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报告,中国发表的 SCI 论文数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与第一位的美国旗鼓相当。同时,中国SCI论文的质量与被引用情况也持续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在世界论文大环境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SCI 收录中国论文数量占世界论文总数的变化趋势

1、中国SCI论文撤稿占到所有撤稿的44.0%

截止到2020年7月,世界范围内共有23,425篇SCI撤稿,其中中国有 10,303篇,远远高于第二 位的美国4,125篇,中国论文撤稿已占了世界44%,“位居榜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2012年以来,中国SCI撤稿数量持续上升

中国SCI论文曾在2009-2011年出现可怕的撤稿风暴。随后,于2012年迅速降低到156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低谷之后,中国SCI论文撤稿数量呈现持续上涨趋势,2019年撤稿数量 536篇,而2020年到目前为止已高达388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2-2020年中国撤稿占比

3、2020 年中国 SCI 撤稿仍然遥遥领先

2020 年,中国已有388篇SCI论文撤稿,而美国有255篇SCI论文撤稿,英国有124篇撤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1月-7月各国撤稿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国内撤稿的深度剖析

看完中国在世界的撤稿情况后,我们来细品下中国国内撤稿情况。通过Retracitondatabase数据统计:

1、2020年1月1日-2020年7月30日共计撤回388篇

1月共计:38篇

2月共计:49篇

3月共计:81篇

4月共计:88篇

5月共计:48篇

6月共计:47篇

7月共计:37篇

2020年1月-7月30日世界各国撤稿论文总计1143篇,而今年最新数据中国论文撤稿量已经高达34%,并且数据还在不断增加!

向下滑动查看1-7月撤稿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台回复【撤稿获取原文件

2、平均每年撤稿325篇

通过网站Retraction Watch以“China”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剔除非撤稿论文,检索到2012年至2020年7月,8年期间中国学者被撤稿论文2938篇;其中,83%的论文作者为中国大陆学者,17%由中国大陆学者与境外学者共同完成。

3、中国学者撤稿量持续走高

2012年,中国学者被撤稿154篇,2015年,撤稿量猛增到348篇,比上一年翻了一番;2019年,增加到481篇。

这期间发生了一些集中撤稿情况:

  • 2017年4月,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杂志《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一次性撤销2012年至2016年发表的来自中国学者的107篇文章。

  • 2020年4月,该集团旗下另一家期刊一次性撤回中国学者撰写的33篇论文。仅2020年1月到7月,中国学者被撤稿达388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2-2019中国学者撤稿数量

4、撤稿论文分布发达城市居多

统计发现,撤稿论文所属的机构分布较广,北京、上海、武汉三地较多,其中北京数量最多,共有69个。这三座城市都拥有数量庞大的科研机构和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撤稿论文作者所属机构分布地区

5、撤稿作者集中高校机构

被撤论文所属机构既包括科研机构如中科院(34篇),包括高校,企事业单位。2938篇被撤论文作者所属机构均以高校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撤稿作者所属机构和撤稿数量

6、撤稿论文的十大领域

通过对2599篇论文所属学科进行词频分析,发现撤稿论文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撤稿量排名前三的学科分别是物理学、基础生命科学、生物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撤稿论文所属十大领域

7、撤稿论文超90%发表在开源期刊

调查数据显示,8年来中国学者被撤论文有2444篇发表在开源期刊上,占总数的94.5%,而发表在传统期刊的论文仅有117篇,只占4.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2-2019中国学者被撤稿数量

《中国科学基金》研究表明,2015年度中国在SCI收录OA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与2011年相比增长了188.6%,OA论文占SCI论文总数的比例为15.7%。

我国SCI收录OA论文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和我国研究评价中强调论文发表数量有关。一些OA期刊尽量多地发表论文以收取更多的费用,放宽审稿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侥幸机会小,撤稿代价大

1、高校撤稿“名列前茅”

论文发表对评职称非常重要!学校会设定基本的岗位要求,在此基础上学校和学院层面相互比拼,水涨船高,上不封顶。因为论文发表“压力山大”,所以很多人为了发文章不择手段。

在撤回的稿件中,大部分来自许多知名医学院的附院是因为这些附院晋升职称都需要SCI 。而对于普通医院或基层医院来说中文的核心文章就够了,无需伪造 SCI 论文。

2、撤稿原因“纯属雷同”

撤稿观察网站标注的撤稿原因多达82种,但其中有大量原因雷同。2599篇论文撤稿原因列在前六的分别是“出版机构调查”“同行评审虚假”“文章重复”“抄袭”“数据错误”和“图片重复”,这六个原因造成的撤稿量为1835篇,占总数的70%。

