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热搜背后的秘密 商业味道过重的微博还是当初的微博吗

现在,微博数据造假早已成为饭圈内不言而喻的事情,忠实粉丝们以及背后的公司都在为“数据造假”而每天打拼。包含热搜在内,粉丝、阅读量、互动量及转评赞等数据都可以被人为操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于社交平台,微博一定程度上成了一种实现数据及热度的工具,用户通过热搜排名关注吃瓜新闻、追星。经纪及宣发公司通过热搜及其他数据比较艺人及相关作品热度,衡量他们的市场价值,这样的情况下,社交内容本身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

用户端同样感知到了被控制之下的热搜,商业化味道过重。有网友在前后相隔三四分钟的时间段内,对微博热搜进行截屏对比,发现在整体排名几乎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几分钟内,第5到第17集体暴涨100w热度,并且空降了一个第3,凭空消失了一个第6。而在该用户帖子下面,有人回复表示,微博热搜第三和第五位是广告位,间隔一定时间就会换下一个广告主,这是应该知道的“常识”。

有媒体获取的一份微博今年一季度报价单显示,“微博热搜榜单/话题套装”一天内分给11个品牌,报价140万,而“微博热搜全话题套装第六位”一天分给6个品牌,报价120万。

尽管微博一再声明要治理平台、脱水数据,但事实却是一边“脱水”,一边下场赚数据的钱。成立之初,微博还曾是强调氛围的社区产品,但十一年过去,“戾气重”成为用户对微博的第一印象,“明星艺人”成了微博主要的运营对象。不管是抖音通过算法推荐让用户沉浸于内容,还是小红书通过种草、测评让明星平民化,微博在这些方面的操作都正逐步被替代。

(本文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转载使用需注明来源:“品牌百科新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