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东义先生说:《青囊》为民间中医树碑立传,传承道路坎坷,重担在肩举步维艰。愚公表示,不辜负医界导师的勉励和扶持,完成中医三部曲小说创作,追随中医界仁人志士一同为弘扬中医文化努力。”

文/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原副院长

最近,收到胡君(笔名愚公)先生的长篇小说《青囊》,展卷一读,立即被其中跌宕起伏、曲折丰富的故事内容所吸引,更在小说之中看到自己和很多同道身影,这种穿越时空,老友重逢的场景,时常出现在小说的不同章节里。引起了我难以平静的共鸣。

我原来也是一个小说迷,从小学到大学,读了很多小说。但是,我不读武侠和言情作品,我觉得它们不是历史,也不反映现实,基本属于作者的文学虚构。所以,我小学的时候爱读战争时代的故事、长征回忆录,大学时喜欢世界名著、个人传记,这些文学作品可以把我带到一个个自己无法经历的场景,增加知识,丰富想象。

中医题材的小说比较少,让人感动的作品就更难找了。

  胡君先生的确像一个老愚公,长期挖山不止,终于探索到一个《青囊》。

这小说书名的本身就很神秘,自古以来《青囊》《绿秩》《金匮》《黄素》都是比武林秘籍还金贵的中医古籍,锦囊妙计、探囊取物,更增添让人想象的神秘色彩。

书中的主人翁徐长卿的名字,是一味很常用的中药;他的儿子地黄、地锦也是用中药为人名;小说的章目忘忧草、接骨草、川黄连、女贞子、当归身、使君子、五味子也都是常用中药,并且与小说故事情节的内涵紧密相连,不是刻意拼凑在一起。

在徐长卿的身上,很多非学院派的祖传民间中医、自学的民间中医,都可以找到一些相同的地方。

土生土长的中医药,带着乡土气息的中医人,遍布于山村乡下,这是半个世纪之前的普遍现象,如今变成了“稀有”,或濒于灭绝了。他们大多有一些与中医结缘的学医过程,然后逐渐刻苦自学,不断在行医过程之中提高技术,同时磨练人生的品行,践行大医精诚的成长过程。

我自己在1975年参加赤脚医生培训,在村里、公社医院行医3年,后来考大学、读研究生,逐渐远离了乡村。但是,当年做村医经历的故事,时常在心中浮现出来,感人的情节久久不能忘怀。

2007年前后,通过采访国医大师朱良春、路志正、邓铁涛先生等前辈,他们步入医林的途径虽然不一样,但是“带着感情学中医”却是完全相同的,与今天中医药大学按照高考分数,进行职业选择之后成为中医传人是不一样的。中医师带徒,带一个成一个,很少出废品,这曾经被毛泽东称赞为“不是落后的东西”,与今天老先生们戏称自己培养了很多“掘墓人”恰成对照。

传道者凌朴子,这个人物很神秘,也是那个时代造就的中医高手,他身上侠肝义胆的壮举,在一般人看来这是难以达到的境界,他留下的《青囊》始终让我充满期待:这里边到底有什么宝贝,需要在徐地黄、徐地锦急需的时候打开?他如何你能够预知身后几十年的事情?他和徐长卿“三折肱为良医”的“以身试法”、“用命传艺”,让人肃然起敬,医学岂容轻尝?

我的师父,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1938年从上海回南通开业行医之前,老师章次公先生送给他一枚图章,上面有“儿女性情,英雄肝胆,菩萨心肠,神仙手眼”16个大字。这种不同寻常的嘱托,联系着几代人的使命。甚至可以说,从长桑君与扁鹊、公乘阳庆与仓公、李东垣与罗天益、罗太无与朱丹溪,一直到当代都有这样的光荣传统,经历千年,不绝如缕。

但是,时代变了,传承的形式也不一样了,凌朴子在危急时刻逃出虎口,在张良庙附近的山村找到了自己的衣钵传人。

张良庙位于汉中紫柏山,它因帝王之师张良隐居于此而成名,如今仍然是游人向往的地方,即使是在文革的特殊年代,这里仍然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

这里山清水秀,漫山遍野都有野生的中药材,也有当地民众自己种植的中草药。药材遍地有,神农却很少,名医更难找。乡民有病,求医之难,造就了中医成长的独特环境,徐氏父子因此而成为医学世家。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一场运动,很多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我们国家领导之中就有杰出的代表。但是,也有很多人耽搁了本来可以顺利走过的青春岁月。

有一个作家写过《蹉跎岁月》,它的主题歌也很感人:“青春的岁月象条河,青春的岁月像支歌”。坎坷与艰难,磨练出更加美丽的人生。

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在那个混乱的时代,被迫回到河北省藁城老家,他的子女业也受到连累,当时没有书读。路老依靠自己年轻时背诵的中医书籍,把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培养成了中医,回城之后都成了医生,有两个考上了中医研究生,其中一个就是我的师兄。

《青囊》之中的于文丽,可以说是知识青年之中优秀的代表,她与徐长卿的感情看上去是如此的不和谐,但是共同在医疗站治病救命的过程之中,故事发展的跌宕起伏,却如此合情合理,他们那样铭心刻骨、生命攸关的壮举,让人感叹、让人落泪;高潮过后的离别,又是那样不得不如此,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毫无半点刀削斧凿痕迹,完全是实录一样的浑然天成。

成为中医药大学毕业生的徐地锦,按说应该是纯正出身的中医人才,他成功创业的成就,不仅揭示了中医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刻画了学院派毕业者人生道路的不平坦,在市场主导医学的大环境下,中医药的传承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这就如同化肥农药对农业的影响那样,西化、异化、转基因改造,对于中医事业的未来挑战,正在扑面而来。

  中医前进的出路在何方?

  《青囊》有妙计,读后再思量。

年过半百的徐长卿,似乎明白了,他学着凌朴子的样子,希望云游天下,寻找道友,也希望在游历之中,找到衣钵传人,他能如愿吗?

我们期待愚公胡君先生继续挖山不止,不怕智叟耻笑,让他们带领一家老小,从太白山、太行山,再到三山五岳,五湖四海,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之中,一手紧握《青囊》,一手抓着和氏璧,也许会有一天感动天帝,让扁鹊弟子柏、董奉杏林,遍植神州大地,人人健康快乐到天年。

2021年3月19日

于求石得玉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