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钟南山院士的忠告,全国人民这个春节的状态都是:

初一一动不动;

初二按兵不动;

初三纹丝不动;

初四岿然不动;

初五依然不动;
初六原地不动;
初七继续不动;
几时能动?
钟南山说动才动!

于是乎,网友们纷纷晒出来这段时间在家的情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无比期待放假,现在却在思考:

为什么还没有上课?为什么还没有上班?

矛盾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每天呆在家,在跟父母斗智斗勇之时,我们还要注意,在家并不意味着万无一失!因为,如今疫情到了关键时刻,竟然曝光出各样奇特的传播、感染病毒方式,比如内蒙古一患者无外出无接触,但住在患者楼上。那么,病毒到底是怎么传播的呢?

疫情时期,关于预防这些重要的细节千万不能忽略,因为据各个省市的真实病例报道来看,很多我们平常接触的事物,可能也有病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两个概念:传播≠新的传播途径

目前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权威发布,新冠状病毒只有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的途径,尚未有明确证据显示有其他途径,但根据各个省市的病例,我们发现还是有很多人感染病毒,方式千奇百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粪便可能传播病毒

2 月 1 日的晚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方面接受采访称,该院的研究人员在某些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这说明粪便中可能有活病毒存在。

大洋彼岸,美国首例成功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的病例,其粪便也曾验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钟南山院士则在采访中提到:「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通过粪口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国家卫健委也回应了,目前仍未证明病毒有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以外的途径,但这个消息还是让很多人困扰了:粪便中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意味着什么?

今天很多媒体在提「新型冠状病毒可能通过粪口传播」。「粪口传播」是一种传播途径,常见情况指的是:

感染者或病原体携带者便后不洗手触摸食物,别人可能就会将病原体吃下肚子。如果该病原体可以通过消化道传播,就可能造成感染。

目前看来,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证据不足。

虽然有研究认为,消化道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途径之一,但仍未被证实。

我们更应该担心的是粪便和不洗手带来的「接触传播」。

目前仅在患者粪便中检测到新冠病毒,但是否意味着存在粪口传播,还需进一步科学证实。

然而还有一点我们要注意,粪便中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通过下水道传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院传染病科主任医师肖永红表示:

“对于下水道密闭性不是特别严格的小区而言,有些问题是需要注意的。比如,发现下水道有反水、漏水的情况,应当加强马桶或便器的密封性。对于一些使用旱厕的农村地区,则需要定期对厕所进行消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收外卖/快递会感染病毒?!

宅在家里不出门,这时候外卖和快递就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必须补给。而“在家收外卖、收快递会容易被传染吗”成为了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毕竟,接触传播也是其中一种途径。

对此,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督导专家詹庆元表示:“这种感染风险是低的。”目前来看,现在大家对于此疫情的防范意识都非常强,许多人都主动带上口罩,少出门,这样感染的几率也降低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他还指出,拿外卖的接触几率相对也是比较小,主要接触的地方是外卖包装袋,如果市民也觉得这样不安全,可使用一次性手套拿外卖,之后将手套随同丢弃即可,“感染的风险还是比较小的。”

03

家中门把手查出新冠病毒核酸!

对于普通社区居民,风险更多来自于间接接触,“如果病毒附着在物体表面,自己的手触摸到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进食、揉眼睛等动作,可能会造成自己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真实病例透露出的细节,我们必须要注意:

在日常家居环境中,手机、电话、鼠标键盘、电灯开关、水龙头、门把手等,都是经常触碰的地方,但卫生情况又经常被忽略,造成潜在的间接传播风险,需要高度重视。

勤洗手也是非常重要。

04

内蒙古出现特殊病例

2月2日,内蒙古卫健委通报了新增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情况。其中,新增的一例确诊病例无本市外出史,未接触过发热病人,未到过农贸市场,无野生动物接触史,但住在另一确诊病例楼上。

看到这样一个消息,众网友发现宅在家终于有事干了,纷纷开启了侦探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全民侦察为何会感染之时,

一个自称知道真相的网友跳出来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如何猜测,我们还是要相信,传播有不同的方式,但途径目前能确定的只有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两种。正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

“其他传播途径,还需进一步科学证实。即便存在,也并非主要传播途径,作为呼吸道传染病,仍以飞沫及接触传播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面对这些五花八门感染方式,如何预防?

