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同时节,登对的是不同的食物,

这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被称为“岁时”。

秋意盎然之时,

最应景的便是温一壶黄酒,

蒸一对大闸蟹,

“右手持杯、左手执鳌”,

赏菊赋诗,品味秋日的故事……

——琳琳的厨房

秋风一响,老饕们开始失魂落魄起来。

痒的自然不是蟹脚,而是食客按捺已久的馋虫。

从九月到十二月,大闸蟹独领风骚一百天。

横行美食江湖三个月之后,这道时令性很强的美食,

就要和人们说拜拜,下次再见就要一年之后。

而眼下,正是大闸蟹横行霸道的黄金季节。

天鹅湖,燕栖湖,

身处闹市,却能尽享湖光水色,

在如此“大隐于世”的地方,

享受一次丰盛蟹宴,

风雅之余,愉悦更上一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仙气缭绕之中,

前菜登场。

四味别具匠心前菜:

江南绍酒熟醉蟹、黑松露酱野菌包、

碳烤猪颈肉再加上香槟蟹肉冻。

作为一场隆重的蟹宴,

少不了铺张一点的开场白。

醉蟹芬芳,野菌馥郁,

都是开胃的良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松露酱野菌包。

乌鱼籽酥皮花胶酿蟹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蟹宴名菜的豪华升级版。

菜名已经道尽精华,

但看见实物时,还是被小小惊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宋蟹酿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蟹宴的重要角色之一。

以橙为器,

借一缕橙香,

多一分雅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汤蟹粉鸡头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播种,8月收获。

一颗鸡头米的诞生,

需要太湖水2个月的灵气孕育、

采摘人近五个小时的不断劳作。

鸡头米一样是时令之物。

与蟹粉的碰撞,

味觉圆融通达、

层次更加饱满。

古法绍酒煮太湖原只特公蟹。

“九雌十雄”,九月母蟹当造,此时母蟹膏肥细嫩。

风水流转,一个月后母蟹蟹黄变硬,风味大减,

而此时的公蟹,却到了“风华正茂”之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达五两以上的特公,

蟹膏饱满,膏滑丰腴,

是蟹宴的真正的领衔主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蟹螯烩瓜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骨骼清奇,创意满分。

蟹螯,是暗藏的小鲜。

肉细且饱满,

搭配爽口瓜脯,卖相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松露蟹脚炒芦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西合璧的创新蟹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秃黄油捞饭。

蟹宴的压轴之作。

热腾腾的一口白饭,

油亮金黄的蟹膏蟹黄。

丰润的鲜美,包裹上米粒,

膏黏黄酥米糯,齿间留香,回味无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最值得放下矜持的一道菜。

万不可,在秃黄油拌饭前提减肥二字,

以免因为过度矫情、浪费而被”蟹粉“们耻笑:

哪顿肥都可以减,只有这一餐!

暴殄天物,天理难容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蟹黄汤包,

一笼一只。

实实在在的蟹黄、鲜香四溢的汤汁,

吸管吸食,小心烫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完满的蟹宴,少不了一份收尾的甜品。

吃过了至鲜的蟹,其它庸脂俗粉自然很难入眼,

酸甜清爽的”鎏金香芒椰子慕斯“,

给蟹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以上出品:香舍会

地址:深圳市华侨城香舍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