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学霸张锡峰火了。

他在《超级演说家正青春》里,讲述自己身为农村学子的不易。

这个励志的演讲,却饱受争议。

谈到自己的雄心壮志,张同学用了一句:“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瞬间被各路网友狙击。

有人说:教育的目的,除了学知识,还有正三观。张同学的演讲充满狭隘与戾气。

还有人说:敢情你是为了拱城里白菜而读书?

当然,也有人说,“城里白菜”不是特指女孩,还有更好的资源、机会。

这一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而我今天想说的,是另一点。

张同学一直强调自己是寒门学子,他说,衡中的考生,他们只是一群穷人家的孩子。

网友@从不毒舌可达鸭说:你本身就是通过资源的堆砌才获得的优势,那么又凭什么在这里以草根自居呢?

张同学到底能不能代表贫寒学子?

翻开张同学的履历,他有很多演讲经历。

高一的一段演讲,就让他出圈了。

那时他还稍显稚嫩,但台风稳健,临场不怵,看得出是个自信阳光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二那年,作为优秀学生代表,他再次发表公开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几岁的少年,站在众多人面前,不胆怯,不慌张,知道哪里该情绪爆发,哪里该停顿沉思。

这种能力,绝对是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得来的。

一个真正穷苦的,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面对大的舞台,首先表现的不是勇敢,而是胆怯。

再看看张同学那句“衡中的考生,只是穷人家的孩子”。

衡水中学每年录取分数线在610分左右,满分是650。

想进这个超级中学,必须在牛逼的初中有拔尖的成绩。

怎么进入牛逼的中学呢?

大概率,要先进一个牛逼的小学。

绝大多数穷苦的孩子,都是从乡村破败小学开始,能考上牛逼的初中,概率很小,一路开挂到衡中,更少之又少。

去年7月,衡水第一中学学费标准公布,每学期9360元,这还不包括住宿费和生活费之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算算,3年高中下来,要花多少钱?这是一个穷困家庭能负担得起的吗?

把张锡峰当成穷困孩子的代表,就会忽略真正贫寒的人的处境。

享受优秀的师资、严格的教学管理,所有的好的资源全部向自己倾斜。从小到大,还要一路甩开同龄人,能做到这几点,早已不是贫苦的家庭能够得上的。

他们的家境或许普通,但离真正的贫寒,还有距离。

真正贫寒的孩子,绝大部分是没有办法进到衡中的。

真正穷苦的孩子,连衡水中学的学费,都交不起。

冯小刚曾转载过一个短片,讲述大凉山孩子的真实境况。

短片里的9个孩子,让我看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穷困。

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和父母一起生活。

有的孩子父母双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在爸爸死后,妈妈随之抛弃了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父母还在,然而一个坐牢,一个终日操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尚年幼,却承担起繁重的家务。

每天割草、喂鸡、喂鸭,干四五个小时的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不干,就没饭吃。

日常吃的是土豆,或者煮熟的玉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是这样,也不是每顿都能吃得上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大的梦想,也不过是去看看动物园,或者去看看大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漂亮的小姑娘,一只眼睛失明了。

原本只是眼疾,可没钱治病,孩子受不了,用手去揉,最终感染,成了永久的失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越是笑着,我看得越难过。

对普通人来说轻而易举能实现的东西,却成了他们的奢望。

从未离开过大山,更未体会过大山之外的繁华,他们多渴望,现实就多残酷。

大凉山之外的孩子努力,是想活得好。

山里的孩子,光是活下去,就用尽全力。

他们都想要好好读书,可他们有得选吗?

有的家庭,连拿出学费都是问题。有的孩子,连做作业的时间都没有,因为他要和他们的家人一起,在田里刨食。

命运发给他们一手最差的牌。他们最大的梦想,根本不是什么拱“城里的白菜”,也不是追赶富家子弟,只要能给一点甜,就够了。

是住上干净的屋子,玩很多玩具,看看大海和动物。

这就是真正的穷苦孩子的面貌。

正如一个网友所说:没有去过凉山的,不知道什么叫绝望。没有见过凉山孩子的人,不知道什么叫梦想。

而这样的孩子,在中国偏远的山村,还有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里的孩子还在父母面前撒娇,他们就被迫着长大。

如果有人可以保护他们的天真,谁愿意过早懂事?