01

「居家中」的注意事项

(1)勤消毒。定期对厕所和浴室的地漏进行消毒很重要。普通84消毒液即可,消毒后灌入适量的水进行气闭。特别需要注意清洁「高频接触」的地方,洗脸台,坐便器,门把手等。

(2)勤通风。每天早晚至少开窗通风 2 次,每次半小时,不能自然通风就用排气扇通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3)便后,建议盖上马桶盖冲水,以及做好手卫生,推荐使用 7 步洗手法进行洗手。

(4)手机、电话、鼠标键盘、电灯开关、水龙头、门把手等常接触的东西,要每天清洁。

02

「出门前」的注意事项

(5)出行前,请备好消毒产品,如免洗洗手液、消毒湿巾、肥皂。

接触传播,是很多病毒的重要传播方式。因此,保持手部卫生很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75% 酒精也可将其杀灭,所以:
出行前,请备好酒精浓度达 75% 的免洗洗手液、酒精消毒湿巾等。

如果没有这些,带块肥皂也可以,需要配合充足时间的流水洗手。

(6)出行前,请备好口罩(建议至少备 3 个)。

咳嗽、讲话、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是很多病毒的重要传播载体。而车厢、车站、服务区(如果没做好错峰安排)又可能是人流密集的地方,带上口罩能有效隔离飞沫,预防传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门别只带一个口罩,建议多备几个,以防遇到突发事件或路程太长需要更换。

(7)出行前,请备好若干个塑料垃圾袋或保鲜袋。

带够垃圾袋,可以在行程中封装污染物,比如把戴过的口罩单独装起来。

03

「行程中」的注意事项

(8)火车进站时面部识别,短暂的摘除口罩不要紧。

配合交通部做好体温测量,周围有人咳嗽要保持距离,安检短期过程不要紧,不用担心。

(9)出行中,尽量隔位而坐,与人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卫健委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返程中大家请尽量分散来坐,相互间隔出空位。

同时,在与别人讲话交流时,请最少保持 1 米以上的距离,2 米以外会更安全。

(10)尽量不在旅途中摘下口罩吃喝。

建议在出行前后解决好吃喝的问题。如果行程太长,实在要吃,请与咳嗽人群保持距离,速战速决,吃完替换口罩。

(11)摘口罩时,不要触碰口罩的外表面。

口罩外表面是污染区域,触碰可能引起会感染。

正确做法是:通过挂绳摘除口罩,口罩尽量不要反复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用过的口罩,不要直接放入包里或兜里,以免造成持续污染。

正确做法是:将口罩由内向外折叠后,装进塑料垃圾袋或保鲜袋封口。

(13)勤洗手,不乱摸,保持手部的清洁。

很多人常会无意识用手碰眼睛、鼻子和嘴,增加病毒感染的风险。

在出行途中,时刻保持手部清洁,不四处乱摸,勤用清洁产品洗手,能有效降低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4)洗手时长不少于 20 秒。

用流水和肥皂揉搓洗手,能有效清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和微生物,请保持至少 20 秒的洗手时长。

04

「外出回家后」的注意事项

(15)建议将外穿的鞋子放置于门外。

或用鞋盒、鞋套将鞋子「隔离」,放在玄关,减小室内被污染的风险。

(16)建议将外穿衣物脱下,更换成家居服。

如果你认为途中衣物污染严重,可用 75% 酒精喷洒衣物,再将衣物内外翻面,挂于阳台通风。

(17)按要求摘除口罩,扔进垃圾桶,不要随意放置。

如果你认为途中口罩污染严重,可放入垃圾袋封口处理。

(18)处理完口罩和衣物,记得洗手消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流水加肥皂搓手 20 秒钟。

(19)开窗户,家里保持 5~10 分钟的通风。

开窗通风有助于更新室内空气,有效降低室内可能存在的病毒量,而且室外空气经过「稀释」,是不会把病毒带进室内的。

(20)这些人在返程后,建议居家观察几天。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缺陷人群、儿童等人群,建议在返程后居家观察几天,如出现体温升高并伴随呼吸困难的症状,需及时就医。

希望大家遵循这 20 点建议,并转发文章,让更多的人知道。

“声明: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图片来源于互联网,部分内容来自新浪微博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