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4日,也就是科比在孟菲斯客队更衣室里痛斥霍华德的半个多月前,湖人在斯台普斯中心输给了快船。第二天,霍华德面对媒体说了这样一番话:

“快船队那些家伙,他们真的在场外相互喜欢,这看得出来……这是我们必须做得更好的地方。我们必须打得像是彼此相互喜欢。即使我们不想成为场下的朋友,不管是什么,当我们踏进界内,或者走进更衣室与球馆,我们必须尊重彼此,尊重我们带到台面上来的东西。这真的是从场下开始的。我想你必须在场下有那样的关系、那样的化学反应,到了场上才能真的开花结果。你不会走到一起就指望彼此立刻成为最好的朋友,不会是那样的。”

霍华德身处在一支令人失望的“宇宙队”中,他自己就是湖人内部麻烦的一部分,但他这番话,近乎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化学反应,以及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2013年1月4日,湖人vs快船,德怀特·霍华德对克里斯·保罗犯规,保罗一边跟霍华德斗嘴,一边让布雷克·格里芬等队友拉他起来。

化学反应不是硬逼出来的,它很大程度取决于球员相互之间感觉如何。他们得尊重彼此、信任彼此、懂得彼此,最好还喜欢彼此。

一支化学反应很好的球队,通常里面每一个人都相互喜欢。他们未必在生活中也是朋友,但当他们在篮球场上聚集,他们之间没有心结,他们不在乎谁得多少分、谁有多少上场时间,他们就是喜欢和彼此在一块儿打篮球。因为喜欢,所以为彼此、为团队做出一些牺牲,对他们而言不算什么。

杰克·麦克洛斯基说:“很难制造出正确的化学反应。你真的做不到。你得让它去生长,然后,等它有了,你就会知道。它会在球的流动中展现出来,它是节奏和沟通的一部分。”

在当今的篮球世界里,杰克·麦克洛斯基是个遥远的名字,这位老先生已于三年半前辞世,享年91岁。而上世纪80年代,他在NBA可是大名鼎鼎——作为底特律活塞队总经理,他是“坏小子军团”的总工程师,一手将这支队伍从16胜66负全联盟垫底的鱼腩打造成连续五年闯入东部决赛、连续三年跻身总决赛、两次夺得NBA总冠军的豪强。执掌活塞期间,麦克洛斯基策划完成了很多交易来补强球队,由此得名“Trader Jack”(交易员杰克,操盘手杰克)。

麦克洛斯基的篮球哲学就是笃信化学反应。他对技术统计和比赛集锦里呈现的东西关心不多,主要在乎的一直是并且永远是组合,是适配,是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肉眼可见地决定着比赛结果。准确地说,它决定的还不是一个个单场比赛的结果,而是最后那个大结果——冠军的归属。

在麦克洛斯基看来,一支球队要取得成功,当然要有天赋,可是所有好球队都有天赋,而要从好球队中脱颖而出,要赢得最终的胜利,必须要有天赋之上的化学反应。

↑ 1981年7月,总经理杰克·麦克洛斯基(右)代表底特律活塞队与那年的NBA榜眼秀艾塞亚·托马斯(左)完成签约。当时托马斯20岁,麦克洛斯基55岁。

正确的化学反应很难被制造,却很容易被破坏。特别在职业篮球世界里,金钱、利益、地位,全都是化学反应的天敌。

凡此种种,麦克洛斯基听过看过经历过足够多。

1988年NBA总决赛,是麦克洛斯基的活塞队未登顶时距离冠军最近的一次。G6之前,活塞以总比分3-2领先湖人。G6那天,活塞当家球星“微笑刺客”艾塞亚·托马斯带伤奋战,第三节单节轰下25分,写下极具英雄主义色彩的壮丽篇章。

可也就在那个时刻,克利夫兰骑士队一位副总裁已经满意地相信,他痛恨的活塞“坏小子”们又完蛋了。这位骑士副总裁认为,英勇无敌的托马斯正在毁灭他们。

小前锋艾德里安·丹特利是活塞那两年的头号得分手。1988年总决赛前五场,丹特利打得很好,以64%的高命中率场均拿到23.8分。那位痛恨活塞的骑士副总裁曾预言:“当艾塞亚不能再容忍丹特利成为那个明星的时候,活塞就玩完了。”

