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过数十年,每个十年,可以是吹捧一辈子的光辉岁月,又或者是暧昧不清的敷衍。“过去已经过去”,是老生常谈的例牌菜,无可否认,当下和未来才是值得我们倾注精力的地方。

彻底忘却过去、洒脱迈向未来,听起来像是一个无限美好的伊始,然而,还有一种不好听的说法叫,“好了伤疤忘了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抛弃过去,就是抛弃曾经的自己,抛弃生命成长的历程,由此并不能换来全新的开始,反而是把未来和过去连成一个闭环,悲痛循环。

国足给人的印象普遍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为了冲击2018年世界杯,足协与恒大集团联合开出世界第一高薪,聘请“银狐”里皮出任国家队主帅,顿时全国球迷又看到了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8轮小组赛下来,国足1胜3平4负积6分成绩垫底,出线概率堪比中彩票头奖……

希望是无限美好的,但并不代表希望可以弥补曾经犯下的错。

光鲜的外表无法填补残缺的内涵,带着不完整的心去闯荡世界,哪怕历经十年、百年,甚至跨越千里、万里,我们依旧会踏进同一条河流,依然逃不出因果循环。

不仅对球队如此,对国家、对宗教、对社团,还是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历史依旧会无情重演。

在此,笔者想分享一张略为惊栗图片:一位面容姣好的少女,身体部分竟然是森森白骨。显然,这是一幅抽象艺术画,作者的意图在于讽刺:讽刺那些外表靓丽,却内在空洞虚无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诚然,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与人、人与环境间的关系,变得不再单纯和明晰。在显得心浮气躁的时代,履历中任何污渍和缺陷,都是令人诚惶诚恐的存在。想要原地爬起,计划从头再来,每每燃起雄心壮志时,往往会被当头泼下一盆冷水,谈何容易。

当弥补过失的代价不菲,我们自然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做法。逃避过去,否定那个曾经令人失望的自己,绞尽心思包装让脸面变得美丽,而这都是因为——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

  • 一张好看的脸,确实可以垫高攀登理想的起点,然而决定生命高度的关键,从来都是外表下的内涵——内在美。

德国队,是足坛公认的高富帅,不仅可以看脸吃饭,更重要的是可以“看脚”建功立业,四次举起大力神杯,彪炳战绩傲视全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比会产生伤害,但笔者本身作为一名球迷,真心没有刻意贬低自己的国家队。但对比看来,国足仿佛是抽象画中肉面骨身的少女,在镁光灯下意气风发,在球场上却不堪一击。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对“岸”的理解不应仅限于是“没有痛苦的地方”,还可以是,那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岁月。

过去从未过去。我们在海中徘徊抱怨,找不到出路时,可曾试想今日的苦楚即是昔日埋下的伏笔,曾经跌倒却没有原地爬起,以至于被同样的困难打败无数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瀚海漫游,有人终日叹息苦海无边,任身体随波漂流;有人毅然隐居独处,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更多的人,选择继续粉饰门面,用虚荣麻痹伤口,让浮夸冲淡记忆,任谎言腐蚀初心与梦想……

出来混迟早还是要的,避得了一时避不了一世,没有人可以逃避时间的洗礼。当我们不再年轻,铅华散落时,生命的本质会暴露无遗。本质发亮者可侃侃而谈,敞心分享光辉岁月;本质消逝者依旧故作清高,却只能自斟自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辉岁月,不只是站在富丽殿堂人士的专利,哪怕在战火纷飞的国度,只要有为和平而浴血对坑命运的人,他们亦能用自己的生命,铸造光辉岁月。就如Beyond《光辉岁月》中的歌词:“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 决定生命质地与温度的,不是环境,不是他人,而是我们自己。

美国著名残疾人作家海伦·凯勒(Helen Keller),在其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显然,和海伦·凯勒相比,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幸运的,然而作为幸运儿的我们,有多少能像她一样,珍爱生命、珍惜时光、珍重一路风雨同舟的人。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浪子回头金不换。

喜欢一个人就应当勇敢表白,伤害了一个人就需要诚挚道歉,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受人恩惠要懂得感恩回报,予人玫瑰自会手留余香,多一份宽容便多一份美誉……许下承诺就应该努力兑现,哪怕是失败了,只要诚恳道歉并主动承担责任,自然会发现,世界上没有跨不过的坎。

笔者最近在追一部动漫新番,叫做《恋爱与谎言》,虽然被基友调侃为“贵圈真乱”系列,但我果断吐槽回去:那是你没看过美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我而言,看《恋爱与谎言》扎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恋人也好,结婚对象也好,朋友也罢,计划不如变化的人生总让人猝不及防。相比之下,大家和谐相处、安逸度日的时光就像是手心流沙,稍纵即逝,不可复制。既然无法违背命运,那就把当下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活成定格初心与梦想的记忆。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在白驹过隙的瞬间,十年匆匆成为过去。假如回到十年前,我们还会抛弃当年的自己吗?其实,无论如何选择,当我们意识到有必要挣脱悲伤,点亮梦想时,我们的抉择会和海伦·凯勒一样。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