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李茂佳

她的心里装着群众,哪怕遇到委屈,只要想到能为百姓解难,挺一挺就过去了;她的眼里满是群众,走进群众的质疑声里,却从群众的信任中走出来,成为群众眼里的亲人。她,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重庆两江新区邢家桥社区党委书记谢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书《社区书记谢兰》

7月15日,新书《社区书记谢兰》正式发布,以谢兰的先进事迹为蓝本,讲述她成长和治理之路,再现了她在旧房整治、疫情防控等攻坚克难时期,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带领重庆老旧社区典型代表邢家桥社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艰难历程。

19年扎根基层

她创出基层社会治理新经验

在邢家桥社区提起谢兰,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社区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谢兰的脚步从未停歇,4000余户家庭、10000多名居民,每家每户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

2002年,谢兰开始从事社区工作,19年的时光,把她从青年变成了居民口中的“谢书记”。

邢家桥社区安置房建于1992年,经过30年的时光,房屋漏水、墙体脱落、生活环境差……安置房从过去人人向往的新村,变成了个个躲避的老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邢家桥社区提起谢兰,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谢兰决定启动改造,但一些居民表示欢迎,也有一些居民怀疑观望,工作推进很难。谢兰说,那段时间,总有居民会来发发牢骚、宣泄怒气。

2018年底,居民任树英听说小区要改造,马上摇了头,她担心搞的是面子工程,治标不治本。为了打消居民的疑虑,谢兰和社区干部每天爬楼梯上下楼,他们的手机从不关机,任何时候居民有电话,他们都回耐心回答,“看得出来,她们不是搞面子工程。”任树英说。

为了推动工作,邢家桥社区先后组织召开党员及居民会议30多次、院坝会40余场,总计接待群众达5000余人次,征求意见建议1000余条,最终摸清了群众对小区最不满意的前5项,并将其作为改造的重点内容加以实施。

2018年年底,邢家桥社区综合整治工程试点楼幢开工;2019年3月,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启动,整治共计16栋27个单元,涉及安置房488套;2020年初,社区488户居民房屋综合整治全部完成,居民也都陆续搬回了新居。

如今的邢家桥社区像建的一样漂亮,在鲜花、步道的围绕中,居民每天过着幸福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邢家桥社区就像洋房一样漂亮

作者笔下的邢家桥

13万字处处都是社区真情

《社区书记谢兰》作者赵域舒在回忆创作经历时说,自己在邢家桥蹲点采访了好几个月,朝朝夕夕听谢兰的故事、居民的故事,以及邢家桥的故事,挖掘和还原了诸多细节,才完成了这部约13万字的《社区书记谢兰》。

“采访结束交稿后,我的思绪仍久久沉浸在这些故事中。现在的我,说到基层,就会想到那些人,在我看来,谢兰每天从早到晚、气都歇不了一口处理着的那些鸡毛蒜皮,就是对‘基层治理’四个字最生动鲜活的注脚。”赵域舒感慨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月15日,新书《社区书记谢兰》正式发布。

“这本书是邢家桥‘蝶变’的最美记忆,是体现我们邢家桥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最美相册,也是反映社会基层治理探索实践的一个典型案例。”谢兰说,该书虽然以她为名,但整本书的主角其实是在安置房综合整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邢家桥社区的党员群众、社区干部、志愿者,以及给予社区支持和力量的居民们。

如今,邢家桥社区的“蝶变”,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样本。未来的邢家桥社区会是什么样?谢兰表示,下一步,她的工作任务是把互助养老推行起来,“我们既不居家养老,也不需要进养老院,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要把邻里互助养老推行起来,让居民在社区里找到归宿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