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推送「空谈」,我们来聊聊,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毕业季,看似是人生的一个大路口,但是这个节点的选择,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推音频,语音、语气亦能传递很多信息;空谈的音频,适合有空的时候,慢慢听……

问:毕业季的时候,从校园走向社会, 一下子有了很多选项,反而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答:每个选项都在影响着你,是不是?在影响着你的内心状态。

能否去观察这种影响?看看各种选项在你内心掀起的波澜。

每个选项背后,是否对应着一个欲望?一种想要?

看到这个选项不错,我 可能 适合。看到那个选项,不错,我 可能 也适合。

能否想一想,有没有可能这所有的选项都不适合你?

当你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的时候,这些选项就在干扰你;

当你知道你喜欢什么时候,再多的选项也不干扰你。

问:我不确定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办?

答:对于20 岁出头的人来说,从我非常有限的经验来看,真正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人,非常少。

这个不怪每个人,我们从小的教育没有心灵成长这一块,它只在给你传授知识,却没有告诉你怎么生活,怎么去观察、认识自己。

知识很容易获得,对不对?

通过教科书、通过老师的传授,自己的学习,你总能获得知识,然后知识就变成你的记忆的一部分。

然而如何使用这些知识,也就是说你和知识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一部分没人能够传授给你,你需要去观察、理解。

由于内心成长教育的缺失,我们在20 岁出头的时候有这种困惑,在所难免。

在这种场景下,如果变得实际一点的话,我的建议就是不要纠结,选择一个去做。

从此刻开始觉察自己,发现自己。等到你真正懂得自己那一天,有必要的时候再做一次转变,我想那一次转变,你一定不会纠结。

那个点,或许是你人生最重要的点,而不是此刻。

此刻这个点 是社会上、媒体上告诉你,这个很重要,但它未必是你人生真正重要的时刻。

答:20 多 岁,是一个值得去试错的年龄。

去尝试、去感受。

在这个时间点,尽管各路媒体、各种社会角色告诉大家,这个点很重要。

但重不重要, 每个人需要自己看,每个人自己心里清楚。

你认为它重要,它就重要;

你认为它不重要,它就不重要。

问:此时此刻,作为毕业生,我该怎么做呢?顺水推舟,随着生活的潮流,有什么样的机会,就抓住什么样的机会?

答:第一,不要纠结。第二,觉察自我,不要过于陷入自我当中去。

如果你一切的算计、考量,都是围绕着你一个人的利益,你会发现各种矛盾此起彼伏,你也很难下定决心。

问:你说的「不陷入自我」和职业建议常说的,看看别人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时代需要什么,是一个意思吗?

答:可能比较类似,但是未必完全一样。

首先,当我们不了解自己的时候,其实你也就不了解这个社会; 不了解这个社会,你也无法真正知道这个社会需要什么。

尽管你会受到各种影响,意识到可能社会需要这个,需要那个。

但其实你真的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除非你透彻的了解自己,了解你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这样才可以了解整个社会。

所以,看看社会需要什么,这说起来很好听,但是操作起来很骨感。

问: 对于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人来说, 一方面要向内去观察自己,了解自己,另一方面 是不是要 行动起来? 多 走走,多看看 ,多去 了解一些事物,开阔眼界,也很重要吧?

答:了解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线。

在二十几岁的时候,能够 完全透彻地了解自己, 对 有些 人 可能稍微容易一点;对于很多人来说, 可能不太现实。

所以,行动起来意味着不要纠结于任何的选项。

如果你要去做选择,选一个,做,就行了。

在这样一种生活的历练中,逐渐去观察自己、认识自己。

当你透彻理解了自己的那一天,你必然要做一个新的选择。现在,有什么样的选择,选一个就行了。

问:还有一个问题,当我们的个人选择遇到群体压力的时候,怎么办?比如,我想去做一件事情,但是,我担心不赚钱,或是家人不支持, 这个时候,我也犹豫是否要坚持己见。

答:你看往大了说,还是对自己不了解,所以容易受影响。

看似你现在是否要坚持做这个事情,其实,坚持或不坚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什么时候能够真正的了解自己?

在你完全理解自己之前,其实很多的选择都是很随机的。没什么差别,无论是什么,去做就行了。

这个需要大家调整心态,特别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受到这种群体压力的时候,你既可以坚持下去,也可以停止。 没有对错,问题在于纠结。

问:就是说做或不做都可以,但纠结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答:即使你坚持做,可能不怎么成功,所谓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它总归是场体验,或许这种体验能够让你发现你是谁。

问:有时候,我们会在不同的选择之间纠结,比如说我是去考公务员,是去工作,要干这一行还是干那一行,我们都是很执着于行业和工作的外在表象。但其实这还是一种表象。其实无论做什么工作,我们都可以从中去感悟生活,你怎么看?

答:咱们说到如何能够透彻的理解自己,如果之前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向内观察中,此时如果你愿意,可以尝试向内探索,借助你的生活,来向内观察自己。

无论你选择哪个职业,哪个行业,哪个选项,你必然要跟人接触,对不对?

在这样任何一种选项中,你都可以观察自己,在各种关系中去观察自己,了解自己。不着急下结论,也不着急判断。

如果有这样一个心态,我想你的那些选项可能就没有那么纠结了。

无论什么工作,周围环境都在影响你,能否觉察这种影响,在各个方面?觉察到影响,它的威力也就消失了。

换句话说,能否保持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哪个淤泥里面,你都可以不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空谈·20+ 」系列之二,我们来谈一谈二十几岁关心的话题,兼顾今年的毕业季。新冠疫情为今年的毕业季,增添了一些不确定性。到底是外在复杂了,还是内在不清晰?下期,我们接着聊。

分享者Cico,在读博士,坐标荷兰,研究兴趣涉及神经科学,哲学,人工智能,数学,生物信息的交叉领域。和西方现实的深度碰撞,成为他彻底探索内心世界的动力。

每周在阿姆斯特丹举办线下冥想活动,用英语向阿姆的国际社区,分享禅、道和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