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在《讲话》中讲的文艺,与我们通常说的文艺,不是一个概念。

毛主席的《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的文艺产生了许多佳作,比如,小说《小二黑结婚》,歌剧《白毛女》,诗歌《王贵与李香香》等等。建国后的第一次文代会上,毛主席在《讲话》中阐述的文艺思想,被正式确定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文艺工作的性质和地位得到了明确的规定,这就是: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文艺必须为政治服务。但是,在文革中,同样是用毛主席的文艺思想指导文艺创作和展开文艺批评,为什么会出现,许多文艺作品被说成是大毒草而受到批判,又有许多作家遭到批斗甚至含冤死去的现象呢?

为什么会这样呢?把这种结果简单地归结为“四人帮”的破坏似乎不妥,因为,甚至可以说执行毛主席文艺思想最坚决的恰恰正是“四人帮”,八个样板戏可以说是无法复制无法超越的经典,就是最好的说明。他们也是用毛主席的文艺思想指导创作,也是希望文艺园里百花齐放,主观愿望没有错啊?因此,把这种结果简单地归结为人为破坏,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不从思维模式上解决问题,还会犯同样的错误,“两个凡是”就是例子。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文革中文艺遭受破坏的情形呢?

范围论回答了这一问题。首先应当肯定,毛主席在《讲话》中阐述的文艺思想是正确的,它解决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提出了政治标准第一艺术、艺术标准第二的文艺批评标准,这都是极为正确的,毛主席是第一个系统化地提岀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思想的人。但是,有一点我们应当明白,毛主席在《讲话》中讲的文艺,与我们通常说的文艺,不是一个概念。

因为,自人类社会出现了国家以后,就始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文艺:为统治者服务的文艺,和描写人性发展的文艺。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存在着这样的两种文艺。一般认为一部“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实际上一部“诗经”,是由为统治者奴隶主服务的文艺和描写人性发展的文艺这两部分构成。范围论把为统治者服务的文艺,称为第一范围的文艺;把描写人性发展状况的文艺,称为第二范围的文艺。

在“诗经”中,第一范围的文艺主要集中在“大雅”“颂”这两部分中,“大雅”为奴隶主贵族宴享用的配乐诗,“颂”为奴隶主贵族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这些诗歌大都是描写奴隶主贵族生活的,歌颂奴隶主阶级祖宗功德的。第二范围的文艺主要集中在“小雅”与“风”中,它反映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混乱,揭露了奴隶主贵族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同时也反映了劳动者的生活场景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等等,从而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性发展的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只要存在着国家,也就存在着两种文艺。同样,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着两种不同范围的文艺,即存在着第一范围的文艺和第二范围的文艺。毛主席在《讲话》中阐述的文艺思想,属于第一范围的文艺理论。范围论认为,凡科学的东西,都仅仅只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把科学的东西超出范围应用,就会产生与我们主观愿望相反的结果。在文革中,原本是想用毛主席的文艺思想指导文艺创作,求得文艺繁荣百花齐放,然而结果却与愿所违,文艺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反而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就思维模式而言,文革中我国文艺之所以遭受破坏,正是因为把毛主席的文艺思想超出范围应用于第二范围指导文艺创作和展开文艺批评的结果。

区分两种文艺,在现在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文艺在文革中的遭遇,说到底是混淆两种文艺的区别,把文艺仅仅理解为: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文艺必须为政治服务,是缺乏对古今中外文艺发展规律的了解。实际上,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艺发展水平的是第二范围的文艺,所谓的文艺实际上指的是第二范围的文艺,而不是第一范围的文艺。

由于特殊原因,文艺被纳入国家意识形态之中,在建国后的文艺发展过程中,文艺总是被第一范围的文艺所左右。虽然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指出“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但是,混淆两种文艺的区别,把第一范围的文艺当成了文艺,依然是人们的主流观念。批评莫言,群殴方方,就是其具体表现。

“垃圾诗”、“尿尿体”、“浅浅体”等诗的出现,其背后的原因是,在主流观念的挤压下,第二范围文艺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迹,是文艺的畸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