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印军

1971年11月,经过缜密部署,蓄谋已久的印度突然对当时的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发动突袭,出动 200架作战飞机,26艘军舰7个师的地面部队,共计17万人从东南西三面发起“向心突击”直取东巴。面对印度的不宣而战,当时的巴基斯坦只能被迫应战。由此爆发了第三次印巴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的牵引火炮

当时印军的战略意图十分明确,目的就是肢解巴基斯坦,解除困扰多年的被巴基斯坦两面夹击的困境,当时东巴在印度的策反之下本来的动荡不安,而且军事力量薄弱,就成立印度重点打击的对象,在印度迅雷不及掩耳的强大攻势下,从当年的11月21日发起东巴的战争行动到12月16日东巴守军投降仅用了半个多月。自此印度肢解了巴基斯坦,东巴独立建国成为今天的孟加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军东线海空实力和东巴对比

当时面对印度的突然袭击,巴基斯坦其实准备不够不足。战争期间,为了减轻东巴的军事压力,巴基斯坦在西线印巴交界塔尔沙漠中集结了数个机械化装甲师准备对印度西部发起“闪电战”。著名的朗格维尔战役就此爆发。实际上塔尔沙漠地区大多数为流沙,沙质松软,并不适合履带等坦克装甲车辆快速机动出击,而轮式战车则更加难以通行。另外以地面装甲部队的突击为主,也忽视了制空权和空军的作用。这就为后来的巴军的装甲集团惨败埋下了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塔尔沙漠

71年12月3日,巴军集结5个师的兵力在数百架战机的配合下越过边境展开,巴军装甲部队从南北两个方向发起钳形攻势,准备合围在贾巴尔—朗格维尔的布防的印度三个步兵师。第二日越过边境的巴军装备部队被印度侦察部队发现,此时巴军的装甲部队才深入印度一侧16公里,这对装甲机动部队来说速度是极为缓慢的,另外伴随坦克部队行进的还有大批的装甲车辆、牵引火炮以及后勤支援车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进中的巴军装甲部队

4日下午,巴军第18师先头部队抵达朗格维尔印军防线前300米。但是已经失去了闪电战突袭的意义,印军在此已经加强了战备,以逸待劳。此外巴军先头部队指挥官凭着自己拥有坦克掩护冒进进攻。结果遭遇印度守军猛烈攻击,首轮进攻就损失了两辆坦克,冲锋的步兵也被印军交叉火力打退,伤亡过百。首轮进攻受挫后,巴军先头部队后撤待援,这也给印军留下了喘息待援的机会。但是驻守在旁边贾沙麦尔北部的印军精锐第12步兵师由于知悉巴军已经全线进攻(其实还未开始),不敢冒进,而是收缩防线,并未支援朗格维尔。直接将支援的锅甩给空军。误打误撞,支援朗格维尔的任务就交到了印度空军的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起冲锋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驻守在朗格维尔的印军

当时驻守在贾沙麦尔附近的印度空军前进基地仅有2架老旧的从英国购买的“猎人”战斗机,并且主要还是负责空中侦察。5日凌晨接到命令后,两架战机装满了反坦克火箭弹和机炮弹药飞往朗格维尔。原本担心一去不返的印度飞行员遗书都写好了,结果飞到上空一看,巴军的装甲部队密集地集中在狭窄的公路上。这对于具备一定对地攻击能力的猎人战机来说是绝佳的攻击目标。按照当时印军飞行员的话来说:几乎不需要瞄准,在打完了所有的反坦克火箭弹和机关炮弹药之后,地面的巴军装甲部队已经是一片火海,乱成了一锅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猎人战斗机

随后印度又调来了多架猎人战斗机和苏-7战斗机,对朗格维尔的巴军狂轰滥炸,截止6日已经有包括美制谢尔曼,苏制T-55坦克138辆被击毁,另外还有大量的火炮,支援车辆被毁。巴军的闪电战不仅没有成功实施,此地反而成为了巴军坦克的坟场。闪电战被迫中止,双方空军介入开始厮杀,数百辆战车被毁的现状也导致了战场局势的逆转,印度随即集结重兵开始反击,不仅突破了巴军的钳形攻势,并且一路打到了巴铁境内的信德省,白白丢失了2600平方公里的土地。(直到战争结束也没被夺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击毁的巴军坦克部队

另外在东巴的乱局中,印军也一路高歌猛进,12月16日随着东巴守军全面投降,9万东巴军人成为印军的俘虏。印度成功将东巴肢解,东巴独立建国,印度完成了南亚称霸的第一步。此后遭遇惨痛失败的巴基斯坦励志研制核武器,寻找和印度的战略平衡。朗格维尔战役,可以说是陆空联合作战的一次惨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