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年1月25日一1965年12月16日)的经典之作,也是他颇受争议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纱》讲述了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年轻貌美的凯蒂一心要嫁入上流社会,可年近二十五岁,眼看就要成为一个老姑娘,一直没有没有完美的求婚者。为了赶在妹妹的婚礼之前嫁出去,她答应了瓦尔特的求婚,跟随瓦尔特来到香港。婚后,她爱上查尔斯,查尔斯只把她当成一个小小的插曲。在看清了查尔斯的真面目之后,她跟随瓦尔特来到霍乱地区。凯蒂到修道院做义工时,发现自己怀孕了,但她却不能确定孩子的父亲是谁。瓦尔特心灰意冷,感染霍乱身亡。凯蒂回到香港,再次与查尔斯发生关系后,无比痛恨自己。她斩断与查尔斯的感情,毅然回到父母身边。凯蒂终于觉醒,意识到原来的自己是个肤浅、愚蠢、头脑空虚的女人,也意识到女人应该自由自立,不应该依附别人生活。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都不是能终身依赖的靠山,人生在世,只是孑然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母亲的面纱

凯蒂的母亲是个虚荣自私拜金的女人,看不起收入平平的丈夫,眼看丈夫升职无望,只好寄希望于女儿的婚姻。她丝毫不掩饰对凯蒂的偏爱,因为凯蒂长得漂亮,更有可能嫁入豪门,而小女儿相貌平平。母亲将家中的大部分收入都花在凯蒂身上,让她精心打扮,盛装出席各种舞会,只为获得某位出身高贵的绅士的青睐。可惜一年一年过去,凯蒂始终没有嫁出去,母亲对她颇为失望,经常毫不留情地给她脸色看,问凯蒂还要她的爸爸养她多久。无奈之下,凯蒂匆匆嫁给瓦尔特。经历了出轨,丧夫,凯蒂举目无亲,怀着身孕,写信给远在英格兰的母亲。母亲的回信言辞华丽,措辞讲究,却丝毫没有对凯蒂未来生活的担忧。母亲邀请凯蒂回英格兰团聚,直至生下孩子。凯蒂明白,这并不是母亲真心实意的邀请,而是“不得不”的邀请。她这个女儿,已经是母亲的累赘了。

母亲对她的爱充满了自私和算计。母亲在凯蒂身上的投资,处处计算着回报。当投资如泥牛入海,母亲翻脸比翻书还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父亲的面纱

凯蒂的父亲,富有才华,却收入微薄,没有上进心,在家庭生活中几乎是个透明的人。他对妻子百依百顺,妻子却鄙视他,看不起他。他为全家提供收入来源,却得不到家庭成员的尊重。他一直充当着一位称职的忠诚的丈夫的角色,却也一直生活在压抑之中。当妻子离世,他悲伤之余,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解脱。

凯迪归来,发现自己与父亲之间隔着很大的距离,比陌生人还要遥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凯蒂深知她从未做过让父亲对她宠爱有加的事,他在这所房子里从来都是多余的人,虽然负担着全家的衣食来源,却因为薪俸寒酸无法提供更为奢华的生活而受到家人的蔑视。她曾经想当然地认为既然他是她的父亲,那么他就理应疼爱她。而事实上他却对她没有一点父女之情,这着实使她震惊。她只知道她们全家人都对他烦透了,没想到反过来他对她们的感觉也是一样。他仍旧像以往一样和蔼、谦恭,但是在苦难中练就的敏锐的洞察力让她发觉,他从心里讨厌她,尽管他从来也不对自己承认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丈夫的面纱

凯蒂的丈夫瓦尔特是个细菌学家,严谨聪明,却言语木讷,不善交际。凯蒂出轨查尔斯后,瓦尔特承诺,如果查尔斯能够离婚,并且在一周之内与凯蒂结婚,他就成全他们,否则,凯蒂就要和他一起去霍乱肆虐的湄潭府。凯蒂发现了查尔斯的真面目,跟随瓦尔特来到湄潭府。在疫情中,两人的关系日渐缓和,凯蒂发现自己怀孕了,但她无法确定孩子的父亲是瓦尔特还是查尔斯。瓦尔特心灰意冷,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最终死于霍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瓦尔特临死前说:“死的却是那狗”。这句话是戈德·史密斯的诗《挽歌》的最后一句。

一个好心人在城里领养了一只狗。起初人和狗相处融洽,但是有一天二者结下怨仇,狗发了疯病将人咬伤。大家都预料被咬的人将会死去,但是人活了过来,最终死去的却是狗。

这无疑是承认,他带凯蒂来湄潭府,是为了害死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情人的面纱

查尔斯,是凯蒂心目中理想的丈夫。帅气多金,衣着考究,英俊潇洒,身居高位,风趣幽默,善于交际。认识才三个月,凯蒂就飞蛾扑火般投入了查尔斯的怀抱。

凯蒂的出轨被瓦尔特发现时,凯蒂除了害怕,还有一点兴奋。她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查尔斯在一起了。然而查尔斯根本不可能放弃拥有的一切,与凯蒂在一起。查尔斯的口才一如既往的优秀:

“呃,亲爱的,当一个男人爱上了你,他说的话是不能字字当真的。” “一个男人深深地爱一个女人,并非意味着他就希望下半辈子和她共同度过。”

凯蒂这才恍然大悟,查尔斯根本不爱他,她只是查尔斯生活中的一点调味剂,与他的前途和家庭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她不顾一切的爱情,对查尔斯而言,不过是一场艳遇,一个投怀送抱罢了。他的甜言蜜语,都是逢场作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结语

经历了闪婚,出轨,怀孕、丧夫和霍乱,凯蒂终于觉醒了。她终于明白,不管任何人,都不是永远的依靠。

对于腹中的孩子,凯蒂希望是个女儿。

“我希望是个女孩,我想把她养大,使她不会犯我曾经犯过的错误。当我回首我是个什么样的女孩时,我非常恨我自己,但是我无能为力。我要把女儿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的自立的人。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爱她,养育她,不是为了让她将来和哪个男人睡觉,从此把这辈子依附于他。”
“我以前是个愚蠢、邪恶、可憎的人。我已经得到了严厉的惩罚。我决不会让我的女儿重蹈覆辙。我希望她是个无畏、坦率的人,是个自制的人,不会依赖别人。我希望她像一个自由的人那样生活,找一份好的活计养活自己,而不是像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姆的《面纱》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对人性和生活的思考。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我们始终是孤身一人。不管父母、爱人、儿女,都不可能陪伴我们一生。只有自己独立、坚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人生,就是自我成长和自我救赎的过程。即使要经历坎坷、荆棘、挫折,这些痛苦过后,我们反思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些痛苦,也会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指引我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行。

“或许所有她做过的错事蠢事,所有她经受的磨难,并不全是毫无意义的——那将是一条通往安宁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