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欢宝马,因为操控情怀。但自从新4系实车亮相后,那对复古的"大鼻孔"突然加入了宝马官方情怀套餐。

当时有人说,那对"大鼻孔"只会是开始。一语成谶,万万没想到,宝马居然会把这对"大鼻孔"波及到i系列(宝马新能源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海外媒体公布了一组宝马iX实车照片。我拿到照片的瞬间只能用震惊来表示内心感受,毕竟燃油车搞如此夸张的进气格栅我还能接受是为了性能,可电动车不用进气居然也能照搬。

新车定位于中大型豪华SUV电动车型,其诞生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刚特斯拉。标新立异我理解,但这种照搬设计,是不是太敷衍了?

任何一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同样的问题衍生到宝马新能源车型:外界不停地在质疑宝马的"油改电"产品。

电动化天赋异禀

其实,对宝马来说,电动化从来不是什么新课题,甚至可以说在马斯克一岁多的时候,宝马就已经成功整出电动化车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1972年第二十届德国奥运会上,宝马就推出了自己的首款电动车型1602 Elektro-Antrieb。2007年,宝马就启动了i计划,并诞生了后来被人们熟知的i3和i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当年i3和i8还打出了了"Born Electric"生而电动的口号,并且为宝马如今的新能源技术奠定了很多基础,为何却被宝马放弃纯电平台,转而改走"油改电"的道路,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宝马过于激进的新能源发展初期

当年的i3和i8代表了宝马新能源的开发策略:以CFRP碳纤维复合材料为核心,打造轻量化车身,"曲线救国"减轻电动车型因为电池组导致车身过重的问题。从产品层面来说,这条开发道路并没有问题,既能解决车身重量问题,也能保持宝马标志的操控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从成本上来说,这是个大问题——太烧钱了。CFRP材料强度和轻量化上都属于绝佳材质,但成本太高,而且维修也是噩梦,没法钣金,没法焊接,撞坏了只能换。宝马只能摒弃这条道路转而寻找其他道路,此时相比奔驰和奥迪电动化的进程,宝马已经慢了不止半拍,如果还要重新搞团队整班子研究新技术路线,啥菜也凉了,而此时最快也最省钱的办法,就是"油改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可以看到目前宝马在售的12款新能源车型,基本上都是由燃油车型衍生而来。但这并不表示宝马彻底放弃了纯电平台,相反宝马内部一直有新设部分研发纯电平台的消息流露出,毕竟宝马的老对手们在这一方面给了宝马不少的压力。

老对手们的疯狂施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得到了EQC的试水市场反馈后,奔驰撒开了步子搞电动化,不仅目前旗下所有品牌多个产品系列会推出纯电车型,还将开发EVA、MMA两个电动车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奥迪虽然在电动化方面宣传比起对手们都要低调,但确实BBA当中电动化进程最迅猛的一个:奥迪将用四个不同的平台多点开花。

MLB evo平台将开发更多的插混车型,J1平台与保时捷合作开发,Taycan参数图片)新能源车型就来源于这个平台,MEB平台背靠大众集团,也就是大众的ID系列,未来Q4 e-tron等中小型走量车型应该会来自于此平台,最后的PPE平台将生产中大型电动车。

宝马为何要到2025年才推纯电动平台?

但为什么宝马CEO齐普策仍明确对外表示"2025年前不会针对电动车开发专有平台"?

说白了,还是成本问题。

新开发纯电平台花的钱不是一般的多,相比背靠戴勒姆和大众集团的奔驰奥迪,宝马只能更加谨慎,当然,谨慎的态度既有客观问题也有主观因素,客观上,第一,电动化究竟会不会成为新能源主流,谁也说不好,说不定何时氢能源等新的技术手段就得到了突破,而现在欧洲大张旗鼓电动化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政策所制。第二,此时再研发电动化,宝马起点已经晚了,而且发展速度明显是比不上奔驰奥迪快,显然是不明智的,不如将错就错。主观上,宝马显然对传承自i系列电动研发经验的第五代eDrive电驱系统充满自信,市场上还是一片方兴未艾,油改电能不能打,打不打得过纯电,还得等等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归根于以上原因,宝马此时最合理的选择就是"谨慎保守",作为上市公司,利益一定是最重要的,什么后驱灵魂、操控情怀,都可以先放一放。

毕竟,很多时候,情怀都不如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