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
通讯员 王雯婷 肖妮
“摘棉花喽!摘棉花喽!”初冬暖阳下,棉花田里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11月12日,武汉市硚口区韩家墩小学的58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兵分两路,分别前往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洪寨小学、宝龙小学的种植基地,进行农耕体验。 采棉花、种蔬菜、识瓜果……孩子们终于将校内习得的“理论知识”,用到了田垄间,劳动现场一片热火朝天。
为普及农作物知识和农耕文化,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韩家墩小学不仅在有限的校园空间里,开辟出“数字化生态体验园”和“韩晓蔬园”,还办起“韩晓农博汇”,结合课堂教学、课后实践作业,从课堂到户外,从田间到舌尖,让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成长点滴,既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也学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一堂开在田间地头的实践课
“预备,开始!”洪寨小学外的一片棉花地里,韩家墩小学的孩子们跟着年逾七旬的农户奉爷爷,认真了解棉花的种植情况、收购价格,学习采摘方法。
“摘棉花看似简单,其实是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咧!” 五年级(6)班的张源希同学说。只见他一手轻轻握住棉桃,另一手小心翼翼地剥开外壳,将里面柔软的棉花一瓣一瓣从棉花壳里摘出来。一回生二回熟,很快孩子们掌握了采摘技巧。“我们来比赛采棉花,看谁摘得又快又好,帮奉爷爷早点拿着棉花去卖钱!”在姚嘉瑞老师的提议下,同学们五人一组,迫不及待地拿起布兜子,开始了摘棉之旅……
这边拾掇棉花正起劲,那边菜园子里也别有一番趣味。宝龙小学副校长黄敏带同学们认识农耕用具,手把手示范如何给白菜移苗、栽秧、除草、浇水。“秧苗要连根拔起”“移栽注意要留出两拳头的间距”“你刨的坑太浅太大,菜苗躺在里面睡觉是长不大的……”一番指导下来,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起锄头、铲子,举起水管“操练”起来。
“孩子们挥着比自己还高的锄头,半天劳作下来,没人叫苦叫累,反而是有耐心讲方法,干劲十足。”带队老师汤曼说,这节田垄上的劳动实践课,让她对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刮目相看。
萝卜、生菜、莴苣、豌豆……忙完了农活,孩子们三五成群围在地里认蔬菜。“快看我找到了什么,巨型丝瓜!”结束了农耕体验课,同学们把关于劳动的回忆“复刻”在《劳动实践调研报告》上,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和收获。四年级(6)班陶彦钊说:“我们今天摘了一大袋棉花,摘完之后,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团结,才能有收获。”五年级(6)班的岳歆然写下:“今天的劳作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懂得了相互帮助和扶持的重要性,今天是快乐充实的一天!”
据了解,硚口区韩家墩小学与新洲区汪集街教联体是结对兄弟学校,韩家墩小学师生定期前往新洲学校种植基地开展农耕体验和户外拓展活动,两地学生一同走进大自然,通过双手去触碰,用脚步去丈量,用心去感受的方式,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经历,磨炼意志,增加生活体验,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片分田到班的果蔬种植园
从孩子们田间地头的积极表现,不难发现这并非他们首次与农耕文化亲密接触。原来,学校专门在校园一角,拼出一块探索蔬菜种植奥秘的乐园——“韩晓蔬园”。这里种植园内的植物种类并非随意选取,而是在学生应知应会的18种农作物中,经过学生讨论和投票,最终确定出适应当季种植的农作物。
薯乐园、麦香园、紫藤园……种植园内,各种农作物生机盎然,郁郁葱葱,每个年级都有一块专属种植区,学生在老师和园艺专家的指导下,亲手种植、浇水、施肥,细心照料着这些绿色的小生命。他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识别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如何根据天气变化调整种植策略,如何运用科学知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不仅如此,在韩家墩小学,劳动教育的“活教材”无处不在:楼梯间,生态体验园播放着植物生长的动画视频;六一农博汇游园活动上,蔬菜瓜果和孩子们一起闯关、开Party;课堂上,道德与法治教师汪莹开展题为《一粒种子的旅行之“花生”》的特色劳动教育活动;回到家,“小厨神”们亲自掌勺,将新鲜原料烹饪成舌尖上的美味,品尝劳动成果……今年5月,学校就学生的农作物辨识情况开展问卷调查,最终,全校1800余名学生的农作物辨识率超90%,几乎人人都能认出十余种农作物。
该校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一系列劳动教育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丰富农作物生长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劳动素养和自觉劳动的习惯。未来,该校将继续深化劳动教育改革,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极目新闻)