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被朝廷罢免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以后,养望林下,隐忍不发,但他心中一直都在等待一个结果,那就是朝廷会安排谁接替自己,担起直隶和北洋的担子。就当时的朝局而言,翁同龢、奕劻、徐桐似乎更适合接班李鸿章,但慈禧太后却将时任“西安将军”荣禄调回了京城,准备接任直隶和北洋!

荣禄,光绪朝最后一任“文华殿大学士”,“后党”集团领袖,慈禧太后晚年最为信任的心腹重臣,摄政王载沣的岳父、末代皇帝溥仪的外公。

李鸿章到底在直隶和北洋经营数年,根基深厚,荣禄想要成功上位、顺利接班还需要得到李鸿章的支持。于是,刚刚返回京城的荣禄便来到了李鸿章的府邸,来了一次高手间的“加密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荣禄的到来打断了红儿“逮鸟”的消遣,为了安抚红儿,荣禄如此解释:

“这鸟儿啊叫家贼,气性大,养不活,跑了就跑了呗!赶明儿啊,我给你送一只漂亮的鹦鹉,好不好啊,红儿姑娘?”

注意了,荣禄的这句话并不是说给红儿听的,而是说给李鸿章听的。刚从西安回来的荣禄为何就能准确知道红儿的名字?而且,荣禄为何单单要送给红儿一只漂亮的鹦鹉?

红儿,是慈禧太后赐给李鸿章的暖脚丫鬟;李鸿章,曾经给慈禧太后送过一只漂亮的鹦鹉。荣禄的这句话就是告诉李鸿章:我是奉太后之命前来,心里有点数!

只是,正如荣禄所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李鸿章毕竟是曾经的朝廷大佬,怎能受得荣禄这等封疆的威胁,哪怕荣禄的背后站着慈禧太后。所以,等到荣禄自报名号以后,李鸿章却佯装不识,摇了摇头说道:

“不,你不是荣禄!”

你算哪根葱?仗着太后宠信就敢在老夫面前托大?老夫不认得你!

荣禄会意,赶紧放低姿态,俯身问安:

“您吉祥!”

李鸿章心想,这才是你一个晚辈该有的姿态,便恢复了状态,假装惊喜地说道:

“你,真是荣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话基础设定完毕,李鸿章不用再装,直接进入主题:

“我做梦都在想啊,谁来接我的直隶、北洋?可没想到是仲华你啊!”

荣禄何等精明,在被免职的前辈面前,自然不能嚣张得意;更不能表现出对接班李鸿章的渴望和欣喜;更何况,此时的荣禄尚未明确任职,谦虚谨慎的态度还是要有的。更重要的是,荣禄此行是来争取李鸿章支持的,必须小心应对李鸿章的这句话。

“太后的意思啊,是让我多历练历练。直隶、北洋,我看还得中堂复起,方膺其重啊,换了别个,谁担得起哟!”

“多历练历练”就是对自己“能力不足、资历不够”的谦虚;“中堂复出,方膺其重”就是对李鸿章的无限抬高;这一高一低的对比之下,就将荣禄尊重前辈、虚心请教的形象完美塑造。伸手还不打笑脸人,像荣禄这样懂事的晚辈,谁又能拒绝呢?

事实证明,荣禄的这个态度让李鸿章很是受用,也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老啦,老啦,这旧符新桃,该换总得换!”

“旧符”、“新桃”均指“春联”,所谓“总把新桃换旧符”,代指新旧更迭、食物更新!只是,这句话只表明了李鸿章对“退下来”的平常看待;但对于荣禄即将“顶上来”的安排,李鸿章又有何种态度呢?我们再来看下一句话:

“我说仲华呀,直隶、北洋这个缺儿宁可空着,也不能所用非人!”

既无支持,也不反对,甚至连荣禄是不是铁定接班都没有提及!很明显,李鸿章不会轻易给出支持态度,还要看看荣禄是不是“所用非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下来,自然到了大家喜闻乐见的“试探”程序,李鸿章问道:

“你家人都来了没有?”

得到肯定回答后,李鸿章连连点头:

“来了好,来了好,一家人跟着你在大西北苦巴巴的二十年,该享享福喽!”

如果只是回京述职,荣禄不会把家人一块带回来;但将家人带回京城也有个“长期”和“短期”之分。如果是“短期”,何来“享福”一说;只有“长期”留京,再加上荣禄的官职升迁才能“享福”!

所以,慈禧太后会不会让荣禄接班直隶和北洋,都在荣禄接下来的回答中。

荣禄回答道:

“我受的那点苦呀,跟中堂比起来,苦也是福哟!”

默认了李鸿章的猜测,肯定了自己即将接任北洋的事实!

好了,前期铺垫和试探都已经完成,对话开始进入到下一个程序——条件交换!

回到客厅,李鸿章给出了那段著名的“裱糊匠理论”,然后,转向荣禄说道:

“仲华,这裱糊匠的活儿,可就落在你身上了!”

注意,这绝非李鸿章对荣禄的支持态度,也并没有提出具体的交换条件,他只是在向荣禄陈述一个事实——直隶和北洋的差事并不轻松!潜台词就是,你还离不开我的支持和指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荣禄听出了李鸿章的“话里有话”,赶紧表明态度:

“中堂肺腑之言呐,裱糊也罢,修补也罢,皇恩浩荡,但求无愧于心呐!”

翻译一下这句话:我想好好干,还请中堂不吝赐教并给予大力支持!

行了,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李鸿章可以提条件了:

“最近,京城里有人谈维新议变法,大展拳脚,朝廷尚未接招,不知仲华怎么看呐?”

