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80后美女学者,头顶许多光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硕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副教授,更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所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延轶出生于1981年,不到40岁的她现在已经成为正厅级干部,宣布任命时,她才37岁。

别看王延轶“仕途顺利”,人家的人生履历可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生命科学是男人的事,枯燥乏味又单调的生物学跟王延轶这样貌若天使一样的女子无关。

而高中时的王延轶能歌善舞,精通乐谱,音乐老师说她有音乐天赋,是个好苗子,可她却报考了生物系,学习生命科学。她的选择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没有人知道王延轶为什么会做出这一人生重大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以后王延轶在一次演讲中揭开了这一谜底:王延轶的一个同学的母亲是个养殖专业户,不到40岁就离开人世,病因大家都猜到了——死于禽流感。

王延轶说,同学失去母亲后的忧郁眼神,让她义无反顾选择了生命科学,她要用自己的知识造福人类,让悲剧不再重演。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是个蜚声海内外的生命科学的高等学府,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25年的北大生物学系。

它的阵容强大,无与伦比,教授和教授级研究员54人中就有4名院士、1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6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最叫人惊叹的是,从这里一共走出的26位人才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延轶走进校门不久,中国就爆发了非典,她更加庆幸自己选择,也更觉得自己肩负的使命那么沉重。

2004年,大学毕业的王延轶虽然已经是学士学位,但依旧觉得自己学到的知识还需完善,于是留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之后她谢绝了英美三家研究所的高薪聘请,也谢绝了导师的盛情挽留,毅然回国,来到武汉大学,走上讲台,担任武大生命科学学院讲师,后来成为了副教授,一干就是六年。

2010年,王延轶曾担任武昌区卫计委副主任,上级很欣赏她的工作能力,同事也很看好她,觉得她继续从政前途一片光明,可是她却一再要求调离,她要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国家、为人类造福。

2012年,王延轶如愿调至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工作,2014年12月任所长助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延轶到了所里工作勤奋,成绩突出,受到上级肯定,三年后即2015年12月任副所长,2018年10月底任所长。

要知道这个所长非同小可,这个职位的分量很重,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行政级别是正厅级,而且它的责任重大。它是我国专业从事病毒学基础研究及相关技术创新的综合性权威研究机构,我国唯一一个p4(生物安全最高等级)生物实验室就在这里。

它承担着人口健康和公共安全的重任,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光是有关的大型研究中心就有5个,下设34个研究学科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事们说,王延轶到这里不是一个高喊"给我上"的指挥官,而是振臂高喊"跟我冲"的班长。几年来,同事们发现,王延轶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如果晚上说,所里哪个办公室最后熄灯,不用问,就是她的办公室。

说起王延轶的政绩,大家如数家珍:

王延轶先后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承担973计划等多项课题。

在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论文近30篇。

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曾获得中国免疫学青年学者奖。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说拿到这么多荣誉的女学者,一定具备两点:一、是个非常刻板、不苟言笑的女学究。二、是个天才。

可是当你见到王延轶本人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出乎想象,作为武汉病毒所最年轻的领导和学科带头人,王延轶总是充满阳光,谈笑风生,使单调、枯燥、重复的科研工作洋溢春风。

所有的同事和学员都会被她的乐观情绪所感染,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

关于第二点“天才”,王延轶也并不承认。

至于她究竟有没有第三点特质,众说纷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延轶很认可俞敏洪的一个观点,科学的金字塔只有大鹏和蜗牛可以登顶,而自己就是后者。因为马克思说过,在科学道路上,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会达到光辉的顶点。

就在前天,也就是1月31日,王延轶领衔的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宣布,双黄连有抑制冠状病毒效果,也因此被坊间誉为“双黄连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