G6托马斯瘸着腿依然拼命想要主宰比赛,这很美好,动人心魄,但那位骑士副总裁心想:“结束了。我不在乎艾塞亚得多少分,他把化学反应从这支球队扯掉了。”

丹特利跟自己队里好几位主要球员之间的关系有些紧张,这和钱有关。当时沃尔特·迪士尼公司要给当选1988年总决赛MVP的球员颁发35000美元的奖金,让他说句广告词“现在我要去迪士尼乐园啦”。托马斯和活塞队另一位领袖比尔·兰比尔都表态,如果他们拿到这笔奖金,会跟全队平分。可丹特利想自己留着。

丹特利年薪125万美元,另外还有代言费,这在那个年代算非常高了,他毫无疑问是活塞全队最富有的人。即便如此,假如他赢得那35000块,那就是他的钱,他不想分给别人。

最后,球员们折中决定:不管谁当选总决赛MVP,都可以自己留下那笔钱的一半,再把另一半分给全队。共识是达成了,但奖金这个事在队里已经制造出了摩擦,而且这种摩擦关乎团队,关乎自私与无私,实质上已经破坏了球队的化学反应。

G6剩14秒时,落后一分的活塞掌握球权,仍有绝杀夺冠的机会。主教练查克·戴利画了个给托马斯的战术,怎料丹特利发完边线球进来,托马斯跟他撞了个满怀,摔倒在地。接球的乔·杜马斯一看情况有变,不及细想,当机立断自己攻,但他杀入禁区没能投进,活塞以102-103惜败。

丹特利很生气,他本来也想投那最后一球。

两天后,活塞抢七落败。丹特利也好,托马斯、兰比尔也罢,全都没拿到迪士尼那35000美元,而活塞输掉了触手可及的总冠军。麦克洛斯基心知:“我们本不该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1988年总决赛,艾德里安·丹特利(白45号)持球攻进湖人禁区,试图找到队友传球。

后一个赛季,麦克洛斯基做了笔在当时极具争议的交易,让底特律球迷十分愤怒。那是1989年2月,交易截止日之前,他把丹特利送走,搭上一个1991年的首轮选秀权,从达拉斯小牛(独行侠)换来跟丹特利位置相同、打法相近的马克·阿奎尔。

这个阿奎尔是托马斯的发小,两人还同一年参加NBA选秀,托马斯是榜眼,阿奎尔是状元。为小牛效力的前七年,阿奎尔生涯场均能拿24.9分,三度入选全明星,是个数据相当好看的球员。然而他脾气差,自大学时期就有自私的坏名声,是个麻烦人物,小牛队此时已急于摆脱他。

怎么麦克洛斯基这又不在乎化学反应了吗?不,他正是出于化学反应的考虑才做的这笔交易。

1989年那个时候,活塞主帅戴利需要给27岁的丹尼斯·罗德曼更多上场时间,因为罗德曼适应多种风格的篮球,能防任何类型的球员,他的存在赋予了活塞极大的灵活性。可丹特利不愿意迁就队友与教练。当罗德曼开始抢走他关键时刻的上场时间,丹特利就开始生闷气,还跟当地记者抱怨,这破坏了球队小心翼翼构建起来的自我牺牲氛围。

丹特利加入活塞两年多时间,非常清楚活塞不是他的球队,而是麦克洛斯基、戴利、托马斯和兰比尔的球队,他坦然接受这一现状,但也从来没把他的个人目标同活塞的团队目标百分百统一起来。他一直抱怨自己上场时间不够、得分机会不够、获得的认可不够,现在,活塞到了不该再留他的时候。

至于阿奎尔的个性问题,麦克洛斯基在征求了多方意见后认定,“坏小子军团”可以摆平。他们有托马斯,还有凶悍的兰比尔和更加凶悍的里克·马洪,一旦阿奎尔想找麻烦,托马斯等人就会跳出来收拾他,因此活塞的队内环境可能是医治阿奎尔脾性最好的所在。

