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段时间,长沙一中学召开一场专属爸爸们的家长会,引起网络一片热议。

46位爸爸穿着西装打着领带走进教室,场面十分壮观。爸爸们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讲记笔记。网友们看到这一幕直呼:难得一见!也有很多网友表示羡慕说:多希望我爸爸也能参加一次我的家长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爸爸们一起在教室开家长会就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而妈妈们去家长会却像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呢?物以稀为贵,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甚至缺席孩子的成长教育。

组织家长会的贺老师说:进入青春期后,孩子有很多想法,很多家庭都是妈妈在陪伴,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时候力量比较单薄,这个时候就需要爸爸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只有妈妈的陪伴,更需要爸爸的力量性支持。

家长会成了“妈妈会”

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影响,许多的家庭都会默认一种方式,那就是教育孩子都是妈妈的事。

即使近几年“让爸爸回归家庭教育”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也不乏“丧偶式”育儿的吐槽,父母一方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尤其是爸爸的缺席不仅引起学校的关注,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甚至有地方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父母双方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但很多时候,爸爸一样是缺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妈和朋友在聊天时,当老师的朋友就吐槽说,现在家长会其实就是“妈妈会”,就算爸爸来了,手机也是响个不停,接个不停,根本没有用心了解孩子的教育问题。最后孩子的教育还是落到妈妈手上。

中国教育机构相关部门做过一项关于家庭教育父母参与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家庭教育中,逾近6成的妈妈在唱“独角戏”,3成的家庭能在父母共同负责下教育孩子,而爸爸在教育中占主要职责不到一成。孩子的成长,少了谁都不行,尤其是爸爸的参与。

爸爸参与家庭教育

五大好处

01

情绪稳定

生活中,男性的情绪要更加稳定,而且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宽容平和。即便是遇到突发轻轻,爸爸的思维方式更加理性,逻辑性也更强,这些都是妈妈无法比拟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爸爸对于孩子的教育,通常采取的都是“放养模式”,不像妈妈喜欢包办或者溺爱。若是孩子吃东西时不小心弄到身上,爸爸也不会为此去呵斥;就算孩子想要去玩秋千,想去尝试比较“危险”的事情,爸爸多半也会选择鼓励。

爸爸稳定的情绪,让他们在教育孩子时更加宽容,给了孩子更多的自由。好像,只要有爸爸在,孩子就可以放心的去尝试他喜欢的一切事物,不用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02

培养责任心

一般的家庭生活中,爸爸总是扮演“承担者”的角色,因此他们的承受能力相对更强一些。若是让孩子长期跟爸爸生活在一起,自然也会耳濡目染父亲的这些好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负责任的爸爸作为榜样,孩子也会变得有责任心,内在的果断和勇于担当都会被激发出来。即使遇到困难,孩子也不会想着去逃避,而是会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03

性格独立

家有男孩的话,更应该由爸爸教育,只有这样,他才能快速的学会自立。因为爸爸的教育跟妈妈不同,他们不会想着替孩子去代办事情,而是会鼓励他们独自处理。哪怕孩子做的并不好,爸爸也不会在背后“唠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溺爱的成分,孩子会独立尝试很多事情。就拿来自摔倒这件事来说,若是妈妈看管的话,很可能上前立马把孩子扶起来,甚至还会跟着孩子一起掉眼泪。但爸爸不同,他们会鼓励孩子站起来,然后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前行。

都说父爱是深沉的,他们不善于表达,但是内心对孩子的关爱并不少。而且男性看问题比较长远,会用理性的态度思考问题。

04

爱上运动

生活中,妈妈需要承担大部分的家务,所以她们的个人时间相对较少,很难有时间陪着孩子一起锻炼身体。而且,女性对于运动不是特别热衷,即便有空闲的时间,也会放在其他的事情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反,爸爸对于户外运动更热衷一些,而且协调能力更好。由爸爸来照顾孩子的话,肯定会有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运动,不管是球类还是简单的跑步,对身体都大有益处。

生活中那些喜欢运动的孩子,他们的身体素质都很好,那些对于运动的理念和习惯,基本上都是从爸爸这里学会。

05

提高交往能力

男性给人的感觉都比较豁达,生活中也不喜欢斤斤计较,而且为人处世的能力相对更强。很多孩子小时候性格有些内向,甚至柔弱,其实这都跟家庭教育有关,而且这部分孩子多数都是由妈妈照顾和教育。

所以说,想让孩子的性格更加外向,而且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就要由父亲承担起教育的重任。爸爸的豁达和大气,都会一点点的被孩子记在心里,慢慢的性格也会受到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是孩子的榜样,父亲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在父爱中长大的孩子,有很强的安全感,自信阳光,敢于尝试,敢于突破,往往有着更高的上限。

有心理学家指出,在孩子12岁之前,往往会把父亲当成自己的偶像。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孩子会下意识的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

在心智成熟之后,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家庭教育中,

哪三种爸爸做不得?

生活邋遢的爸爸

孩子的很多生活习惯其实都是跟大人学的,而在日常生活中,爸爸成为主要模仿对象。如果日常生活中,爸爸非常的邋遢,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殊不知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邋遢。因此在家庭中,爸爸不能够邋遢,要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做到自律,这样才能对孩子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爸爸的生活习惯能够直接影响到孩子,一旦孩子学会了不良生活习惯,日后也很难改变。

脾气暴躁的爸爸

爸爸有时候确实需要严厉一些,但是严厉并不代表脾气暴躁。在家庭中,有的爸爸就把孩子当成了出气筒,一旦自己脾气不好就拿孩子出气,殊不知这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脾气暴躁的爸爸耐心也比较差,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缺乏耐心,动不动就发脾气,时间久了,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当然孩子做错了事情的时候,还是需要发脾气的,不然孩子不会轻易改正,但是爸爸不能老是发脾气。

不关心家庭的爸爸

如今生活节奏比较快,家庭压力也比较大,有时候爸爸可能忙于工作,忽视了家庭以及孩子。

但是工作再忙也要生活,更要关心妻子和孩子。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需要对孩子多加关心,可以在工作之余陪伴孩子,比如放假的时候带孩子出去玩等等。对于孩子来说,爸爸的陪伴非常的重要,对孩子的成长也尤为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家庭教育中,爸爸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缺少爸爸的参与。爸爸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家庭中,爸爸更应该做一个好榜样。爸爸的很多好习惯,孩子会模仿,进而成为孩子身上的好习惯。

在如今孩子的教育中,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父亲和母亲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人。母亲也同样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母亲特有的温柔和宽容可以让孩子养成宽厚的性格。而母亲自身的修养,往往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品德和人格。我们常说严父慈母,母亲对待孩子往往更温柔、更宽厚,父亲往往更为严厉,女性的特质决定了母亲在教育中往往更能包容理解,也更有耐心。

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在家庭教育中,都不可或缺,少了哪一方都造成孩子发展的失衡。所以,每一位父亲和母亲,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自己擅长的地方,给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