“谈维新”、“议变法”和荣禄即将担任的直隶、北洋差事就只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组建新式陆军”。

李鸿章既然暗示到了“新式陆军”,他的条件肯定也在其中,只是荣禄尚未明确条件的具体内容。所以,他还得顺着李鸿章的话往下说,等着李鸿章亮出底牌:

“只要有利于江山社稷,未尝不可;但我所急,还是练兵!”

知道,知道你说的是“练兵”的事,赶紧说你的具体条件吧!

李鸿章继续说道:

“二十年前,仲华就是提督,练兵自是内行啦!”

这句话应该反过来理解,二十年前,你出任九门提督,练兵自然不在话下;只是,二十年过去了,你还行不行呢?

荣禄一听,便立马明白了李鸿章的意思——原来你的重点是“练兵之人”,条件是举荐一个练兵统领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怕就怕你不支持,怕就怕你没条件,既然条件挑明了,荣禄就赶紧顺水推舟:

“没人哪!”

将“替人办事”巧妙转化成“求人办事”,乃为人情世故的最高境界。仅用了两个字——“没人”,就省去了李鸿章举荐练兵统领的尴尬,还成功“欠”下了李鸿章一个人情。

“欠人情”,永远要比“占人情”更实用。欠了别人的人情,你可以光明正大的“还人情”,一来二去就能建立牢固的联系,深厚的感情;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你要求别人回报哪怕一次都可能彻底毁了你们的关系。

人情、人情、欠下的才叫“人情”,欠得多了,还得多了,就分不出你我,分不开联系了!

有了这样的回答,李鸿章可以给出条件了:

“有个人也许行!”

荣禄赶紧“急切”的问道:

“谁?”

注意了,这个“谁”包含了荣禄的两个“迫切”——一个回应李鸿章的“迫切”,一个是荣禄自己心中的“疑惑”:

1、不管是谁,只要是你举荐,我必重用之;这是回应李鸿章的必要态度。

2、到底是谁,能让你如此看重;这是荣禄自己的疑惑,这个人到底够不够资格?

只是,李鸿章却没有挑明这个人选,而是给了一句这样的回答:

“老夫没有把握!”

这句话堪称语言艺术的巅峰境界,包含了李鸿章的两层意思:

1、举荐别人的惯有谦虚态度:我举荐的这个人不知道行不行,你看着用就行;

2、暗示条件不足,还有要求:我举荐的这个人,你爱用不用;但我还有一个条件,你必须得答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着,李鸿章提出了自己的第二个条件,当然也是“加密”处理:

“仲华啊,我听的传闻,二十年前,太后很赏识你,后来你调离了京城,听说也是受人暗算,可有此事?”

二十年前,荣禄曾协助慈禧太后想要将时任“军机大臣”的沈桂芬调离京城、外放地方,但却被荣禄的结拜兄弟翁同龢出卖而被沈桂芬报复。最后的结果就是沈桂芬依然高居庙堂,而荣禄却被外放“西安将军”,荣禄和翁同龢就此结下了仇。

李鸿章之所以故意问及此事就是向荣禄提出自己的第二个条件:可别忘了你和翁同龢之间的仇恨。潜台词就是,想要得到我的支持,你必须和翁同龢站到对立面。

我们来看荣禄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回答:

“那时候,太后命我为西安将军,是让我多加历练,不干翁师傅的事!”

放心吧,我早就忘了我是因为翁同龢的出卖而被调离京城二十年的!看似心胸宽广,实则睚眦必报、牢记于心。这句话就等于告诉李鸿章:我和翁同龢不共戴天,请中堂放心!

李鸿章连称两句“老糊涂了”,算是回应了荣禄的态度——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必鼎力支持!

或许,有人会问,李鸿章和荣禄就不能直截了当的对话,这样“加密”操作不累吗?

首先,高手对决,向来如此,从来都是说了等于没说,没说又都说了;再者,慈禧太后派来的“眼线”红儿一直都在,两人必须谨慎对待。从红儿始终一脸懵圈,努力想弄明白两人对话内容的疑惑表情来看,李鸿章和荣禄的“加密”对话达到了目的。

两人的对话结束以后,红儿给荣禄端来一杯茶,说道:

“荣大人,刚才多有得罪,红儿给您道歉!”

红儿为何要向荣禄道歉?

既然明确了荣禄是太后的人,红儿就必须表示亲近,要不然慈禧太后就会疑心红儿是不是已经变心,是不是已经被李鸿章彻底拉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儿离开后,荣禄打趣道:

“中堂龙马精神,真令人羡慕啊!”

红儿向荣禄的示好,几乎直接表明了自己的“眼线”身份,荣禄自然要替慈禧挽回点影响。用李鸿章的艳福来掩盖红儿存在的真正目的,再合适不过。

只是,李鸿章并不打算藏着掖着,索性挑明了红儿的身份:

“仲华,你怎么了?要不要我把红儿送给你啊?”

你不是明知故问吗?红儿是干嘛的,你难道不知道?你要觉得好,我可以送给你!

自己拼命隐藏的事实,却被李鸿章一语揭穿,荣禄只能继续装糊涂:

“您舍得吗?”

红儿就是你的艳福,别的啥也不是!

李鸿章的态度依然:

“你敢要吗?”

既然是艳福,你为何不敢要!既然是秃子头上的虱子,心知肚明就行了,何必掩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仙打架,太费劲!

(文章仅依据电视剧《走向共和》的演绎情节展开,不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烦请读者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