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突出未必是病,不能乱治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2020-06-01 09:29:34

济南市民肖女士是位“80后”,前不久因为腰腿不适到医院做了检查。影像学诊断报告显示,她存在椎间盘突出等问题。“年龄也不大呀,我这是怎么了?”肖女士直犯嘀咕,试试按摩吧。

没想到,在进行“正骨”时,只听“咔嚓”一声,肖女士疼得动不了了。原来,椎间盘突出变椎间盘脱出了!她被紧急送到武警山东总队医院脊柱外科,脊柱外科主任关家文教授为其紧急安排了手术。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身边“腰不好”的人越来越多了,其中不少人影像检查发现存在腰椎盘突出等问题。关家文表示,椎间盘突出不等于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形态影像改变不能与临床诊断画等号,如果出现这方面的问题,既要积极应对,也不要过于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㈠ 不少人的脊柱提前老化

过去,椎间盘突出这类问题被认为是“老年病”。近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腰椎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从50岁-65岁提前到了40岁-55岁,而且30岁以下的患者也在增多。

脊柱是人体承重最大的部位,不同姿势下椎间盘所受压力不同。躺着、站着、坐着三种情况下,脊柱受力大小之比约为1:3:5。关家文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高和年轻化的趋势。比如坐着、半躺着使用手机或电脑的时间越来越长。不正确的身体姿态或者外力损伤未及时治疗,让人的脊柱更容易“提前老化”。

颈肩腰腿痛的诊断一般需要MRI(磁共振成像)或CT等影像检查。对影像学诊断报告,人们存在不小认知误区。有的人可能不当回事,有的人则过度紧张,老在琢磨影像报告说的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是什么毛病。

因此,要正确认识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别。腰椎间盘突出为形态学或影像学定义,指的是椎间盘整体或局部外形异常,,仅凭MRI或CT即可诊断,但不一定有症状。而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诊断名词,是出现了与影像学表现相符的症状了,才可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即症状、体征和影像三吻合,才能做出临床诊断。关家文表示,不是所有脊柱形态改变,都与症状相关联,“影像异常”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生病了”;椎间盘突出不等于椎间盘突出症。

“我经常跟病人说,影像中看到脊柱形态改变,不妨想一想人的脸面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他解释,“一个人20岁时的照片与50岁时的照片对比,脸面看上去肯定不一样。随着年龄变化,脊柱形态总会发生改变,多数也不引发腰腿疼等症状。如果没有症状,我们就认为属于正常老化或者退行性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㈡ 保守治疗不要“乱投医”

“我们现在强调的是精准诊断、精准治疗。”关家文告诉记者,一旦确诊是椎间盘突出症,应该采取阶梯式治疗方案。

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间隙,人体最长最粗大的神经——坐骨神经正是源自这些部位的神经根。椎间盘突出如果压迫了神经,其导致的疼痛可能表现为腿痛,或者腰痛混合腿痛,也有的人只表现为腰痛。

“如果出现症状的时间比较短,症状还不是太重,一般建议保守治疗。而且,人体本身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很多时候通过保守治疗可以缓解疼痛直至恢复。”关家文认为,如果症状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比较大,甚至越来越厉害,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才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的方法很多,大家也不陌生。“长期吃药不是个理想方向。”关家文认为,目前还没有根治该病的特效药物,对于疼痛严重者,可以短期服用一些止痛药物。如果长期服用大量药物,可能导致胃、肝等脏器的损伤。

推拿等物理疗法为大众所熟悉,松弛肌肉、缓解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一定要注意轻来轻去的。”关家文提醒,过度用力或者错误用力,都可能加重病情。

他提到,曾经有患者听同事找谁谁按摩治好了腰疼,结果自己去了一试,竟导致椎间盘脱出,当时腿都动不了了。

“门诊上时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患者症状一下子严重了找过来,不得不考虑手术治疗。”关家文告诉记者,病情的个体差异很大,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因此,需要因病施治、因人施治;千万不要“乱治”、过度治疗。

他强调,一旦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症状加重,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专科就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㈢ 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微创

山东青州患者潘夏(化名),如今已经是20多岁的帅小伙了。10多年前找到关家文求医时,小小年纪腰腿疼难忍、走路时弓着腰就像个小老头。

原来,小潘同学比较顽皮,跟小伙伴玩闹时经常从高处往下跳,一不小心就伤了腰。在当地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治疗,腰疼也不见缓解,家人便带他来到武警山东总队医院。

一检查,小潘竟然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犹如山体滑坡挡住了路,我们需要把滑下来的土和石头清理干净,道路才能通畅,把突出的椎间盘回缩或去除才能解除症状。”关家文表示,传统开放性手术创伤大,还会影响脊柱正常发育,因此,孩子的父母希望尝试用微创方式进行治疗。

通过CT定位微创穿刺,用纤细的射频针消融压迫潘夏神经的突出髓核。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不到半小时就顺利完成。没过多长时间,潘夏又能挺直腰板走路了。

开放性手术(通常说的开大刀)或者微创,都是外科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目前后者开展得更为普遍。

据了解,2000年前后,关家文团队开始潜心研究脊柱微创技术。在影像科医师的倡导和密切合作下,最终在临床实践中创新发明了具有精准、快速、安全等优势的“CT定位技术”。

2010年6月,武警山东总队医院脊柱外科引进德国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手术系统,犹如直视的“CT定位技术”和可视的“椎间孔镜”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和应用范围。

2016年,关家文主编完成了该领域首部专著《CT定位脊柱微创手术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更精准、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微创手术更加适合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和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关家文表示,目前,他们已开展该类手术治疗严重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00余例。

任何治疗方法都是为了解除症状,而不是以改变“影像异常”为目的,即使存在椎间盘突出,如果没有腰腿痛症状,也不需要治疗。关家文强调,如果确诊了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生活,应根据患者意愿考虑选择手术治疗。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