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有三位提辖。数数看,是哪三位?

果然,大家能说出来的只有鲁提辖吧,即使后来鲁智深做了和尚。

杨志郁闷地飘过:我也曾经做过杨提辖。

更郁闷的是叫孙立的这位孙提辖,基本没人知道。

孙立:我不要面子的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刚开始,孙提辖还是挺有面子的。

小舅子乐和,向解珍解宝介绍时,说“你们是孙提辖的兄弟吗?”

孙提辖,说起来响当当,俨然是块金字招牌。

然后,很快就被打脸。

解珍:孙提辖也就算了,但我们和顾大嫂关系最好,麻烦你去找她,谢谢。

乐和找到了顾大嫂、孙新,他们马上想起了孙提辖吗?

没有。

孙新第一反应是找自己江湖上的兄弟,商量劫牢,都谈好了。

完全没有想到哥哥。

只是当大家谈起如果官兵追过来怎么办,孙新才想起来:哦,我还有个做提辖的哥哥。把他搞定就行了。

没想过要他出力,只求他不扯后腿,所以才拉孙提辖入伙,这就是弟弟对孙立的想法。

孙立:我不要面子的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同样是胁迫,人和人的差别太大了。

黎元洪被胁迫倡导了起义,后来成了大总统,也算功德圆满。

孙立被胁迫入了劫牢的伙,却没有真正成为登州派的领袖。

说起来也很奇怪,为了只死老虎,有必要劫牢吗?

孙新、顾大嫂算是江湖人士,解决方式简单粗暴,也没有其他资源,劫牢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但孙立是登州兵马提辖,也算有头有脸的人物,就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吗?

比如找找人,说合说合,不行吗?

处理方式如此极端,不是和毛太公家有深仇大怨,就是孙立这个提辖做人太失败。

更多的可能,是孙立做人不行。

受了胁迫,不得不答应可以理解,可当时孙立说的话非常不中听,让人很不舒服。

他先是叹了口气,说“你众人既是如此行了,我怎地推却得”。

大哥,人家胁迫你是出于江湖义气,为救兄弟赴汤蹈火,你能不能夸一下别人呀。

就像宋江每次求人,表面上是恳求,实际上是胁迫,被胁迫的人,也不得不答应,但都会假意说一句“哥哥义气为重,我不得不从了”。

孙立的话,完全无视别人的初衷,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让人不舒服。

接下来,孙立又说“终不成,日后倒要替你们吃官司!罢、罢、罢!”

大哥,你答都答应了,能不能把自己说好一点,拍着胸脯说些兄弟,为了你们,我两肋插刀之类的话,对方也会念你的好,感你的情。

结果说的是什么怕替你们吃官司,很委屈很不愿意。对方也觉得很没意思。

要么开心从了,要么倔强不从,又要从又要委屈,这是几个意思?

既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也不能展现自己的优点,孙提辖做人,真的有点差。

03

差的地方,还在后面。

孙立带着登州派8人上了梁山,按理说份量也够了。但一听说梁山在为祝家庄发愁,孙立的想法就是出卖同门师兄栾廷玉。

这种出卖,跟陆谦出卖林冲,有什么区别?

江湖重义气,同门师兄弟,不说一定要做兄弟,但至少是份资源。

师兄:师弟,我推荐个徒弟,去你那里打工,哈哈哈。

师弟:没问题,谢谢师兄关照。

应该是这种模式。

可为了向素不相识的梁山献上投名状,孙立就打算出卖自己的师兄,舍弃掉自己的显性资源,还可能损失掉很多隐形资源,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可能是出于嫉妒。

就像庞涓嫉妒孙膑一样,孙立也在暗戳戳地嫉妒栾廷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孙立进了体制内,做到了提辖,栾廷玉只是在祝家庄这家民营企业打工,但栾廷玉的本事和名气,应该比孙立大。

《水浒》中形容栾廷玉有“万夫不当之勇”,这个词用得很重。

在实战中,栾廷玉赢了梁山的五虎大将秦明,虽然赢得有点取巧,战绩却非常漂亮。

如果战场上一刀一枪打起来,孙立应该打不过栾廷玉。

而孙立不喜欢栾廷玉,还有一个地方可以体现。

攻破了祝家庄,大功告成,作为师弟,根本不用陷师兄于死地。可以向宋江建议留下栾廷玉,甚至都不用孙立建议,宋江自己也说了“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

梁山,是想收留栾廷玉的。

但是,孙立眼睁睁地看着栾廷玉战死,无动于衷。甚至,也许心里还有几分暗喜。

做人之差,无以复加。

04

做人太差,人际关系就会越来越差,路也会越走越窄。

内部,登州派8人的小团伙里,孙立表面上是老大,实际上大家都跟他不亲,未必有多服他。

外部,连自己的同门师兄都出卖了,谁还敢和他好?

最后,宋江给了孙立39名的排位,排在了第煞。而他的小弟解珍解宝反而排得比他靠前,还进了天罡,让孙立十分没有面子。

可这又能怪谁呢?

自己做人不行,不能怪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