他们知道读书能改变命运,然而大多数孩子,等不到这个机会。

曾有一个调查,收集了四川两万多名农村中学生的数据,最终发现,农村地区整个中学阶段(初中、高中、职高)辍学率高达63%。

那些辍学的孩子哪里去了?

早早去工厂打工,或者嫁人生子,几乎是很多孩子既定的道路。

很多孩子这一生,不过是沿着父辈的老路走,艰难地生,艰苦地活。

真正穷苦的孩子,会走上一条比常人更艰难的道路。

《变形计》里的小女孩尚领兄,从小跟75岁的爷爷相依为命。

她想要读书改变命运,想摆脱贫瘠的大山。

可是呢?

繁重的家务压在她稚嫩的肩上,没有经济来源的她,根本无力继续学业。

她辍学了,出去打工了,嫁给一个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了。

再次听到她的消息时,这个小姑娘丢下刚出生的孩子,在贫病交加中离世,年仅19岁。

她挣扎过,努力过,但拗不过命运。

穷苦的大山孩子,生来就面临着极为艰难的一生。

唯有少数勇者,逆天改命。

我记得林万东,2019年,他以713分考取清华大学。

父亲丧失劳动能力,姐姐上大学,弟弟念高一,沉重的负担全在瘦小的妈妈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万东极为节俭。

舍不得在学校买饭吃,他就带着白米饭,就着咸菜解决一顿。

没有钱补习,就只有打题海战。可他连买试卷,都只能向收废品的大爷买二手的。

他度过了怎样艰苦又孤独的三年,旁人难以想象。

只是,在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来时,他还在工地搬砖凑学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林万东说的:唯有自强不息,我们的未来才有无限可能。

像他们这样的贫寒的学子,还有很多。

对穷苦的孩子来说,想要改变命运,想摆脱贫困向上走,唯一能靠的,真的只有自己。

有句话说得对:路要自己一步一步走,苦要自己一口一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脱胎换骨,除此之外没有捷径。

高考状元熊轩昂说过一段话: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

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句话很拉仇恨,却是赤裸裸的真相。

出生穷苦的孩子,想要改变命运,比我们想象的难多了。

你必须要承认,时至今日,高考仍然是很多贫苦孩子上升的唯一通道。

他们没有丰富的见识,没有父辈的肩膀可以托举。

当城里的孩子可以学习特长拉开差距,寒门的学生只有一条路:读书,往死里读。

纪录片《高三》里,班主任王景春曾说过,读书是不会读死人的,你拿出半条命来读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镜头掠过,所有同学都在题海中奋战,课桌上高高垒起的,不仅是试卷,还有他们走出寒门的期望。

不要去嘲笑那些穷苦的孩子是小镇做题家,他们只是一群想要改变命运的孩子。

也许,他们毕生的努力,也只能达到富家孩子的起跑线,即使努力一圈也还是平凡,至少,他们没有囿于贫困,看过了更大的世界。

十年后,有记者回访当年纪录片里的同学,他们想知道,这么多年过去,学生们还相信读书改变命运吗?

结果,所有接受采访的同学都回答:相信。

他们有一部分,是真的通过读书改变了贫苦的命运,也有人,真的因为不读书,而过上了更为艰难的生活。

对寒门学子来说,如果你觉得读书苦,那你去看看世界的路。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的人生在罗马,有的人能坐飞机去,有的人,只能一步一个脚印,靠自己走出来。

作家陈岚说:对寒门学子来说,我们必须做得更好,才能实现阶层的流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是6月4号,距离2021年高考,只有2天。

2天的高考结束后,很多孩子的命运走向,已经清晰。

在收卷铃声响起那一刻,我祝福你们:

愿你们合上笔盖那一刻,有武士将刀收回剑鞘般的骄傲。

从此天高地阔,任君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