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语

【文眼】“当前的喧哗和浮躁我们不是特别介意,我们接受健身镜的竞争可能会经历一个长周期,我们只对用户负责,不对喧哗和浮躁负责。”韩伟说。

作者丨张宾(发自杭州)

图片丨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布琳-帕特南毕业于哈佛大学,曾经是一名职业芭蕾舞演员。后来,她在纽约开设了三家健身工作室。怀孕之后,她在家无法找到一个自然的方式通过笔记本或者手机进行锻炼,于是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想法——在家里安装一面镜子,然后通过这块屏幕上各种形式的流媒体点播课程进行健身。

于是,她买了一台树莓派微型电脑,一块单向玻璃和一个安卓平板电脑,并将它们组装在厨房里。幸运的是,她的丈夫恰好是一名程序员,写了一个小程序之后就将她的想法实现了。

去年,布琳-帕特南所创立的Mirror公司被Lululemon以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健身镜的浪潮来袭,如今这股风已经从美国刮到了中国,成为了投资领域的热点。根据“体育大生意”不完全统计,已经面世或者公布研发计划的健身镜多达9家之多。

忽如一夜春风来,健身镜遍地开花。就在最近一个月,国内的健身镜领域就有四起大动作。上个月,健身镜品牌 "Fiture" 宣布完成 3 亿美金 B 轮融资。这个月,亿健、咕咚和乐刻运动相继推出了健身镜。

5月29日,乐刻运动在杭州发布居家健身新品牌LITTA,并推出首款家庭智能健身镜LITTA MIRROR。健身镜到底是不是一个伪需求?它的赢利点究竟在哪里,背后是否有泡沫?它未来会不会被智能电视屏所取代?乐刻创始人兼CEO韩伟和LITTA 负责人任兴荣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直面了这些问题。

真需求,还是伪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接受采访时,布琳-帕特南说,截至2019年年底,人们已经购买了“成千上万”的镜子。这似乎说明了健身镜的市场前景。

韩伟指出,居家健身选择镜子作为智能硬件,这一趋势在欧美、在印度、在韩国都得到了验证,“我们从正常的商业逻辑来判断,居家健身用镜智能硬件去打开局面是一个大概率事件。这是未来的趋势,终点一定是好的。”

韩伟透露,乐刻运动在三年前就考察过健身镜的整个产业链,并看好健身镜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美国的健身人口渗透率更高,健身意识更强,健身镜更容易获得普适性的应用。中国的健身市场是明显的高增长市场,健身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其实非常快。”韩伟说。

高昂的价格会不会成为智商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irror公司的健身镜售价在1500美元左右,Fiture健身镜的价格约为8000元人民币,咪咕推出的两款Fitmore健身镜分别是3999元(标准版)和4999元(3D摄像机版)。乐刻运动在5月20日开始了“LITTA MIRROR”限时限量的秒杀活动,秒杀价格为1999元,而官方正式售价则是2499元。

社交媒体上也有关于健身镜是不是智商税的讨论。韩伟认为,这主要取决于健身镜所创造的价值是否与其价格相匹配,“这要看它(健身镜)创造的用户价值有多高,如果高于用户付出的价值,它就不是智商税,反之就是智商税。”韩伟指出,国内健身镜的价值还要持续挖掘,“只有硬件、没有内容,或者运营逻辑不合理,容易给人负价值产品的印象。”

LITTA MIRROR的商业逻辑是硬件不赚钱,最终靠内容来实现营收。这似乎正在成为行业共识。布琳-帕特南最初的产品设计就是将健身镜定义为内容门户。咕咚创始人兼CEO申波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健身镜的未来不是硬件,而是软件。

韩伟透露,LITTA MIRROR想做的也是一个开放的内容生态系统,最终靠内容和服务赚钱。“就像我们6年多前在健身行业中第一次提出「月付制」、要赚「用户来」的钱一样,我们希望把健身镜的价格做到极致性价比,赚「用户动起来」的钱。”韩伟说。这种定价策略避免了收智商税的情况发生,或许更容易被用户接受。

资本的泡沫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居健身已经成为了资本投资领域新的热点,热钱滚滚而来。除了Mirror以5亿美元的价格委身Lululemon,家居健身Tonal在近期完成2.5亿美元的E轮融资,估计达到16亿美元。另一个家居健身品牌Tempo也刚刚完成了2.2亿美元的C轮融资。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主打健身镜的国内品牌Fiture宣布完成3亿美元的B轮融资,由全明星基金、君联资本、DST Global和Coatue领投,红杉中国、腾讯等资本跟投。其一共完成了4轮融资,募集资金接近4亿美元。

此外,家庭健身科技公司数智引力新近也完成了两轮融资。中体数据也在1月4日宣布融资1.1亿元,计划推出健身镜“Ptmirror”健身镜。

资本的热捧让人不禁联想起体育产业风起云涌的那几年,可惜泡沫很快破灭。韩伟看到了健身领域的资本泡沫所在,并计划用“农民逻辑”来抵御这种风险。

“所谓的泡沫,是指这个事是1年成、3年成,5年成还是10年成。中国的健身和美国相比,至少差了十几、二十年吧。差距缩小的速度在加快,同时疫情也会让速度加快。但现在的泡沫是这个事是一个月之后成,或者是三个月之后成。我们不管这些,就像一个农民一样认真做事。我有强大的供应链,投入最多钱、最长时间做内容研发。我硬件不赚钱,但选最好的硬件供应商,不偷工减料,也不从硬件赚差价。当前的喧哗和浮躁我们不是特别介意,我们接受健身镜的竞争可能会经历一个长周期,我们只对用户负责,不对喧哗和浮躁负责。”韩伟说。

健身镜会被智能电视所取代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健身镜还存在一个被外界质疑的点——它现在因为镜像方面的优势,与智能电视一起抢占了家居空间,但在未来如果智能电视解决了镜像等技术难题,会不会让健身镜变成“鸡肋”。在智能电视大行其道之后,PAD的市场就变得有些衰落了。

任兴荣指出,在家庭环境中,智能电视并不独属于健身者所有,而健身镜则能有效解决这一困境,“健身者会考虑老人、小孩的感受。在中国的家庭环境中,电视机并不独属于健身者。尤其是宝妈(健身镜的主要目标客户)在使用电视时,会和小孩、父母产生冲突。”

此外,在任兴荣看来,通过智能电视健身涉及到需要更多物理空间的问题,“如果真要在家庭里健身,可能需要把茶几搬掉,这是非常痛苦的。”另外,智能电视的交互并没有那么便捷,应用的装载也需要考虑国内通讯政策的限制。“这里面有很多限制性的东西。”任兴荣说。

但技术的更新迭代总是日新月异,任兴荣表示,电视机的屏幕能否完全实现镜面屏幕的效果,目前 无法给出一个完全准确的答复。

未来会如何,没有人会有清晰的答案,至少现在是属于魔镜的时代。这股风究竟能吹多久,能掀起多大的风浪,从业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业者们所表现出来的信心满满、踌躇满志,还是可以让我们对健身镜这个新兴事物的前景有更多期待。

【体育产业独立评论】本公号由体育圈多位资深媒体人创立,以体育产业评论为主,秉承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爆料、需求报道、合作,甚至调戏作者,请联系微信号:guxing0522。

评论

Comments

独立评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