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公平正义是人类始终不渝的价值理念,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学者们更多关注城乡、地区间等宏观层面的问题,既有显著的成果,也有不少为中央政府采纳的建议。但在微观层面上,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并不多见,如课堂教学的不公平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课堂教学不公的成因,主要表现在:师生交往、教师教学评价、学生互动等方面

1、不公平的原因

有的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水平不高,教育观念落后,对教育的敏感性不高,所以虽然主观上无恶意,但往往事与愿违,甚至还会好心办坏事。教师的心理偏见。第一印象、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等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偏见,影响了教师对学生客观全面的认识,以及对学生公平公正的对待。

教师思维定势,老师习惯于支配课堂,不允许学生提出疑问。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表示:美国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并鼓励他们向最高权力机构提问。但在中国,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给学生下命令,肆意剥夺他们的学习权利,这是对全班学生的不公平。在研究过中国教育后,美国学者威廉姆斯写了一封定向信,写道:教师不是真理的主宰者,而是真理在师生面前,因此,共同探索、追求真理是他们共同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师的性格缺陷。这一问题存在于少数教师身上。假如一位教师有脾气暴躁、心胸狭隘、刻薄阴险等性格缺陷,心理不健康,又如何能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公正地对待?

教师道德缺失问题。拥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也可能无心制造不公,缺乏师德的教师必然会故意使学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通过实践教学,我们可以发现:在师生关系中,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教师的不公正对待;放任型的师生关系可能导致学生对学生不公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学生水平分析

有的学生个性懦弱,缺乏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加剧了某些教师“为所欲为”的不公平。一些大学生“强势群体”缺乏合作精神、平等精神,导致课堂教学“弱势群体”学生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班级数普遍在50多甚至70多人,客观上也造成了教师难以进行差异化教学,实行个性化教学,很难对每一位学生给予关心,使教师在维护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感到无力。

有的学校办学思想不正,功利主义教育目标过强,高举考试指挥棒,教师考核只看成绩,学生评价只看成绩。校内有重点班,重点培养尖子生,让差生自生自灭,甚至劝其转学或退学。这样,一部分学生必然会受到不公正地对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不公平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这种不公平现象对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是什么?

1、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不利

大学生遭受不公平对待,常常产生自卑、抑郁、紧张、恐惧等心理,导致学生正常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心理扭曲,心灵受到摧残,严重的人会出现心理障碍,甚至在内心深处埋下仇恨的种子,这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忧虑和深思,从而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对教师专业不利

一位对待学生不公的教师无法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相反,他遭到学生的冷淡、鄙视和厌恶。这使他难以获得事业上的成就和审美体验,没有这些精神支持,教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专业成长。

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阻碍了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的形成,从而直接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良好的校园文化离不开和谐、良性、健康的师生关系与互动,不公平使得师生、师生关系处于紧张、疏远、甚至对抗的状态,所以说要形成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力

阶级社会是一个狭小的社会,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阶段,不公平的学习生活必将给学生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学生可能变成刻板的服从者、冷漠厌世者,甚至成为仇恨者、恐惧事件的制造者。极化,可能导致未来社会两极化,微观层面的教学不公现象的扩大,将使社会有机体产生潜在的断裂危险,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为不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应对课堂教学不公正的对策

对此,教师应加强反思,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学技能,锤炼教学艺术,这是一种失范。教育成败,教师是决定性因素,教师使用的方法和日常情绪是学习氛围和情境形成的主要原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很大的力量,能让孩子快乐地活着还是不开心,老师可以创造痛苦,也可以成为激励的媒介,老师可以给孩子丢脸,让人高兴,伤人,救人。

要克服自卑、怯懦的心理,多与教师和同伴沟通交流,增强平等意识、权利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理性“对抗”。如果有不公正的情况,可以逐级反映给校长、学校相关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观,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健全学生权利保障机制,如设立公平教师委员会、校长接待日、校园开放日、校园开放日等。

要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推广和监督,进一步加强对师德的引导;研究中小学小班化教学的可行性方案,切实减少现有班级数量,以利于学校实施差异化教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教育应该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公平不应追求平均主义,而应提倡人人在天赋基础上接受适当的、良好的教育,以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需要从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切实推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