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读】

岔路镇,因路得名,明代徐霞客曾驻足。铜镜“真子飞霜”出土,国宝闪耀。让我们跟随2024宁波乡村著名行动,一起探寻岔路地名背后的故事,感受历史与文化的交织,见证岔路镇的独特魅力与辉煌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名来历】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记载“王申三月十四日,自宁海发骑,四十五里,宿岔路口。”此段文字揭示了岔路在明代时还被称为“岔路口”,崇祯《宁海县志》亦有“叉路口”之记载,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北通宁波,南接台州,西进可至天台山,故得名“岔路”。

在历史的长河中,岔路的行政归属也经历了多次变迁。明代时,它隶属于宁海三十七都;到了清代,改称岔路街,并隶属于金臣庄。1950年,岔路被设为岔路区,次年又进一步划分为岔路乡。1992 年,随着白溪、王爱两乡的并入,岔路正式升格为岔路镇。如今,岔路镇行政区域面积达106.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为2.9万,下辖1个居委会和21个行政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真子飞霜”出土记】

1958年8月,岔路兆岸村的王乘满在白溪中挖土装旋捕鱼时,意外在水中发现了一块铜镜,并将其收藏在家中。1983 年夏,宁海文物办在岔路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物宣传活动。王乘满的孙媳妇王爱珍拿出这块铜镜让文物管理员进行鉴定,初步判断为唐代铜镜。后来,通过岔路公社干部王永跃的沟通和工作,王爱珍的家属决定将这块珍贵的铜镜捐献给宁海县文物管理处。就这样,这块在王家中珍藏了 25 年的宝镜,终于成为了国宝,焕发出了更加璀璨的光芒。这块铜镜上镌刻有正楷书写的“真子飞霜”铭文,是国内同类铜镜中未曾见有著录的一种。后来,国家鉴定小组副主任史树青先生亲自将铜镜的拓片带回北京,并载入了刘莹编写的《古玩收藏知识大全》一书中,在全国发行。经过国家专家组的鉴定,这块铜镜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了岔路镇乃至宁海县的瑰宝。

视频: 2024宁波乡村著名行动之岔路镇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投稿微信:18969872107

□ 图文:宁波宁海2024《乡村著名行动图文展》

□ 编排:天姥老人

□ 审核:水东居士

□ 宁波南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