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与假老干妈一场1624万的讨债官司,让吃瓜群众大开眼界。原来高大上的互联网大佬,竟然是一只傻白甜的“窦鹅冤”,传统企业老干妈倒是敏锐地利用这一热点,让自己大火一把,相当于免费打了几千万的广告。

这也让大家再次注意到老干妈身后的女人,今年5月份,刚刚以90亿元身价位列《2020新财富500富人榜》第350位,73岁的陶华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世人好奇的不是她钱多,而是她比普通人更低的人生起点,和看似简单却又不可思议的成功路径。

先说几个关键词,孤儿寡母,目不识丁,40多岁才创业,一瓶辣椒酱。

说实话,在湖南贵州四川这样喜欢吃辣椒的省份,能做出美味的辣椒酱的家庭主妇,到处都是。

我是湖南人,我大姨妈做的辣椒酱,让我回味无穷,感觉不比老干妈差,每次过年回家都要带上几瓶。但她做了几十年,美味也仅仅只是在我们亲戚朋友之间流传而已。

而陶华碧凭借自己做辣椒酱的手艺,把辣椒酱从贵阳龙洞堡卖向了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老干妈辣椒酱,最开始只是陶华碧小吃店免费赠送的小碟子,到高峰期日销货200万瓶,全程都是由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老太太运作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命运多舛的坚强女人。

陶华碧1947年出生于贵州省湄潭县永兴镇,家里有8个孩子,她排行第八,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家里贫穷,在重男轻女的年代,父母疼爱这个最小的闺女,还是努力让她上了一段时间的学,但当时教学质量有限,她没认识几个字,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当年能吃的东西太少,休学在家的陶华碧于是在佐料上下功夫,琢磨怎么把辣椒油炸得好吃。她的手艺就是在那时打下的基础。(家庭主妇不要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只要你有一技之长,都有创业机会,何况现在创业环境更友好了)

20岁那年,陶华碧嫁给地质队的会计,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为了补贴家用,她经常到附近工地打临工,像男人一样做重体力活,眼瞅着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谁知更大的磨难在等着她,1984年丈夫得了肺气肿,大额医疗费用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为了挣更多的钱医治丈夫,她只身跑到南方去打工。

吃不惯南方无辣的饭菜,她就自己熬制辣椒酱作下饭菜,手艺还是没有丢掉。

虽然没日没夜地工作,把攒下来的钱都寄回家里,还是没能留住丈夫的命,几年后,丈夫带着对老婆儿子的不舍走了。

为了生计和还债,陶华碧和儿子用捡来的砖头,在学校门口搭建一个简易的餐馆,只有两张桌子,叫实惠小店,开启了她的创业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华碧为了拉拢生意,总是随桌附送自制的辣椒酱。遇到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穷学生来吃饭,她都是加量不加价,学生们都亲热地叫她“老干妈”(这3个字后来成了享誉全球的民族品牌)。

一天,她身体不舒服,没来得及做辣椒酱,很多顾客一听没有辣椒酱,转身就走了。她空下来去周围的饭店看看,发现生意好的店,都在用她店里免费送的辣椒酱攒下来招揽生意。

有点气愤的陶华碧,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商机,果断关掉小店,转型办起辣椒酱制作工厂。

02 不用计算器的陶华碧,逼自己练就了强大的心算能力。

在两个儿子未进厂协助母亲之前,都是陶华碧独立支撑企业运作。经营管理各个环节都要涉及到数据,进销存、资金流转、成本核算,各种复杂的财务数据,非财务专业的管理人员都不一定搞得清楚。

但大字不识几个的陶华碧,仍然凭一已之力把老干妈工厂搞得风风火火,一直高速发展。

她清楚自己的短板,早已经刻意练就了强大的心算能力。

开小店时,客人来店里吃饭,付钱找钱不可能等老板娘慢慢算,陶华碧觉得计算器上有些符号看不懂,索性练习自己心算。

时间长了,不管听到多少个数字,她都马上能报出结果。

在公司会议上,各种财务报表只要念给她听一遍,陶华碧就能快速算出这个月盈亏数字,连财经大学出来的毕业生都自叹不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人生处处是学习,陶华碧连打麻将也悟出了管理的真谛。

陶华碧大半辈子都扑在工厂里,唯一的小爱好就是和身边老头老太太打几块钱的小麻将。

但即使是打麻将,陶华碧也没忘记工厂那点事,她发现打麻将和管理工厂有异曲同工之妙。

打麻将最讲究团队合作,三缺一就打不成。这和流水线上的作业是一样的,前一个人负责剁辣椒,后一个人负责搅拌发酵,缺一不可,哪一个人缺勤都会影响整体产能。

内部工厂内部运营如此,上下游厂商配合也是一样。

老干妈采购的辣椒,需要各个精选,手工去蒂。工厂早期供应地虾子镇的农民非常配合,老干妈发展壮大之后,不但没有抛弃这些手工做法的农民,还主动给他们加价。

陶华碧从打麻将学到的另一个管理真谛就是用心和热爱才能做好事。

打麻将的人不怕辛苦不怕累,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而且用心打麻将的人,会刻意记牌,手一摸就知道抓的什么牌,哪些牌出了,对家还剩哪些牌,用心打麻将的人都心里有数。

陶华碧对员工的要求也是如此,对工作就像打麻将一样要热爱和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陶华碧终于学会写自己的名字,签文件不用再画圈了,全厂加餐。

公司做大之后,陶华碧有一件很是尴尬的事,有人给她递名片,她不认识上面的字,只能尴尬地跟对方说,自己从来不用名片。

企业越做越大,要签字的文件越来越多,不会写字的陶华碧只能以画圈代替,这防伪性太低了。

陶华碧下定决心让大儿子教她写字,最先学的是自己名字“陶华碧”3个字。

陶华碧再次发挥出勤奋好学的特质,吃完饭拿筷子练,在工厂巡视间隙也抽时间练,学了三天,终于会写自己名字了。

她特别高兴,兴奋地跟员工说,全厂加餐,让大家分享她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仅仅是陶华碧创业路上的几个小画面。从两张桌子的小吃店到如今身价90亿,她的精彩绝不只这么简单。

一个只字不识的文盲,一个朝不保夕的路边小店老板娘,仅凭一瓶辣椒酱,走出家门、省门和国门,陶华碧到底靠的是什么?

《老干妈陶华碧 ——互联网时代的IP大赢家》重现了陶华碧的人生传奇,从零起步的创业之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农村妇女如何活用“亲情式”管理,如何在国内环境中坚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如何运用口碑营销做好品牌,跨出国门,做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甚至老外都欲罢不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马云、王健林、俞敏洪都佩服的创业女神陶华碧,一直低调务实,市面关于她的传记很少。其实她的故事对我们普通人、特别是处于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下的现代女性,特别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