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WHatplus

武汉老字号

真的都老了么?

“六渡桥要拆了!"

"真的感觉打围十年了。”

但是这一次,楚宝片区真的不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2岁的民众乐园易主,与之并肩伫立的老万成急于寻找新的门店,我很好奇这家陪伴了武汉人百年的酸梅汤老店,会再次扎根在哪里?

老万成划时代的即将落幕,让我想起曹祥泰的“冷峻日常”,百年老店一枚绿豆糕,除却端午俨然成为一张无人问津的城市画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739开创的汪玉霞,跨越两个世纪。一口香草蛋糕,一口茶,就是要吃汪玉霞;

首创于1924年的德华酒楼,家里大人从小都喜欢嘴上嘟囔一句“我这年糕,可是德华买的,德华的年糕几好吃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年随着城市发展向前,不禁让我疑惑,武汉老字号,都飘摇到了何处?他们都还好吗?

我们走访了武汉陪伴我多年的老字号,看看他们的百年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地的朋友来武汉玩,盛夏炎炎,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便是:“武汉原来真的这么热啊”,紧接其后的永远都是“为什么绿豆沙到处都有,还有酸梅汤!

彼时,老万成的小哥笑了:“那是因为武汉太热了撒,解暑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住六渡桥是老杆最骄傲的事情,“六斗桥”百货商店人挤人,对面的民众乐园里京、汉、楚名角轮番上台

111岁高龄的老万成伫立在史无前例的繁华十字路口,比对面的民众乐园还早整整9年,一到夏天就大排长龙,叫一声“麻木,克老万成。”都知道是要去扫货。

曾经的老万成,就是今天的“网红顶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以为老万成忙着寻觅新的地址,艰难前行。

但是在全民奶茶文化火热的今天,在江汉路的新店里,我发现了他们推出的全新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意料之中的桂花酸梅汤、米酒酸梅汤,让人意外的发现竟然是百香布丁酸梅汤和茉香青梅酸梅汤,一秒想到茉香奶绿和百香奶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杯酸梅汤打出,沁人的乌梅味超正,酸甜口感清爽怡人。

前来买酸梅汤的爷爷,递上现金:“还是一杯老样子撒,大杯的”,说罢又和蔼地笑了:“现在喝不算早,还是喜欢这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店员骄傲地复述五一的火爆,说着他们开厂再研发的新鲜事迹。

我喝着酸梅汤又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和邻居一起在路边打通铺的那些夜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妈妈在旁边摇着蒲扇,刚喝完酸梅汤的我们在床上睡不着觉得时间尚早,父母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日常。

笑闹的夜晚,城市的上空还有很小的星星,夏日的晚灯将故事里的小人儿照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搬家以后,没有了竹席,好像只有这家酸梅汤还在六渡桥的路口。

为每一个武汉的夏天带去沁爽,似乎永远都不需要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站在中山大道,看到寂寞的民众乐园,听到老万成的小贾说,这里要建公园的,对面的楼也会往后推。

我手里拿着这杯酸梅汤,突然想起好多事情,也许一切都应该在原来的位置,也许一切都变了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汪玉霞又排队了……”

“那你这是太幸福了,现在汪玉霞好几个店,以前就花楼街那一家,蛮难排!”

"那你错了,吉庆街的那家现在更难排,火到了全球推介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父母买回来汪玉霞,第一反应通常如此。

直到饥肠辘辘,吃下那枚香草蛋糕,真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话说这枚淡黄圆滚的香草蛋糕是汪玉霞最早的产品,一直驰名的绿豆糕和芝麻糕,都不及它和碱酥饼历史悠长。

父辈们在花楼街的汪玉霞必买绿豆糕和芝麻糕,熟悉的香味就这样扑面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汪玉霞的产品早已令人眼花缭乱,樱花饼、牛舌酥、蛋黄绿豆糕等新鲜尖货数不胜数,现烤的绝酥排列在玻璃货架上,师傅现做,当日售尽。

店内国潮风满满,不仅是爷爷奶奶,年轻人拿着小篮选购也十分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奇心驱使,为什么这里蛋糕就是香?

“因为技法啊,那肯定不会外传,还有配方。”如果放在从前,我一定会觉得是故弄玄虚,说上一句“我愿称之为魔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吃在嘴里的香草老蛋糕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告别甜腻与重油,店内大部分产品都有轻油低糖,让长者选购的更加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这座原乡,汪玉霞不止香草老蛋糕和芝麻糕,更在两个世纪的时光里,步履不停,始终不断研发新的产品。

老字号,是老味道,但是老味道怎么在新时代留下?

汪玉霞可能给出了一个答案。

离开的时候,我买了香草老蛋糕和绿豆糕,我想爸妈肯定也习惯了这样的味道。但我也带走了一盒樱花饼,觉得试试看也挺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说端午前一个月买绿豆糕的人都排倒桥下头克了。”

——“每年不就是只有这个时候,早点来买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人无人不知的曹祥泰,被新闻报道,曾打出每天卖出15吨绿豆糕"的盛况。

它100年的时光都在陪伴司门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来选购的爷爷奶奶,仔细挑选店内的喜饼,但是临走的时候,不管排队多长,都会带走那提软糯的绿豆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祥泰的师傅老练娴熟,就连绿豆糕压模子,都是手工去抓捻,机子压的太紧实没口感,压的太松散不成形。

但是仍然还是不及食客的热情速度,前来购买的爷爷奶奶全是这家绿豆糕的忠实粉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5块钱的我都买过,那真的是蛮早以前,35的还不是买了几年……”

“真的是8岁第一次吃,现在都快75了……每年就是这个来吃”

从1844年便开卖的曹祥泰,在百年飘摇中始终坚守在原址,但是店面却是大缩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曾经的光辉,长辈们最有发言权:”以前这一边的门面都是他们的,现在就你看到的这个地方就是这点大。“

“就是他们平时不行啊,没什么人,坚持自己熬糖与馅,但是除了绿豆糕就端午,哪个来买。"

与曹祥泰打过大半生交道的长辈们,嘴上说着他风光减半,但是仍然支持了他们几十年光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走的时候,在曹祥泰门口的花坛旁,看见爷爷奶奶在分装绿豆糕,十盒糕点满满当当。

爷爷告诉我“年轻的时候,我的上人买给我吃,现在我来买给我的孙子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曹祥泰,几乎没有年轻人往来。

长辈们赶来尝鲜,完成每年的端午仪式,平日里又将它藏进生活的深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已有400年历史的叶开泰,打开地图,铺就全武汉,但又有谁知道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医药堂;

飘香十里的蔡林记让武汉味道走得更远;德华酒楼越开越大,三镇皆可享用;

而在我记忆中小桃园的鸡汤长大后再没喝到,老万成原址六渡桥店即将拆迁,住在前进二路的老爷爷还能得到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到底什么是老字号?

是一直坚持古早的味道,延续手工的技艺,还是随着时代的浪潮不断推出新的风味;是一直和城市呼应,还是始终如一?是怀揣着一颗顶流之心,势要鼎立龙头,还是初心润心却也只是说一句传承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没有答案,但又有哪家老字号不想跟上时代潮流,始终拥有自己的忠实受众呢?

时代奔涌向前

没有永远顶流的传奇

也没有伫立不倒的长虹

可每当我路过一些老字号,我还是会想。

——嗯,我外婆爱吃,我想多买一些,低糖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