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年前,于丹备受尊重,一提到《论语》,大家都会想到于丹在百家讲坛上对《论语》的解读,她对《论语》的独到见解,吸引了不少的粉丝,有人甚至奉她为当代的国学大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这样的一位国学大师,却在十年时间内口碑急转直下,2012年的时候去北大演讲甚至还被学生赶下台来,从声名赫赫,到如今的无人问津,于丹,到底做错了什么?

书香家庭出身

于丹出身于一个书香家庭,他的父亲是国学基础深厚的于廉老先生,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这样的家庭足够培育她的国学精神,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于丹从小就对《论语》《孟子》这些书籍很感兴趣,小小年纪的她对《论语》的见解颇深,十年寒窗苦读之后她又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并进入了中文系进修。

国学之路

考上大学的于丹,继续着自己的国学之路,用刻苦的学习来完成心中的国学梦想。毕业后于丹成为了北京大学的一名国学讲师,尽管已经算是小有名气了,但让于丹被大众所认知的还是因为《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她在这个节目里为大家讲述《论语》和《孟子》。

于丹参加百家讲坛时,易中天教授曾经询问于丹,在她的眼中,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于丹的回答是,她眼里的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破灭的开端

于丹对《论语》的独到见解,确实让人钦佩。正是《百家讲坛》这个节目,让大家认识到了这个对国学充满了热爱的人。后来,于丹的名声越来越大,从一个无名小卒,到被大众所熟知。汶川地震时,于丹还拍摄了许多宣传片。看似她是一个光鲜亮丽的国学大师,但这却是破灭的开始。

在有了名气之后,于丹也开始碰撞,越来越商业化。之前那份学者的心也被生活逐渐消磨殆尽,开办讲座似乎从宣扬国学变为了牟利挣钱的手段,曾经于丹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钻研国学,但时过境迁,那颗平静的心也会被名利所污染,在一些讲座上,人们还会经常看到于丹浓妆艳抹地去参加。

膨胀的内心

除了这些,于丹曾经用心所钻研的国学知识也变得越来越浅薄。每次讲座上她所讲解的知识看似很透彻,实则并无大用。在那个网络并不盛行的年代,这些华而不实的讲座也将她的声望抬到了一个顶端,她的人生就像是泡沫一样,随着荣誉和金钱的不断累积,这个泡沫终究还是被刺破了。当所有人都以为她会成为一位被历史所铭记的国学大师,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时,却又因这被利欲熏心的丑恶,再到后来去北大演讲时就被学生们轰下了台。

成名的于丹,没有战胜名利,金钱的诱惑,在名利之中,让自己的虚荣心疯狂膨胀,最终落得了一个岌岌无名的下场。

结语

正因为于丹拥有过于膨胀的欲望,那颗原本钻研国学的学者之心就逐渐迷失了。而如果一个人能够一直坚持自己的本心,才能够获得所谓真正的成功。

本文由史书云海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