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人的最终,都要面对死亡这件事。

然而,这是个十分让人忌讳的话题。孔子教育我们说: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你连生这件事都没弄明白,哪里需要知道死。

不愿意去讨论,不代表它不存在。从我们出生,它一直都存在。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离我们越来越近。童年的朋友因意外而亡,熟悉的人因病而逝,父母有一天也会离我们而去,直到有一天,我们需要,面对自己的死亡。

未知让我们恐惧,了解才会让人心生坦然,才会更加热爱生这件事。

日本电影《入殓师》,便是这样一部讲述生和死的电影。

很是佩服日本人,在讲述死亡时,可以这么温柔、细腻、温暖,像寒冷冬日里阳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从艺术家到入殓师,生命的落差让人无可奈何

剧团解散了,大提琴手大悟失业了。

剧团早已日薄西山,撑不下去了,但大悟看不到。不仅如此,他没跟妻子商量,贷款新买了昂贵的大提琴,生活眼看着,眼看着,就要落入绝境。

大悟是那种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这一次,现实的艰难已经远远地超过了理想。

他有了挫败感,突然意识到自己没那么有才华,这种顿悟,迅速把一个人拉回到现实里来。

大悟退掉了大提琴,又决定打道回府,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从繁华的东京回到乡下母亲遗留下的房子里生活。

很快,在报纸上,他看到一份,什么能力和经验也不需要的工作。而大悟,除了拉大提琴,什么也不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悟决定去看看。

谁知道,只一眼,社长便决定录用他了,工资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想。大悟觉得不可思议,社长,立刻把应聘这一天的工资,当场给了他。

这份工作,便是入殓师。

对于从未见过死人尸体的大悟来说,收了人家的钱,怎么着,也得做下去。

这一工作,彻底改变了大悟的人生。

二、死亡,是另一场旅行,送别,见证最后的浓情

大悟第一次见尸体,是一个已经去世二十多天才被发现的老太太。

推开门,一股恶臭侵袭,大悟捂紧了口鼻,桌上的食物已经腐烂,蛆虫乱爬。斗争了好一会儿,伸出脚,踩上一摊软呼呼发霉的什么东西。大悟的冷汗已经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长早已走到了老太太尸体那边开始工作。

目之所及,是老太太那已经干瘪的两只光脚。大悟又一次试了几试,都没能再跨进一步。

在社长吼声“快来帮忙”里,他笨拙颤抖地走上前去,双手怎么都不能协调,抖抖地手套都无法给自己戴上。

回家的公交车上,几个女学生,相互着问询谁的身上有怪味道。大悟很敏感,一再地闻自己的手,自己的衣服。他感到了压力。飞奔而去澡堂泡澡。把自己从上到下,洗了一遍又一遍,只恨不能脱层皮了。

有时候,事情的发生,是客观的,但带给人思想上的震动,却是强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悟没想到,第一次见到的尸体竟是这样。母亲去世,他没有见到。这经历,似乎冥冥之中,母亲在跟他诉说,也在无形中,让他得以重见母亲最后一刻的那冷清,孤寂,凄惨。

死的那一刻是生的最后一程,生命的最后,该有尊严、亲情、缅怀和祭奠,该有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挽歌。

他找出儿时练习的大提琴,一块大石头从包装袋里落下来。关于这块石头的故事,回忆了起来。原来,那是他们生活里的游戏方式,每一块石头,代表着不同的意义,那一大块儿,代表了母亲的爱,拳拳之心。那是母亲留给他的纪念。那是母亲对他的牵挂。

大悟的内心,起了震动,他重新开始饱含深情地拉琴。

琴声穿越了时空,飘到了遥远的天国,这琴声,放飞了大悟的心,解脱了他的身体,只在灵魂里激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生活的贵贱,自己定义

