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检查2100条校勘记,破了我的记录”

整个《中华大藏经续编》项目非常庞大,光字数就达到了两亿之多,分摊到校对群里的1800位校对者头上,一人不过11万字,但任务收上来审核时,这两亿字就只有五六个人在审核了,因此压力和工作量都很大。除了纸书出版中必须完成的“三审三校”,这里又增加了线上初审、复审和统稿环节,在质量和速度方面,给予了有力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剑楠的案头工具书

核对校勘记是审核与统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剑楠作为部门的“老人”,担负起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他一周查阅的校勘记数量,记录已经从900条、1700条,一直刷新到了后来的2100条。查校勘记时,要逐一核对校勘记与正文上的注码是不是对应,再看校勘记的格式、内容写得对不对,有的时候还要回去找底本,看整理者对底本上原校的转述是不是正确。

经常会有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转述。举个例子,底本上有这样一条记述:“‘二’字疑剩”,“剩”其实是“多余”的意思,就是说“二”字是个衍文,应该删除。校对者可能没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在文稿中添加了一条校勘记,说“二”字疑为“剩”字。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要找到底本出处,再重新校正。还有一次,底本描述说某有16种,某有18种,合起来应该是34种,但校对者添加了一个存疑,说“疑为32种”。“我还算了半天,16+18=32,为啥怎么都算不出来?这还是特靠谱的一个校对者干的,文字上靠谱,但是这数学真是体育老师教的。”剑楠笑着说。

数学不好的校对者

神奇的无字标点

同样负责审核的思晨,也见过各种“令人喷饭”的校对记录。比如,把作为句末语气词的“乎”,当成“夫”断在下一句的句首,他们常调侃校对者是不是福建人;一篇总稿酬一块八的短稿,被新来的校对者拿来练手,标引得五彩缤纷……这些千奇百怪的校勘记录,可能是反复枯燥的工作里唯一能带来乐趣的东西了。

此外,还有“室外高人”(具体表现为坐在另一个办公室的)卓哥,作为书法和敦煌文字担当,负责为整个部门解答疑难文字;新来的校对小姐姐曦曦,工作极其认真负责,每天都加班到七八点……

“每个月做完账,财务都躲着我走”

在“众包模式”确立以后,霁钰这种脑袋灵光、数学又好的小朋友,就被抓来负责平台账目。参与项目的校对者众多,每次清算劳务时大概都要导出五六百条明细,涉及到三四百个校对者,但财务往外打钱是要一条一条打的,所以每到月中结算时,我们的行政兼财务亮哥都是崩溃的。“就在前几天,我把劳务表发给他,三天后我问他,我说亮哥,打了多少了?亮哥说,已经打了3页了!总共是23页,真的是又惨又好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恐惧到变形.jpg

不过在结算薪资的时候更能清晰感觉到,参与校对整理的人真的很多,而且态度非常积极认真,每个人都抱有极大的工作热情。每到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出现时,总能体会到一点谜之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