中国科学院杨卫院士将学术不端与学术不当行为归纳为14种:剽窃、编造、篡改、第三方代写、重复发表、署名不当、利益冲突、关系游说、学术独裁、引用不当、引用虚假文章、编造审稿人、不可重复、伦理失范。

3、重复/剽窃“不可忽视”

斯坦福大学Elisabeth Bik报告称,她检查过的2万多篇生物医学论文中约有4%包含不当重复的图像。Bucci报告说在他检查的1364篇论文样本中,有6%至少包含了一张经过处理的图像。

而近三年中国SCI论文共有1397篇SCI论文撤稿,其中因为剽窃所致的撤稿有547篇(39%),另外错误所致的撤稿有330篇(24%)。除了上述两个主要原因之外,因为伪造同行评议和作者署名问题导致的撤稿分别是116(8%)和84篇(6%)。

4、国外期刊“浑水摸鱼”

研究员表示 “开源期刊大多数没有严格的文章质量标准。善于操作影响因子的话,在短时间内就会迅速提升影响因子,开源期刊以盈利为目的,学术次之。”

中国学者在声誉较差、影响力较低的OA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相对更多。这些期刊没有正常的审稿程序,把关流于形式,胡柯认为“部分国外期刊就是为了赚钱。”调查数据表明,发表于开源期刊上的文章似乎有着更高的撤稿率。近年来中国学者大量给国外开源期刊投稿,令这些期刊收稿量翻了几番,并不符合科学规律。

5、撤稿频发“罪魁祸首”

SCI论文成为学术评价、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才评价、学科评估的核心指标。体制评定科研人员未达到学校要求的论文发表量,他们可能无法晋升甚至可能会被迫离职,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一些研究人员以牺牲科学诚信为代价发表文章。

李连达、李贻奎曾评论道:

“撤稿事件发生在一些学者身上,但是深层次的原因是学术评价及职称评定标准不合理。此次撤稿事件绝大部分是医学论文,集中反映了我国医学界的评价标准存在严重缺陷。有些医院在评职称时,不以医疗水平、治病救人的能力为首选标准,而是以争多少科研课题、抢多少科研费、发表多少篇论文为首选标准,甚至以SCI论文为唯一标准。”

6、学术腐败“谁来买单”

除了论文发表的压力导致学术不端行为外,中国投入了大量科研资金、给予科学评价奖励体系,第三方机构的“幕后黑手”介入,部分研究人员冒着违背科研诚信的风险发表文章。

“学术不端行为归根到底是个人原因还是制度原因所导致?”中国科学院技术战略咨询研究院的李真真、黄小茹提出上述问题,“看似简单的二分问题,其实存在着一系列相互嵌套的深层问题。”因此,构建与完善新型学术水平评定制度,是反对伪SCI论文的关键。

踏实科研、坦白从宽、损失最小!

来源: 学术志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本公众号内容源自网络整理,素材、图片、视频版权属原作者,所发表的文章仅为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转载或引用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有侵权,请30日内联系删除。提倡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进步。

我们恳请:若能转发分享,我们将非常感谢!(目前微信公众号改为乱序推送,如沐风科研设为星标,时常点击阅读,我们才会出现在您推送的前面位置)。

加入中医药交流群】添加小编微信邀请加入,也可由群友邀请加入,欢迎广大老师、朋友加入我们。

小编微信:

往期推荐

【高质量文章-1区-近IF16-免疫与微生物学No.1】肠道内分泌细胞感知细菌色氨酸分解代谢物来激活肠道和迷走神经通路

2021-01-28

中药单体发高10分+年刊500+1区期刊,看了这篇文章或许会有所启发:纳米黄芪甲苷III与光动力协同免疫疗法用于结肠癌治疗

2021-01-27

40年来,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2021-01-28

Kaplan-Meier生存曲线(包括统计检验、95%Cl)的简介与绘制(不用R软件)

2021-01-25

对标西湖大学?中国芯片首富捐资200亿办高校!地址选在了这里

2021-01-24

施一公教授眼中的饶毅:赤子情怀、童心未泯...

2021-01-23

上中医/第二军医大/中医科学院:系统药理学研究阐明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保护机制

2021-01-24

Graphic abstract如何设计与绘制—以中药复方药理为例简单讲讲

2021-01-22

【天然产物可投-中科院1区-IF近10】南京中医药大学:姜黄素减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2021-01-18

诺华视频Drug discovery:从药物研发到上市过程

2021-01-18

【年刊近800-Q1分区】暨南大学: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胡疏肝散经核受体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影响

2021-01-16

如沐风科研 (Rumfer)公众号:由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以及福安药业和浙江省疾控中心的硕博士组成,主要发布药物研发、生产及注册,科研实验及前沿咨讯等相关信息。欢迎广大朋友老师关注我们,您的分享和关注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