果然,阿奎尔进队后,个人得分没有此前丹特利那么多,可他融入到托马斯的队伍里,没有造次,还做出牺牲。罗德曼的上场时间增加了,活塞整个队的防守因此变得更好,篮板也加强,化学反应更加出色。1989年6月,他们4-0横扫湖人夺冠,球迷针对丹特利换阿奎尔这笔交易的不满终于偃旗息鼓。

↑ 1989年,活塞在总决赛4-0横扫湖人夺冠,奖杯推迟一年终于到了他们手中,艾塞亚·托马斯(11号)沐浴在胜利的香槟雨里。

麦克洛斯基手中的活塞,从来没有过“宇宙队”级别的阵容,甚至没有艾塞亚·托马斯以外的第二个人够得上“超级明星”标准,但他们取得了NBA历史上不多见的成功。

1989年总决赛开打前的最后一次投篮训练结束后,托马斯跟记者们聊起他脑子里装着的最重要的事情——胜利之道。他回忆说,以前湖人夺冠的时候,他常常跑到湖人更衣室去,想弄清楚到底是什么让那帮家伙成为赢家的,却没有成功,因为他(当时)的好朋友“魔术师”约翰逊在那种时刻只想跟自己的队友呆在一起。托马斯提到“他们的秘密”,有记者问“是什么”,托马斯咯咯一乐:“是个秘密。”

托马斯还透露,他跟拉里·伯德也聊过一次这个:“几年前,全明星赛,我们坐着签一些球,我跟他聊起瑞德·奥尔巴克(波士顿凯尔特人的传奇主帅和篮球事务最高决策者)和波士顿队,想窃取他的想法。我不清楚他知不知道我在窃取他的思想,但我想他是知道的,因为我问了一个问题,而他只是看着我,笑了笑,没有回答。”有记者问:“什么问题?”托马斯又是一笑:“不会说的,我已经说太多了。”

所以真的有一个在赢家之中一点就通,而其他人并不知晓,或者知晓也并不相信的“秘密”。是什么?

近二十年后,ESPN专栏作家比尔·西蒙斯终于从托马斯本人那里问到了这个所谓的“篮球的秘密”,后来把它写进了自己的《篮球之书》(The Book of Basketball)里。事实上,这个秘密正是比尔·西蒙斯那本书的灵魂。

篮球的秘密是什么?

“篮球的秘密就是,”托马斯告诉西蒙斯,“它与篮球无关。”

篮球的秘密就是它与篮球无关。(The secret of basketball is that it's not about basketball.)

什么意思?故弄玄虚?篮球的秘密是它无关篮球?这算哪门子秘密?

这个秘密之所以成为秘密,可能正是因为,即使把它说出来,写出来,广而告之,贴到每个人脑门上,还是有太多人根本不信。

篮球是个简单的东西,与篮球无关的部分才复杂,因为那里有人心。能用物理规律描述和预判的东西都是相对简单的,人心才复杂,它隐蔽、善变、难以捉摸。而只有人心放到了一起,无关篮球的部分达成了统一,篮球场上那许许多多的玩意儿才能协同起来发挥作用,才能产生最大的合力。

所以“宇宙队”并不总是成功。

所以远远称不上“宇宙队”的一些团体,也有机会赢得冠军、构筑王朝。

这就是篮球的秘密。

↑ 2010年10月6日,在休斯敦的四季酒店里,马努·吉诺比利、蒂姆·邓肯、托尼·帕克(从左至右)坐在一起,跟圣安东尼奥当地记者聊起三人共处的八年时光。那之后,他们又再合作了六年。

去年11月,圣安东尼奥马刺队为托尼·帕克举办了球衣退役仪式,自此帕克的9号同蒂姆·邓肯的21号、马努·吉诺比利的20号挂到一起,成为NBA历史上优质团队美妙组合的代表。时任俄克拉荷马雷霆队主教练的比利·多诺万评价说:“我想这是发生在伟大球队里的事情——每个人总能多做一点,但有时少做一点可以让球队做得更多。”(Everybody can always do a little bit more, but sometimes doing a little bit less allows a team to do more.)

