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有网友爆料某物业盗用小区志愿者的照片做宣传,志愿者被逼在身后写上了"不是物业"几个大字,和物业撇清关系。1月20日,物业方面回应称,他们没有盗用志愿者的照片,宣传材料中确实出现了志愿者的身影,但他们不是想揽功劳,而是为了呼吁居民们相互理解。业务表示将和业主协商解决,协商不了的话就要走法律途径维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物业公司想要维权能否得到支持呢?其实很难,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物业在没有经过志愿者同意的情况下,就使用他们的照片,不管是不是主角,都侵犯了志愿者的肖像权、名誉权等人身权利,志愿者可以请求他们停止侵害,删掉视频,甚至是索要一定的赔偿。

而志愿者在身后写上"不是物业"这几个字,没有侵犯物业公司的合法权益,因为他们没有捏造事实或者是对物业进行攻击,他们只是阐述了一个事实而已。"不是物业"又不是什么骂人的话,不会给物业公司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这个行为并不违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防控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通力合作,若是没有物业的配合,志愿者们无法有序地展开工作。没有志愿者们,单靠一个物业公司,也无法为几千个居民检测体温,无法及时地把生活物资送到他们手上,两者明明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士,应该多沟通才对。

2020年7月的一天早上,大安区一位老人突然在家中昏迷倒地,失去了意识,老人的老伴年龄也很大了,不知道怎么办,就向邻居求助。邻居得知情况后,立即联系了执勤的志愿者赵雪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雪松得知情况后立即拨打了120,并且联系了所在地的社区网格长,两人一起到楼上查看老人的情况,看看有什么可以做的。与此同时,物业和其他的志愿者在小区门口疏散车辆,对接救护车,引导救援人员,让老人第一时间得到了救治。

在这个案例中,物业和志愿者没有扯皮推诿,而是相互配合,为老人打造出了畅通无阻的送医渠道,这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做法。有的时候不要因为一点点小的利益就互不相让,这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物业公司来说,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居民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但是现在一些物业公司缺乏服务的意识,该收钱的时候行动得很快,该提供服务的时候却不见踪影了。路灯坏了、电梯坏了、公共区域太脏等,本都是该由物业方面解决的问题,但部分小区物业却把这个责任推给了居民们,让居民们自己弄,于是就有人吐槽:"物业是既想收你钱,还想当你爹。"

到了疫情防控期间,有的物业公司只是做做样子,把大多数的工作都推给了志愿者,让志愿者们去承担一线风险,自己躲在后边。这样的做派怎能让居民们心甘情愿地掏钱呢?于是一些物业公司总是无法按时足额收到物业费,无法有序地展开工作,到头来,其实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物业方面还是要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切实地认清楚自己的定位。物业其实就是居民们共同的管家,要切实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第一时间解决业主们反映的问题,不要总是拖拖拉拉的。对于收费问题,要透明化,让业主们自己缴纳的钱都被拿去做什么了,这样他们才不会拖欠物业费,物业方面才能够持久盈利。

疫情面前,志愿者、业主和物业三方面应该相互理解,大家都是为了早一点控制住疫情,想让生活尽快恢复正常,目的都是一样的,相互配合有何不可呢?

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个新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