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丹妈

童书编辑 + 儿童心理咨询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留言里一直有读者让我聊聊孩子专注力的事情。

有关专注力的培养方法,丹妈翻了很多资料,

网上提的最多的莫过于“少干扰”

无论是玩玩具、看书,还是发呆,咱们大人在旁边别没事就插话送水,看着积木倒了就去扶,以各种方式干扰孩子。

让孩子在学龄前有更多“忘我”“沉浸”的独处专注体验,确实是多方科学研究出来保护发展孩子专注力最好的方式。

但每次聊到这点,就有爸妈和我说:“完了,可是我已经打扰孩子好多年了,现在专注力可怎么补?!”

先别急,丹妈最近专门请教了我在注意力训练机构做老师的朋友,搜集到了不少培养弥补孩子专注力的好方法,纯干货,文章虽长,但实用,值得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多多运动——提高感统协调能力

我大侄子之前专注力也不太好,那时我朋友就建议我嫂子让他去练投篮,男孩都喜欢球,侄子很愿意,而投篮要求的是站好,稳定情绪,脑子想好要领,眼睛配合手。

有一次我问侄子投篮难不难,他告诉我:“集中精神就不难”,大半年下来,嫂子说侄子现在不但身体更棒了,学习也确实专心了。

跳绳、踢球、投篮……这些运动看似简单,但要做的好,其实都需要大脑保持高度专注才能指挥好身体的各个部分。

而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同时调动大脑各个部分、手、眼各个感知觉的过,考验的都是孩子的感统协调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参与对话——提升听觉注意力

鼓励孩子参与大人的对话:大人说话时不让孩子参与,会让孩子认为周围人说话和自己没关系,养成“把耳朵关起来”的习惯,今后在课堂上,或者遇到不爱听,也会习惯性屏蔽;

问问孩子的“看法”:大人讲话时,可以主动问问孩子的看法,让孩子感觉到自己随时会被邀请加入谈话,发表看法,而更习惯带着思考专注倾听周围的声音,以后上课听到老师讲什么,也会习惯性的边听边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多多观察——提升对细节的注意力

我们常常说孩子粗心、不审题,其实就是孩子在细节上专注力不够的表现,爱注意细节、留心周遭的孩子,会更有耐心,更沉静,更爱思考,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做的是:

指读:如果孩子不排斥,可以用手指指着书本给孩子读,孩子眼神跟着手指移动的时候会更专注,提高今后上课、学习中的“追视能力”;

强化“有意注意”:有意的让孩子去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例如看到路上条状的盲人道,提示孩子注意,让孩子思考这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养成孩子“注意到一个细节,然后由此展开专注思考”的观察思考习惯。

发展“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简单说就是让孩子对某样事情保持长时间的注意,比如在窗台上种花,让孩子观察它的变化并且汇报给我们。这就是在让孩子练习,为了完成一个任务,长时间保持注意的能力,为孩子今后在工作学业中完成长时间项目的注意力打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坐好来——坐姿不对注意力差

丹妈平时写文就非常考验专注力,最近我发现我歪歪斜斜的坐着不仅腰疼,还很容易分神。好好的坐在书桌前面,专注的时间就会变得更长,稿子写的更好,所以现在再懒我也会逼自己坐好来。

前几天看美国一项研究真的证实了坐姿不好,胸没有挺起来,就会导致肺部打开不完整,呼吸变浅,使得大脑缺氧,造成注意力无法集中。

而想孩子坐的好,除了日常的提醒,还要多带孩子运动,锻炼出更强健的肌肉支撑腰背,更别忘了给孩子买一套告诉合适的桌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陪孩子进行时间长、需要耐心的活动

需要专注的游戏或者技艺:比如学琴、下棋、迷宫、逻辑思维游戏等等孩子有兴趣的活到,又比如像我侄子经常玩的大脑瓜卡片游戏:

先和孩子一起看这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机计时,10秒后,翻转卡片回答背后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家务:比如我们总不让孩子碰的“下厨”,其实切、炒、搅拌、定时……这些烹饪中的动作一不专注就会受伤,做错一步,东西就会不好吃,非常需要孩子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

我现在做饭的时候,随便丢个葱给叮当,他也会专注的剥很久。

孩子都是吃货,通过长时间专注,做出一道美味的饭菜,这会极大的让孩子感到“集中精神做事”的成就感。

别怕孩子受伤,事事有父母替代的孩子往往变得什么都不“操心”,从而变得什么都很随便,学习的时候也自然的想依赖父母提醒自己“专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

为什么孩子读书不行,玩ipad就很专注?