少即是多。

职业体育中,“少做一点”的实质是少得到一点,这就需要与人性做斗争。迈阿密热火队总裁帕特·莱利当初执教湖人的时候,出了本书叫《表演时刻》(Show Time),书中他创造了一个名词“贪多症”(the Disease of More),意思是:一支队伍某年赢了,那么接下来一年,每个球员都想要更多的上场时间、更多的钱、更多的投篮机会,而这最终杀死了他们。年复一年,患上“贪多症”的NBA球队层出不穷,证实着莱利的理论,许多球队自我毁灭于此,他们甚至不一定真正“赢”过。

“不自私是很难的,”托马斯深有感触,“赢球的艺术被数据统计给弄复杂了,而数据对我们来说又会变成钱。那么,你得对抗这个,得想办法绕开它。”

能够对抗自私、对“贪多症”免疫的球员与球队,总能催化出健康积极的化学反应。有人天然能做到这点,有人被指引、被逼迫、被强制也死活做不到,它难道不该被认可为一项天赋?

不仅是天赋,而且可能是最顶级的天赋。在这方面,麦克洛斯基是绝世天才,邓肯也是。

邓肯扎根圣安东尼奥,简单低调,沉稳内敛,深藏自我,拥抱队友,营造出最好的球队环境,前后持续二十来年。邓肯可教,于是马刺阵中无人不可教,这是邓肯最深刻的影响力,也是他最伟大的天赋。这点往往最难被人看到,需要经年累月方可获知,一如那篮球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1991年的芝加哥公牛队,后卫约翰·帕克森同主教练菲尔·杰克逊讨论战术,乔丹(23号)参与其中。

许多脍炙人口并且影响深远的篮球故事,都少不了对篮球终极秘密的顿悟时刻,那些时刻几乎无一例外正是故事的“文眼”。

记录迈克尔·乔丹和芝加哥公牛队首次夺冠的《乔丹规则》(The Jordan Rules)里,作者萨姆·史密斯描绘的“顿悟时刻”是1991年NBA总决赛G5第四节一次暂停。

当时公牛落后1分,主教练菲尔·杰克逊很不喜欢过去几分钟看到的事情:那节全队前8次出手投篮,乔丹一人占了5次,他似乎又从整体进攻中跳出来开始单干了。

菲尔决定尖锐地针对一下乔丹。他走到全队当中,单膝跪在地上,盯着乔丹的眼睛,厉声问道:“M.J.,谁在空位?”

乔丹看着他,没有回答。

“谁在空位?”菲尔又问一遍。

“(约翰)帕克森。”乔丹终于开口。

“OK,那我们找到他。”菲尔拍了拍手,暂停结束,球员回到场上。

那之后,乔丹耐心地一次次把球传给队友,全队最后的5个进球有4个出自约翰·帕克森之手,公牛如愿夺冠。

漫画《灌篮高手》,作者井上雄彦创造的“顿悟时刻”是湘北vs山王工业的最后一球。作为虚构作品,《灌篮高手》的情节更戏剧化一些。

比赛剩不足10秒钟,湘北77-78落后。业余比赛不停表,时间紧急。樱木花道掉头往前场跑,后场湘北的底线球好不容易才开出来,流川枫接球后全速向前冲。

4秒,3秒,2秒,流川急停起跳,山王的两个防守人已经把手封到他面前,强行出手只怕凶多吉少。

樱木落位在右侧不远处,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口中念叨着他刚学会不久的跳投诀窍:“左手只需轻轻地扶着……”

1秒,电光石火间,流川从两名防守人当中把球传出来,塞给樱木。

在这之前,整部漫画都在铺垫樱木与流川相互瞧不上。在这之前,整部漫画的精神内核还只是聚焦在梦想、热血和永不言弃上。直到最后这一秒。直到最后这一球。

樱木接球,面前无人,从容地像在训练中那样跳起,用正确的方式将球投出。球在空中,时间走完。“刷!”79-78。

死寂。

樱木花道喘着粗气,从山王球员中间穿过,走向他最讨厌的流川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