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世界法西斯恶臭人物,希特勒曾这么说过:

战争的结果只有两种,要么敌人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要么我们从敌人的尸体上踏过去。

寥寥数语,将一个心狠手辣、穷凶极恶的法西斯头头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德国军国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不义战争,这要是让“非攻”的墨翟听到,非得暴跳如雷不可。

除了德国,日本人的臭名堂在中国更为著名,日本人在二战中表现出来的凶狠和狡黠一点也不亚于德意志,甚至在某些方面,日本要更胜于希特勒军队一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这样一支由自诩为“优等民族”的大和民族组成的远征军队,在二战中遭受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落差,或者说,他们生来就是地狱中的魔鬼,不过是迎来了本属于他们的堕落结局,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处为全世界人民深久痛恶。

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联合痛击之下,日本天皇无能为力,然而日本军队却出现了“皇帝很急太监不急”的奇葩情况。身为日本大将的冈村宁次手握

80

万大军,为何不听天皇命令执意作战?其中到底有何深意?

一、二战中的日本,如豺狼又似老鼠

《柳禾语录》中有言:我反对战争,更反对愚蠢的战争。和平的世界多好,我们爱和平,追求和平。世界可以改革,但不能革命,人人平等。

战争可以是一场挣快钱的生意,也可以是充满魑魅魍魉的诡异旅途,无人得以预知战争的后果,但总有人想挑战。

难道日本侵华真的只是近代以来的邪恶想法吗?

实际上,恶之花的播种要比二战更早,不过当时人们把它当做一朵无邪的花骨朵儿,听之任之,没有将其及时扼杀在摇篮之中。这场侵华之战最晚可以追溯至一千多年前的唐朝。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这是李白写给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的诗词。

遣唐使是日本在唐朝时期派往长安学习先进制度的使者,这是弱者对于强者的学习,于后者而言,遣唐使是满足虚荣心的一种无害手段,于前者却是卧薪尝胆。

多年相伴非但没有消磨日本的扩张之心,反而为其立下了一块靶子,日本要做的就是等待这个古老的帝国自甘堕落。当神州大地在清政府的统治下摇摇欲坠,日本开始了宏图伟业,首先便是琉球之争。软磨硬泡下,琉球一度脱离中国统治,其小偷小盗之态像极了老鼠。

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如高山大洋般不可逾越,这对于地小人多的日本无疑是雪上加霜。

要么在沉默中死亡,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而日本选择了在沉默中磨尖爪牙,成为一头撕裂中国的豺狼。

当铁蹄践踏在东北黑土地时,日本见证了中国的软弱,也吹涨了自己的虚荣心。日本举国上下都认为,日本军队即将要实现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的宏图伟业,然而,不久后的战况让日本深恶痛绝、懊悔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东战场就像一个黑洞,缓慢地吸引着日本的野心,也吞噬着日本的耐心。

二、深陷远东战场,抽身遥遥无期

泰戈尔在《牺牲》中写道:

武力正表现了人类的软弱。

日本的着急冒进体现了日本的致命弱点,那就是无法打持久战。自1931年始,日本已自动选择了卷入战争,此时的日本奉行

“以战养战”的战略

,用中国的资源养活在华军队,不料战争如此漫长,此战略渐显疲软。

根据战争数据统计,日本超1/7的人口都进入军队服役,其中在华军队人数一共为200多万,庞大的士兵投入意味着国内经济建设的萎靡不振,

这对于本就遭受经济危机冲击的日本来说是一场豪赌,赌注便是日本的国运。

中国战场稍见良机,日本便将枪炮对准了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帝国,这一决定让日本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1941年,日本指挥官山本五十六和南云忠一奉日本政府之命偷袭了美国珍珠港,因为这个军港应该会停留着美国的航空母舰。

谁曾想,包括萨拉托加号在内三艘航母都不在港内,日本的空袭并未摧毁美国的主要海上力量,这也为美国的反击战奠定了基础,以珍珠港偷袭为导火线的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

。令日本意想不到的是,日本挑战的不只是日本,而是英美联合海军。

太平洋战争一役摧毁了日本在十九世纪末以来在殖民地建立起来的势力,使得战后美国在日本本土实行了种种扶植政策都顺理成章。

而对于战时的日本而言,分散的兵力使得日本踏在中国战场的脚越陷越深,后起的人民解放军军队逐渐成为捣毁日本后方阵地的中心力量。由此看来,日军抽身遥遥无期。

三、战局已定,好战人士死不悔改

1945年,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的原子弹爆炸发生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毁灭性的核弹摧毁了日本政府最后的倔强,

日本天皇不得不向全世界宣告无条件投降。然而,

握80万大军的冈村宁次冷冷地放下四个字:继续作战。为何?

所谓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在世界战场之上,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国内总司令部和前线将士的判断上,难道冈村宁次不知道日本败局已定吗?

当然不是,关于日本的颓败之势,冈村宁次在《论持久战》中已经略知一二。

从中作祟的是日本民族性格的矛盾性。鲁思·本尼迪克特将日本人的性格喻为刀和菊,前者指的是日本武士刀精神——不战胜,毋宁死,后者指的是从中国文化中脱胎而来的谦忍性格。对面摧枯拉朽之势的战况,冈村宁次显现出了“刀”的性格。

前面我们说了,日本侵华本身就是一场豪赌,一旦日本不能彻底占据中国,那么日本为了动员全国人民参与战争的种种努力都会白费,这意味着日本不但会回到战前的黑暗经济中,还可能面临各帝国主义尤其是美国的瓜分。

基于此,冈村宁次不愿退兵,同时也不能退兵,于是便出现了几十万大军无所归从、抗命侵略的滑稽场面,然而这一切不过是负隅顽抗罢了。

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震慑下,日本军队一败再败,成为三大轴心国中最后一个覆灭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魔鬼一般的冈村宁次投降之后回到故乡,身边的亲人已经全都不在人世,余生终像在地狱一般,无依无靠。

小结:

佛门说:种其因者,须食其果。侵略战争本就不是一场光鲜亮丽的蜕变,而是作茧者在黎明到来前制造的一片迷雾,它不仅困住了被侵略者,也困住了自己。冈村宁次最后的倔强,不过是日本侵略者丑陋民族性的索性罢了。

冈村宁次的一生是一场悲剧,这场演出的导演是日本军国主义,在它的引导下,所有日本士兵都不是士兵,而是冷血无情的战争机器,而这场演出的观众正是世界人民。

恶之花的绽放并不会带来让人悦目的享受,反而是无休止的折磨。日本侵略者的恶行终究要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以供后人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