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西南大学文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刘帆用三个“没想到”回应了这部影片:“一没想到个人本年度观影的最佳影片是一部黎巴嫩电影;二没想到这样一部可用'震撼'二字形容的电影导演是如此美丽,要知道她曾为此题材在难民营里做了三年的调研;三没想到片中的主人公小男孩不仅是非职业演员,而且就是演绎了他曾经的人生经历,这让我更加笃信,再好的编剧,也编不过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赞恩的故事很有层次感。影片一开始直接的制造差异和矛盾,给人的感觉像是一部写实的印度电影的开端。近年来看的如《神秘巨星》式的影片,所采用的故事模式一般是“遭遇挫折—反抗—更深层次的挫折—成长后反抗成功”,假如将其模糊化,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当成是英雄之旅理论的模板。然而这部影片是有区别的,针对主人公赞恩,故事的发展模式是“反抗矛盾—出走—回归—再次反抗”,他们的不同点在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赞恩从一开始就是个成熟的孩子,影片的开端我们看到他四处工作、照顾小孩、处理家事,甚至帮助妹妹面对突如其来的生理期。从他懂事开始他就没有享受过一个孩子应有的宠爱和权益,他早已深知体制和现实如同大山一样横亘在自己面前。许多其他影片也采用边缘孩子的视角,这些孩子在成长中从幼稚到成熟,逐渐理解这个世界的差异。而比起他们,本片则更为残忍,因为在影片的开端,这个孩子已经是伤痕累累的反抗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前听过一句话:“孩子就应该是孩子本身,而不应该当成是‘成为大人’的预备时期”,片中的赞恩显然从来没有成为过孩子。在现实的压迫下,无论是被迫工作的赞恩,还是被卖掉换取好处的妹妹,都成为了一种目的或是工具。孩童关于“人”的那部分被抹去了,这第一幕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边缘世界中孩子的异化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片中有两个最让人心疼的情节,一个是赞恩把坏男人送的东西扔进了垃圾桶,这是一个十二岁孩子的独立判断,无论多困难也在执着的用自己的方式作出反抗,这照应了后来入狱后扔掉母亲送的东西。第二个是回到家与坐在那个坏男人旁边的妹妹交错的眼神,妹妹是如此依赖他而他却无能为力,只能挥舞自己娇小的拳头,但改变不了什么。第二幕“出走”的核心则是孩童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相继唤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家的时候,他是一个承担家庭责任且要保护妹妹的“大人”,而出走后才发现,他还处在会被蜘蛛侠老人吸引的年纪。在游乐园里他扯开了游乐设施中女性模型的上衣,这么做并非是这个男孩恶作剧,赞恩没有真正被“哺乳”过,他在潜意识里寻找“真正的母亲”,从来没有体会过人性与爱的他想在外面的世界寻找一种庇护,这是孩童的原始本能。哈瑞看到了这一幕,也明白这一点,就把他带回了家,他首次获得了庇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瑞被捕后,赞恩带着她的孩子约纳斯开始了流浪,他开始明白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庇护只能是暂时的,自己必须长大。在家的时候,赞恩是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对抗他认为不正确的事情,他是这个体制和恶劣环境的第二级受害者,他的反抗对象更多的是对他的父母。而在出走后,他却真正需要承担起责任,从此刻起他的角色转换成为了“父母”,成为了这个环境的第一级受害者,他这次不是要面对家庭中的妹妹被送走,而是要在残酷的现实中活下去,面对的是血淋淋的存亡问题。在获得母亲、获得庇护后,沉重的责任让他真正社会意义上的长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幕“回归”有我认为影片最出彩的点,他成为了约纳斯的“父母”后终于发现了自己面对社会时也是如此无能为力,他被逼无奈把约纳斯交给了男人,如同他自己的父母将妹妹送走一样,到头来还是保护不了谁。送走约纳斯后赞恩在理发时哭泣,就和哈瑞一模一样,因为理发台上的镜子能完整的照出自己,看到自己的软弱和无能为力。此刻他才真正明白,他不仅被父母抛弃了,还被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抛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家中,发现自己是失去至亲的人,是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是在哪里都没法活下去的人,而这一切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决定的,这就是命运的残忍,这不过是上帝的一场游戏,而自己却毫无理由的吞下所有苦果。影片采用了倒叙手法,最后和开头连在一起,“我要起诉自己的父母”,他起诉的真的是父母吗?是有的,但不止这些。因为父母的愚蠢和无力也是这个体制的一部分,妹妹的死亡也是结构性的死亡,是社会的压迫和命运的侵袭将他们变成这样的。比起起诉,更像是一种质问,质问他们的愚昧,质问体制的残忍,质问这个巨大而又荒诞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电影是通过“孩童的异化—孩子的依赖和责任意识的相继唤醒—接触到更深层次的社会现实—对本源的控诉”这样的一个故事发展,以赞恩的视角展示了他社会意义上的成长。在没有选择权的时候救不了妹妹,而有了选择却依然救不了约纳斯,“罪犯父母”比自己更加无助,救世主始终没有出现,即使抗争了也没能成为英雄。在环境的底端人到底能改变什么,能依靠什么,能拯救什么。既然终究会失去,不如赌上自己来控诉自己的源头。社会是罪人,父母是罪人,假如我也会变成罪人,那不如从来没有出生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这个十一岁的孩子眼底的沧桑,被生活磋磨的不再挺直的脊背,并不完全是演技——影片里确实是他的亲身经历。赞恩很聪明,也很勇敢,明明在一个几乎没有爱的家庭里长大,却还是愿意付出爱,并用自己弱小的身躯去保护自己所爱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很难得的在一群麻木顺从的人中有想法,想跳出这个既定的腐烂生活环境。虽然他描述得很简单:“我想读书,我想睡觉的时候有枕头。” 生而不养,何以为家。愿所有勇敢的小孩,都能被这世界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