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毕业黄埔一期,1948年脱离国民党,死后却被国共两党共同追悼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牛人,是国民党一支王牌军的指挥官,不过他在历史上的名气远远不如他的下属出名。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有五大主力部队,这五支部队不光装备精良,战斗力也远远大于国军的其他部队。其中新一军有别于其他四大主力,他是第一支美式装备部队,第一支美式训练的部队,这支部队成立于印度,扬名于印缅战场,有着国军“天下第一军”的美誉。

而这支部队的指挥官,很多人仅仅知道孙立人将军,其实在成立之初,他的第一任军长叫郑洞国,当时孙立人仅仅是他旗下新38师师长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洞国,1903年,出生在湖南省石门县,家中有四兄妹,由于从小家庭比较贫困,让他读书非常刻苦。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还在石门中学读书的郑洞国,也随着革命的浪潮,上街参与了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也在这一期间,他决定弃笔从戎,希望以武力振兴国家。

1924年,他顶替别人的名字,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他也是唯一一个顶替报名考入黄埔军校。当时有一个小插曲,郑洞国听说黄埔军校招生,于是他去了广州,他到广州的时候,报名的日子已经过了。但恰巧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名叫黄鳖的学生,担心自己考不上,报了两次名,后来让了一个名额给郑洞国。没想到两人都考上了,后来这件事情曝光,郑洞国交代了原因,没想到最后被校方留了下来。

郑洞国,毕业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第一军旗下一个营长,后随部队参加了北伐,在攻打永定城时,他身先士卒,率营承担攻城主力,在其他部队的配合下,首先攻入城内,立下首功。同年十一月被晋升为第一军第3师第8团团长,当时他仅仅才二十四岁。

随后他又跟随中央军参加了蒋桂战争,中原战争等战役,屡立战功,被晋升为第2师第四旅旅长。郑洞国他是最早参加抗战的国军之一,自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野心不断膨胀,在占领东三省后,开始大举向长城各个关口进军。在举国抗日的压力下,蒋介石放弃了对八路军的围剿,抽调了中央军的三个师,分别是第2,第25,第83师组成17军。赶赴古北口(山海关,居庸关两关之间的长城要塞)抵抗日军,当时还有东北军和西北军也一起参加了这次战役。

当时郑洞国第四旅,奉命驻守南天门一线阵地。不久后中日军队在南天门一线拉开了为期8天8夜的血战。由于此前士兵打内战都憋出火了,这次打日军个个都鼓足了勇气,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但由于后援不济,最终只能且战且退,一直到1933年5月31日,中日双方签订了《塘沽停战协议》,最终长城抗战以失败告终。不过长城抗战,有一支军队打出了威名,就是冯玉祥的二十九军,取得了喜峰口大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郑洞国坐上了第2师师长之职,先后参加了保定会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战役,长沙战役等著名战役,屡屡取得不错的战绩,一九四三年,他被调往印度,担任第一军军长,率领第一军同盟军收复缅北,扬我国威。

一九四六年,时任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因病重请他去东北代为主持东北军务,担任代理司令长官。郑洞国上任后,指挥几十万国民党军队,迅速占领了东北的几大重要城市。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后,他又被任命为吉林省主席兼任第一兵团司令长官,固守长春,当时长春已经被解放军包围,但是他还是死战不降,最后被他的手下挟持,放下武器投诚,脱离了国民党。

郑洞国和夫人

建国后,他退出了军界,下半生一直在致力于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忙碌。一九九一年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八岁。海峡两岸共同他举行了追悼仪式,他是黄埔军校毕业生中第二个被海峡两岸共同追掉的人,第一人是杜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