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是清光绪二十七年,厦门的鼓浪屿由各国领事馆的领事推出代表组成领事团,共同管理,鼓浪屿由此成了公共地界。

这年冬天,鼓浪屿一个教员家庭里一位女婴林巧稚出生,在这之上她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巧稚5岁那年,她的妈妈却因为子宫大出血而去世。本应天真烂漫地享受母爱的年纪,却遭受如此痛击,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影响深远,她立志将来长大一定要当一名医生。

痛失母爱,此后陪伴她的,只有毕业于新加坡某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养家的父亲林良英,以及她的姐姐哥哥们,后来还是哥哥和嫂子不遗余力供林巧稚读书的决心成就了她,为她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时,林巧稚已经18岁,父亲和继母都希望她能找个好人家,把终身大事解决了。然而,林巧稚却坚定地说,她要继续去协和医科大学深造。

从1921年开始,每年花着四百五十银元,一学就是八年,好在终究学有所成不负众望。后来,林巧稚还成为了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9年,刚刚28岁毕业的林巧稚,去协和医院工作当妇产科医生,当时这个英美教会所办的医院聘约上有条规定是:聘期不能结婚、生孩子。林巧稚便毅然决然与协和医院签下了一年又一年的合约。她也成为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也是首届"文海"奖学金的唯一获得者。

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年头,凭她之手就接生了后来改变中国人口粮问题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这天,是1930年的9月7日,作为新医生的林巧稚只有29岁,她为一名与自己同龄的产妇华静接生,最终产妇诞下了一名男婴,由于当时还未来得及给孩子取名,就在医学档案上填下了“袁小孩”这一名字。

但让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男孩日后竟成为功高志伟、造福万民的水稻专家,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

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老家在江西德安,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后来在北京一所学校担任校长,而她的母亲华静,出生于扬州一个富商家庭,有过出国留学经历,因此无论是英文还是艺术、礼仪都是相当出色。

华静在被分到袁兴烈所在的学校任教后,优秀的两人彼此吸引,后来坠入爱河并结婚,他们一共有五个孩子,袁隆平是他们的第二个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当时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袁家被迫离开北平辗转湖北湖南等地。尽管条件艰苦,但身为教师的夫妻二人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无论搬到那个地方,都坚持送孩子去上学。甚至在搬到武汉后,由于家里无人照看孩子,母亲华静还辞职当起了全职妈妈,将全部精力投入在对孩子的教育上。

华静还将神农传说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当袁隆平得知“神农氏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教人们医疗与农耕的知识,创耕耘、植五谷、驯禽兽、尝百草,为民疗疾,是人们万世敬仰的先贤”时,他便有了要做“现代神农”的强烈愿望。

日后,袁隆平的发展路径倾注于农业方向,这与母亲华静的言传身教渊源颇深。在多才多艺母亲的影响下,袁隆平不仅会拉小提琴,还是个游泳健健,属于发展很全面的人才。

袁隆平一家颠沛流离的那些年,林巧稚由于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业绩突出,被先后派往英国和美国深造。

学到了更多丰富的妇产知识后,学成归来的她却因为协和医院在太平洋战争中被日本人占领,而导致医务工作全面停止了近1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期间她并没有闲着,不仅在北京东堂子胡同开办了私人诊所,还为了减轻病人的负担,采取降低挂号费、对贫穷患者医疗费减免等救助措施。后来还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妇产专科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并担任院长。

林巧稚虽然终身未婚且没有子女,但是她有一个侄儿林嘉泽,长到二十来岁时与心仪的女子——林语堂大舅子廖超熙的女儿廖雪琴结了婚。

廖雪琴有一位堂姐妹廖月琴,她们同为知名的鼓浪屿首富廖家后裔,本来可以坐享其成的她,却偏偏冲破种种束缚,学习医护赴京,立志要为“护士”职业奋斗一生。

在职业生涯中,廖月琴与协和医学院毕业的儿科医生钟世潘相识。

钟世潘出身贫寒、当过仆人,还比廖月琴大9岁,很多人都不看好这对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

然而,她不管不顾,与心上人把日子过成了诗,最后还生下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钟世潘一生在儿科领域埋头深耕,曾任多家医院的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儿科医学专家,并撰有《儿科疾病鉴别诊断》一重要著作。

廖月琴不仅堪称为新中国护理业的先行者,广州护理业的奠基人,还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

骄傲如他们的儿子钟南山在国家两次重要战疫中功勋卓著,无论是2003年的抗击非典,还是2020年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他都以一个耄耋老人的矍铄身姿默默前行着,给人们以感召和精神的力量。

从辈分上来看,林巧稚是钟南山的堂姑婆,她又凭医学圣手接生过包括袁隆平在内的5万多名婴儿,也培养了许多医学佼佼者,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

如今,在厦门的鼓浪屿还有名为"毓园"的林巧稚纪念馆,就是为了纪念她的功勋伟绩。

这些出生在不同年代,有着“千丝万缕缘分”的名人,为人类的医学、农业做出着卓越的贡献。

虽然有的人离去了,有的人还依然坚持在一线钻研,但他们在人们心中,依然是“各界领军人物”的光辉形象,永不陨落!

(您是如何看待这些名人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