从最初的不接受,到适应,到深爱,大悟的入殓师之路,经历了一场磨难。

这是一份被所有人嫌弃和厌恶的工作,大悟的朋友歧视他,妻子离他而去。一个年轻人,从事这样的工作,那双触碰死人的手,脏,不洁,整个人,在无形之中,都格外地卑贱。

大悟游移不定。他决定辞职。

然而,社长对于入殓师,有着自己的认识。

社长做着在世人看来,最卑贱的工作,却在楼顶的花房里,丛丛郁郁,生机盎然的一片清新绿色里,吃着最美味的河豚。这哪里是一个被人人厌弃和鄙视的人的生活。仅仅从物质的层面上来讲,社长的生活,并不窘迫和卑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动物的尸体却是人间的至尊美味。人却厌恶自己同类的尸体。讽刺吗?不,这个极端的反差,告诉大悟,到底是别人异样的眼光重要,还是生活的真实重要,到底要做别人眼里的自己,还是做自己心中认定的自己?看起来很美的生活,未必真㺯,看起来很糟糕的人生,也未必真糟糕。每个人生活的苦乐,不在别处,只在熟知的世界里,只在自己的心中。

自此,大悟开始了入殓师的成长之路。

从助手,到亲自清洗,从见识,到实践,他的技能越来越娴熟,越来越从容,心态也变得更为平和与安静。

纳棺公司的三个人,每每工作完成,坐在一块儿大块朵颐的时候,那是生活的实质,是踏踏实实的享受,实实在在地烟火,正是见识了太多的死亡,让他们感受到,既然死亡是人生的最后归宿,在此之前,不要辜负,享受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怕仅仅是清洁一个个冰冷的尸体,大悟同样看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人生。

那个看起来是女生的留男,身体里“多了个东西”,原来他是男儿身啊。

小朋友意外而去,把他最喜欢的宝剑一同带走。

百年顺遂到老的爷爷,在子孙们留下的一脸口红印里,驾鹤西去。

老奶奶穿着她最喜欢的长筒袜心满意足地去了。

顽劣少女意外车祸丧生,引发了一场亲人的反思和忏悔。

世界上的故事,多之又多,而故事的最终,都在不舍与泪目里剧终。

大悟拉着他的大提琴,不在剧团里,不在舞台上,不在高光里,而是在四下无人的旷野里,在冷寂的乡间小路上,在简陋的小屋里。他的心啊,却一次又一次沐浴,飞扬,激荡,越过高山之巅,那是才华,那是真正的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时候,很难将一个艺术家等同于一个入殓师,生命在这里,不分贵贱,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伟大。

三、他愈,最终是自愈

对于大悟来说,他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高贵,看到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悲喜,也感怀往生者最后的体面。

他认真对待工作本身,更深深地从这工作里,找到了灵魂的所依。

妻子带着孕育在肚子里的小生命回来了。本想以此为由,劝大悟放弃工作,却在见证了一场仪式感的入殓过程后,感动了,也接受了。

她接受的,不止是大悟的工作,而是大悟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人生的理解,对待生命的高度,对临终者的关怀,以及,对待家庭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差最后一关。

大悟那个带着女招待私奔,抛弃自己和母亲的父亲,或许已经死了吧。却在突然的一天里,被告知,父亲刚刚去世。

大悟要如何面对?

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离他而去,他甚至记不起父亲的样子。大悟拒绝去见他。

社长让他挑一副棺木,同情父亲的同事也劝他去看父亲最后一眼,妻子也在等着他。

虽然在心底里,父亲早已死掉,但大悟,还是去了。

在看到工作人员粗鲁地对待父亲的尸体时,大悟愤怒了。每个人的最后往生,都需要尊重。

他要亲自送父亲一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庄重地做清理,洁面的工作。在掰开父亲手心的时候,一块石头掉了下来。

父亲最终挂念的,还是他啊。

大悟最终被打动了,融化了,柔软了,久又失散的父亲,回来了。脑海里,那个模糊的父亲的影子,终于清晰地浮现了。他终于找回了遗失的亲情。

大悟边清理,边泪流。那一刻,他沐浴着人生最强烈的父爱,那一刻,他不能够得到更多。

父爱的空缺,长久的怨恨,全部消失不见。

对于大悟来说,从此以后,他的人生,都将阳光满照。他宽恕了父亲,也就是与自己的怨恨和解,也就治愈了自己,人生从而达到新的阶段。

定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职业么?成就么?都不是,是自洽,是本心。是把自己归位到最适合地方,然后,无尽地享受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