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之巅》作者吴军在一个采访中点评了几句百度、谷歌、腾讯、苹果等大公司,就有人坐不住了。但怼来怼去,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动机揣测,道德批判,鲜有就事论事的自媒体老师。

简单回顾:

1、腾讯:腾讯没有To B的基因……腾讯是一个对社会真是没有危害的公司,但是你说要带给大家多少惊喜,微信之后的我也真说不出来。

2、谷歌:今天的谷歌是个颇为平庸的公司,对人类最后的贡献是安卓,之后想不到还有什么……谷歌管理很混乱,公司发展不行跟CEO平庸有很大关系。

3、苹果:过去几年都在吃乔布斯的老本……

4、百度:百度从七八年前,其实基本上已经属于一个僵化的公司了,已经没有希望了。百度的二号人物永远是离职的,很多技术它都是起的大早,赶了个晚集。移动互联网时代它完全落伍了,可以讲完全不具有移动互联网的基因,所以做这种转变没有任何意义。说句不好听的,陆奇都救不了它,没人救得了它。这家公司已经基本上不属于我们平时关注的对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完采访视频,眼前一亮。因为在这个已经习惯了“你好我好”的互联网领域舆论场中,如此尖锐的言论少之又少,尤其是在这个圈子里“混”的各路人马。

当然,很快引来了道德大棒和扒粪式的清算。简单总结:

1、这样说曾经任职的公司,没有职业操守,不给老东家留脸面;

2、为了卖新书《全球科技通史》,通过出位言论博眼球;

3、吴军在腾讯花了几千万,连搜搜都没做成功,有什么资格评价百度;

4、在腾讯期间写自己的书《浪潮之巅》;

5、吴军不是腾讯副总裁,冒用职级给自己贴金。

前面四个观点和这五个言论对比,一目了然,完全驴唇不对马嘴,反而更像回到了50多年前。小编先替吴军辩驳几句:

1、有哪条法律法规或行业规范,明确规定离职员工不得评价老东家?这本是一个潜规则,拿出来做明牌,不知假傻还是真傻。

2、以吴军的行业地位,需要以此方式博出位?需要借助腾讯一个副总裁的名号贴金?你以为全世界的人都是你?真是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3、搜搜没做成功,是吴军一个副总裁的能决定的?太不把腾讯总办当回事了!

4、在职期间写书,腾讯都没收拾他,你们有什么看不下去的?君不见很多老师都是占着单位的编制,搞自己的公号吗?

先不说自己一屁股翔还在嘲笑别人脏,就说你们能不能回到观点本身进行讨论?对于四家公司的点评,可以说都不是吴军的原创,当魏则西事件、陆奇离职、贴吧事件发生时,很多人好像也没放过蹭热点的机会;腾讯转型产业互联网时,一些人似乎也没少喷它没有To B基因。怎么吴军一说,就这么大反弹?

现在整个互联网领域,鼓掌叫好的人不是太少,而是严重过剩,只要有预算,大把捧场的,反而是缺乏体系化的讨论和反思。比如百度,几次大事件,都是有人“说”出来的?怎么,吴军说了几句,百度就万劫不复了?

别用无知代替天真,更别把与热点唱反调当做风格,该珍惜羽毛的时候珍惜一点。另外,商业有商业的逻辑,尽可能的把讨论规范在商业的范畴。

最后送诸位一句经常和朋友开玩笑的四个字——贵圈真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