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质越来越丰富,生活习惯的日迁月移,现代人偏离养生之旨越来越远。好逸恶劳、起居不时、过食寒凉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体质下降。

鉴于今日之儿科病越来越难治,越来越复杂。有感于《内经》“上工治未病”、“病若成,虽有良工,半死半生,譬犹渴而掘井猷,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又常见一些儿科病本属轻症,而经误治渐入膏盲。遂以医者之菩提心,浅述传统养生之旨,以求防病于未然,强我中华之少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多食伤脾胃

许多父母唯恐饿坏了孩子,喂食过多,致脾胃受伤。“若要小儿保平安,常带三分饥和寒”,祖辈传下来的育儿方法,现代人很少赞同。

过分娇惯,舐犊过爱,是现代育儿的一大错误。“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多食反而加重脾胃负担,久而久之,孩子厌食,父母更强食之,或求着哄着喂饭,吃饭像打仗。

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虚损,则营养不良,孱弱、羸瘦、腹泻等病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零食过多,甚至只吃零食不吃饭

零食中含各种化学添加剂,如防腐剂等。曾见有小儿过食零食,如泡泡糖、口香糖等,致病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而死亡。(编者注:此为特例,绝非普遍现象,吃零食并非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的充分或必要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乱用补品

广告误导了许多看似崇尚科学、实则无知的年轻父母,花钱给孩子买来许多疾病,什么维生素,什么补脑丸等,若非确有需要,实在不必额外狂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滥用抗生素

小儿发热感冒是常有的事,不必过分在意。

老人们常说:“小孩发烧是长身体的。”中医有说是变蒸,是小儿长身体的正常生理现象,但要注意和小儿病理现象区分开。

“三十二日逢一变,六十四日逢一蒸”,有的孩子出生后每三十二日、六十四日会体温增高,乃是身体变蒸生长,自然之象。

可是现在的父母,一遇到孩子风吹感冒,马上去医院、诊所,主动甚至强烈要求输液、打抗生素,要求用最好的抗生素。这哪里是给孩子“治病”?这是让孩子“致病”啊!

第一次用药,马上退热了。但他们岂知,一次的抗生素进入身体,以后每次感冒都必会发高热,必须用更大剂量的抗生素才能控制。而感冒越来越多,长期输液依赖抗生素,严重影响身体的发育,为难癒痼疾留下无穷后患。

比如感冒缠绵、扁桃体肿大、鼻炎、肥胖无力、羸瘦、肺炎、心肌炎、肾炎、肺心病、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

我们在不停地滥用!在不停地用所谓“爱心”,无知地残害自己的孩子!

而从未用过抗生素、激素的儿童,体质很好,极少外感。即使偶有外感,也可不药而愈,很少发高热,至多一天、半天不爱活动,睡上一觉就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盲目讲卫生消毒

要适应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要让孩子适当煅炼,慢慢培养孩子适应自然的能力,而不是营造一个温室。

许多家庭为孩子打造了"温室”,让孩子与外界隔绝,盲目讲卫生,甚至认为外面的所有东西都不卫生。

要知道孩子早晚都是要步入社会的,到处都是没有经过消毒的空气,怎么可能不接触细菌?

防病之法:唯养吾浩然正气!唯宜养正,才能健康。“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正压百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