培养主动注意

孩子玩iPad、看电视就可以专注很久,学习起来就随时分神?

这其实是因为孩子玩电子产品和学习读书,用到的是两种不同的注意力:

被动注意VS主动注意

被动注意就是不需要付出努力,孩子不由自主的被吸引,并且不需要什么思考就能保持专注的,比如听到电视里新奇的声音,做自己有兴趣的事(看电视玩游戏);

而孩子在学习中常常要用到的是主动注意,是一种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信息,并且同时屏蔽干扰抑制冲动的注意力。

让孩子过早使用声光玩具、电子产品,会把孩子的注意力养“懒”,养“被动”,等到了要学习的时候,想主动也难了,这也是为何丹妈一直推荐益智思维类玩具的原因了,这类玩具能深度启动孩子的脑力,不断去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主动注意的过程。

想要培养主动注意很简单,多陪孩子亲子共读,用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7

不要老逼孩子做不喜欢的事

孩子没有注意力也许只是因为没有内驱力

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就分神,换做我们大人也是这样的。

内驱力:许多孩子写作业慢、听课走神,也许根本不是注意力的问题,而是他根本就对学习没有兴趣,这是学习主动性、内驱力的问题,这方面丹妈之前专门分享过一篇内驱力大干货,后台回复 学习 可查看

越逼越逃:无论是为了锻炼孩子什么能力,都还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总是逼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一听到父母让他做什么,就想逃”的习惯性反应,你让他学习他自然也专注不起来。

延展兴趣点:既然“越有兴趣,越专注”,那想让孩子做什么不如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比如孩子喜欢乐高,你想让他阅读,就给他买乐高相关的书开始,你想让他学会人际,就带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乐高,只要什么事和孩子喜欢的事扯上,专注力自然就会高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丹妈还想强调的一点,也是最重要,却最容易忽视的一点:情绪平和。

专注,一定是建立在情绪平静的基础上。

大家想想,一个父母经常吵架,总是被父母批评,写个作业就担心妈妈骂写的太慢,考个试就害怕考差爸爸会打,内心总是很多情绪,长期处于高压之中,时时都准备“战斗”的孩子可能平静、专注的下来吗?

和父母关系亲密、情绪平和,内心富有安全感的孩子,才有足够的能量与平静去探索,去专注于当下的生活学习任务。

不要因为周围的人说你的孩子不专心,就回去给孩子贴上“不专心”的标签,一看孩子分神就又骂又打,孩子只会在父母这样的训斥中认同标签,怀疑自己,更加无法专注。

心理学上有句话很好的诠释了爱与成绩的关系:“孩子成绩差,多半是缺乏安全感,能量在内心冲突中消耗殆尽。”

如果不专心是一种“不良”,那我们需要做的只是:足够的宽容,允许不良;足够的坚定,去纠正不良”。

丹妈碎碎念 ●

在查阅资料,丹妈发现有一种学习障碍就叫“注意力缺失”(ADD),这点需要值得大家注意。感统失调、多动症(ADHD)这些病症也会导致孩子注意力缺失,这些由心理生理各方面共同造成的心理障碍,单靠家长的努力可能很难治愈,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孩子长期注意力涣散,一定不要讳疾忌医,及时去儿童医院或者正规机构进行诊断及专业训练,孩子越小,越容易矫正,去看下如果没事自己也安心。

之前在做咨询的时候,丹妈就碰到过几个因为害怕别人认为自己孩子“有病”,而耽误治疗,导致孩子问题越发严重的案例。

不过我并非医学方面的专家,没办法做更详细的解释,但还是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如果身边有这样的孩子,也不要去歧视他们,这样的孩子和父母真的很不容易啊,我们应该多理解和支持。

好啦,终于写完了,感觉干货库又多了项宝贝,以后也不怕你们再问到这个事了。昨天的文章 删前速看 | 丹妈私秘13问 不知大家看的过瘾没,如果有兴趣,以后咱们再来第二波啊~

另外,挑选了好几个月的百年品牌德国Moll,之前拿去送检,上周三已经通过甲醛检测了,终于可以放心推荐了。今天发了预告文,准备为孩子入手书桌的可以去看看。

- End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为孩子们精选了40份书单

公号后台回复 书单 一次读个痛快

0—2岁孩子必读的10类书

2—3岁孩子必读的20本经典绘本

3—4岁孩子必读的25本经典绘本

4—6岁孩子必读100本经典绘本

6—8岁幼小衔接必读的30本书

小学阶段1—6年级必读39本书

24本父母必读书,将改变孩子的一生.....

回复见面礼,丹妈免费送你一本育儿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