第一个使用纸币进行经济交易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纸币的发展史

1、元朝的纸币

元朝初期,中国各个地区曾用会子、交钞等钱币进行经济贸易,在市面上流通。忽必烈即位,以后对钱币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发行了新的纸币,当时的纸币叫做中统元宝交钞,这是由官方印制的纸币。

元朝末年,战争不断,民不聊生,导致了元朝的经济衰败,国家破产,官方印制的纸币严重贬值,商人们不再用中统元宝交钞进行经济贸易,而直接采用以物换物的方式进行商品买卖。

而在这个时期,朱元璋的势力也渐渐发展壮大,为了促进经济持续的发展,加强各个地区的贸易往来,他在南京成立了发行钱券的宝源局

之后朱元璋又当上了吴王,开始铸造钱币“大中通宝”,这些钱币主要通过江西设立的保全局进行铸造流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明朝的钱币

明朝初期,朱元璋在全国各个地区设立宝泉局,来铸造自己的钱币,“大中通宝”钱币被“洪武通宝”钱币所取代。

洪武通宝钱币的面值主要分为五个等级,当十、当五、当三、当二、当一,当十钱币的重量也是十钱,剩下的依次递减到中重一钱为止。全国各地各个省份都设立了宝泉局,与宝源局一起铸造洪武通宝钱币,严令禁止私自铸造钱币

洪武四年,洪武通宝钱币又由大钱,改为小钱,这种措施统一了当时的货币。但是元朝末年长期的战乱,使得全国各个地区的矿石冶炼工业被严重的破坏,铸造钱币的原材料十分短缺

为了寻找铸造钱币的原材料,百姓被官府逼迫毁坏家里的铜制器皿,凑齐铸造钱币的铜料,这样的强制措施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明朝的纸币

官府通过搜刮百姓家里的统治器皿来铸造钱币,保证商品流通,虽然有了统一的钱币,但是因为铜钱的质量很大,并不利于人们日常使用,尤其是数量多、来往频繁、交易量大的买卖。

因此,明朝各地的商人又开始使用起元代的纸币来进行经济贸易。明朝政府顺应商人们运用纸钞的形式,在钱币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洪武七年,朱元璋设立了发行纸币的政府机构叫做宝钞提举司,用“大明通行宝钞”当做官方纸币进行发行。

宝钞有五个级别的面值,分别是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每张纸币表示一贯钱相当于一千文,也相当于一两银子,四贯钱相当于四两银子,一两黄金。

大明通行宝钞的主要材料是桑皮纸,一张纸钞长为一尺,宽为六寸。钞票上面写着六个大字“大明通行宝钞”,最上面写着钱币的额度“壹贯”,两侧一边四个大字“大明宝钞”“天下通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钱币的发行对明朝经济的影响

1、明朝政府大力推行纸币

大明宝钞发行后,政府开始大力推行纸币的使用,禁止商人之间用经营物品进行经济贸易,违反这项规定的,会受到一定的惩罚。

官府下令,百姓可以同时使用纸币和铜钱。明朝初年,对于商人的税收是十分看重的,所以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

规定对商人进行收税时,大明宝钞和铜钱可以同时使用,铜钱占三成,纸币占七成,田地的赋税也可以使用纸币进行上交。洪武十八年,有了用大明宝钞来给官员发工资的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纸币的推行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明朝初年纸币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元代的钞票在民间的使用,但是因为明朝政府缺乏纸币方面的相关知识,导致明朝的纸币被民间大量仿制,数量泛滥,并不能有效的防止伪造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明朝钱币的贬值

随之而来的情况就是通货膨胀,物品的价格开始迅速上涨,明朝证没有能力制止这种行为,也并不明白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还企图用政府的权力让货币强制流通,甚至禁止使用金银进行商品贸易

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明朝政府越是强制干预,纸币的价值越是急剧降低,最后彻底废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纸币的流通原本是为了方便百姓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明朝时期,政府推行纸币的初中是比较好的,但是由于政府缺乏相应的经济知识,最后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不得不废止纸币,又回到了用白银进行商品贸易的年代。

但是由于中国并不是产银大国,所以在明朝末年,因为白银数量不够,经济衰败,国家破产,最后造成国家灭亡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